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教改策略

2017-01-05 10:24莫开刚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莫开刚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初诊

1、随心所欲,系统性差。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谁都清楚。可是,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规律往往黯然失色。教者没有潜心钻研教材编写意图,也就没有宏观的全局安排。课堂的随意性很强,课文中有什么就讲什么,走到哪算哪。如此教学,一是学生的知识极其零乱;二是因教材更换,谁也弄不清楚学生到底学了什么,给后段教学带来麻烦。出现这种局面,学生的能力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提高。

2、落于窠臼,目的性差。学生强烈反应,课堂教学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中学,一个死呆八板的模式到底:划分段落,逐层逐段的分析,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总结写法。从小学就写“我的母亲”、“一件有意义的事”,到中学却“涛声依旧”,照写不误。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这些陈词瀵调,老掉牙的“弹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是有一个目的也被无情地分散或打乱了。学生戏称这种教学是“炒剩饭”。如此这般,无论教者耗费多少心血,学生的素质却提高甚微。

3、拘泥原文,实用性差。在教学中发现,教者对课文的分析只是拘泥于原文,没有铺展开去,更没有上升为理论指导。或者分析本段记叙如何生动具体;或者分析本段抒情如何情感动人;或者分析本段描写如何细腻,但未及分析记叙为什么让人觉得生动具体,为什么如此抒情能动人;为什么这样的描写表现得细腻。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囿于教材这个小圈子,学生的知识不能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地运用和总结。教的问题实用价值不高,碰到具体问题就束手无策,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也不大。所以,这种教学也无益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4、贪多求全,示范性差。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着阅读教学贪大求全的弊端。看教案,扎扎实实,兢兢业业。枝枝节节、点点滴滴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都写在教案中,唯恐有遗漏。课堂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一股脑儿搬上来。教者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难以抓住重点难点。一口吃不出个大胖子,贪多的知识讲授往往是讲而不深,学生听后是似懂非懂,就谈不上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导致教学失去示范性。其结果是知其皮毛,不着要领。

由此看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仍要继续深化改革,那么主要措施是什么呢?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教师带头,全面辐射。有什么样的教干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干的个性、教学能力、兴趣爱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百花园里,能人辈出,备领风骚,尽管改革浪潮的冲击越来越大,但是不少的老师不为之所动,仍死守老本,结果大家都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跑道上作马拉松赛跑,不分上下,难见昏晓,如果学校领导敢于站在教改的前沿,少喊口号,多作教改试验,吹起校本改革的春风,那么教学的活力是难以估量的。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管理不够科学,利用工作量来衡量老师教学的好坏,以升学率来卡老师的脖子,结果扼杀了老师教学的个性,限制了老师的特长。这种做法欲速则不达,弄巧成拙,往往是个个唉声叹气,校长怨老师,老师怨学生,学生怨自已。总结会上,校长台上阵,老师台下抖。让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不如让学生主动地猎取知识,一句理,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生理特征,施以科学的管理,做到因材施教。学校领导应当充当教学改革的火车头,并言传身教地带动整个学校的教改,让每个老师都具有教改意识,真正知道“在改革中求生存”的重要性。

2、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我们说的教学改革,并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教法,而是舍弃传统教学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采取新型的教学管理,借鉴传统教学的有聱成分进行教学实践的改革。在改革中难免要承担风险,只有广大教师有参与改革的意识,敢于面对现实,不怕失败,就不会有危机感,从而产生紧迫感。从目前来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不快,力度不够,还有待升温。部分教师的思想还套在传统教学的框架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仍然牢固地占领着课堂阵地。所以,只有解放思想,敢于大胆尝试,语文教学才有出路;才不至于陷入传统教法的死胡同里不能自拔。

3、改革教法,培养兴趣。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一走上讲台,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做什么,那一节课肯定不会生动,没有特色,因为师生的思维处在同一平台上。凡是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师都注重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他们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学生觉得老师有使不完的锦囊妙计,节节翻新,课课不同,使语文殿堂璀璨夺目异彩纷呈。我听过不少的语文老师的课,有的老师的教法确实很新颖,如课堂竞赛,音乐引导,课前导语等等,都很有借鉴价值。语文者师各有各的特点,备有备的优势,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写作,有的爱讲自话,有的爱上古文,如能取长补短,教学相长,语文教学一定会相得益彰。我认为,当好一个语文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口普通话,一笔好书法,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方法。“一套好方法”尤为重要,它是叩开语文教苑大门的金钥匙。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是教法的改革,无论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施行什么样的手段,只要能有利于教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改革就算成功。

4、取利除弊,推广经验。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要加以肯定,出现的过失要加以纠正,要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边实践边总结。教改的对象是学生,要在班上建立反馈系统,随时了解学生的建议、要求,以免出现教学中的“疲软”现象,欲近不能,欲退不得。语文教学是一项宏大而又长期的育人工程,教改的步子不宜迈得太大,以免学生接受不了而埋怨老师,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学生的生理特征、基本素质和生理爱好,循序渐进地诱导,真正做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教改训练。在教改过程中-要肯定有明显效益的教改内容,并加以推广,摒弃不合理的做法,力求做到老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轻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文殿堂里受到熏陶,真正把语文变成“一切学科之母”的基础学科。

三、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忌讳简说

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虽在进行,但不深入,或者蜻蜒点水,流于形式。原因在于学校工作量严重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广大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再则,也有不少的语文教师缺乏教改意识,虽然教改风吹强劲,但是春风不渡玉门关,依旧沿袭于传统,因为它前有模式,有据可循,不动脑筋也可以讲得头头是道。这两者严重地影响着中学语文教改的开展,说得严重一点,就是影响着教育前程。我们都知道,外地出现了不少的语文教学改革家,扬起了“在改革中求生存”的旗帜,给语文教学注射了几只兴奋剂,让人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曙光。然而有些地区便纷纷效仿,派了不少的教师去取经借宝,其结果是高唱教改调子,死水不泛涟漪,新媳妇.穿旧衣——老一套。鉴于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忌讳如下几点:

1、形式主义。只讲轰轰烈烈,不讲扎扎实实,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使教改流于形式。

2、一曝十寒。搞教改只不过是自己的五分钟热度,轰一阵,喊一阵,浅尝辄止,最后还是走老路。

3、简单化、概念化。一些先进的教师经过刻苦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教学体系。如魏书生老师就有自己的一个教育体系。而有些老师学习魏式教学法,只学课堂上的六步教学法,殊不知六步教学法仅是魏书生整个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只强调六步,其作用如同断章取义,把魏式教法简单化、概念化了,其效果自然不好。

4、急于求成。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不为实施自己的教改方案准备或创造条件;不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而是一开始就定下一个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准备一劳永逸,一口吃个大胖子,结果是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5、生搬硬套。不管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接受能力,也不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以期得到他们的配合,只是一味盲目地照搬别人的一些做法,最后就像邯郸学步弄巧成拙了。

6、否定一切。认为过去的教法都是不好的,必须全部推倒重来,抹杀了一些传统教法中的科学性、艺术性,对其只予以批判,不予以继承和发展,将语文教改和传统的语文教法截然对立起来。

总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探索新路子,不断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戒骄戒躁,不怕失败,勇攀巅峰,相信我们一定会看到艳阳天的!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多解中学创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