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IT转型

2017-01-05 16:13德勤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价值系统

如何引导或配合业务使大家迎接“汽车四化”,让车企长久活在数字化时代(Living Digital)而不仅仅是利用数字化(Using Digital)?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无论是研产协同、产销协同、物流优化,还是新车营销、后市场服务,主机厂几乎每个日常事务及内部项目都离不开IT(包括人、技术、系统等)的参与。实际上,汽车行业已经是国内信息化程度、整体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这是IT人在汽车领域精耕细作数十年的结果。

在运营层面上,IT已然成为车企主心骨,并逐渐从所谓的“被动响应、业务支持”转向“战略引领、业务创新”,尽管IT的实际情况可能仍不如绝大部分领导口中表述的那样:具有战略地位、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了,新常态了,互联网加了,数字化了,大家都在变。

《汽车商业评论》出品的《汽车四化:2015-2016中国汽车蓝皮书》从动力系统、汽车产品、出行以及营销的角度,描述了汽车行业未来的方向,即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电商化。传统IT的做法如果不加调整、转变,是难以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的。这不光是因为人员知识结构、开发实施方法论以及系统架构的问题,还涉及IT的定位、业务和IT的关系、IT治理等问题。

正如BH(业务流程优化)常有而BPR(业务流程变革)不常有,IT妥协常有而IT转型也不常有。如何引导或配合业务使大家迎接“汽车四化”,让车企长久活在数字化时代(Living Digital)而不仅仅是利用数字化(Using Digical)?IT如何转型?转成什么?怎么转?步子迈多大?这是每个车企IT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重塑IT价值

几乎在每家车企的信息化规划里,都可以找到类似这样一句话:要实现IT驱动业务、IT引领创新的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口号并不能落地,它没有配套的措施和考核办法。直到现在,在基础支持层面以上,大多数车企里的IT和业务仍然是貌合神离,甚至井水不犯河水。

这与部门的职责划分有关,也与两者的合作机制有关。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IT并没有把自己能实现的价值描述得十分清楚。

如何体现IT的价值,定性难、定量更难。我们尝试用降本增效、用户满意度调查的方法来体现,或者用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去考核,都解决不了问题。有人提出了贡献中心,不单看挣钱花钱,还看贡献,几番折腾尝试下来,发现这更是一条不归路。

在流行的经营管理方法中,企业价值地图(EVM)、平衡记分卡(BSC)、金三角模型(Delta Model)各占一席之地。通过实践我们发现,EVM可以为IT证明自己的价值提供一个可行的思路。

EVM体系以股东价值(ROE)为核心,对影响ROE的要素(包括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及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等)进行拆分细化,并定义“如何创造价值”、为了创造价值“你能做什么”、“改变哪些行为”以及“做哪些更擅长的事”。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IT,可以有针对性为各细分领域提供不同的支持或者引导。

有了对价值的明确答复,才能打消“IT能否引导业务”的疑虑,才能为转型提供目标和方向。

敏捷的方法和不敏捷的组织

车企的IT转型,并不需要向互联网公司看齐,什么都要极致什么都要快。因为前者主要以系统开发实施、运行维护为主,而后者则以产品为基础,不断迭代。

新技术可以学习,新方法论可以尝试,新的架构也可以调整,但大车企所面临的困境是,在无明确的指示、预算或者考核时,稳健持重的经理人本能地会让自己的团队沿着既定的、被时间验证为十分必要且合理的流程和步骤稳步推进。

这意味着,对于不成熟的、无成功案例的、需要创新的技术,或者对于无明确需求的新业务,他们是不积极的,甚至是抵触的——传统的IT人已经习惯了对于“需求的依赖,一切以需求为基础,如果超纲,就需要立字据。

在新技术尝试、业务创新方面,业务部门的积极性比IT部门高出很多。由于内部IT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业务部门转而投向外部供应商的怀抱。这对IT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

在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应用和系统会基于用户的需求、基于数字化技术来建设。业务人员并不能完整清晰地描述他们的“需求”。这些应用和系统的量级更小,放在云上即可;它们的开发速度更快,外部供应商可以很快搭建成型;它们也不太需要与ERP、DMS紧耦合,只需要一点客(用户或会员)、车(车辆基本信息)等数据对照便可运行。

长此以往,这些业务部门更加需要轻量级且搭建灵活的应用,将逐渐壮大、自成体系,成为在ERP、DMS、CRM等核心系统之外更有价值的一极。再一次,IT的角色沦为业务的附庸。

IT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两个对策,一是双模(Bimodal),一是体外创新。

双模的含义为,在传统IT的基础上,建立(或者半雇佣)一支新型的IT队伍,他们将在目标、价值体现、方法论、治理方式、采购寻源、人才配置、实现周期等方面区别于传统IT的做法,积极参与新技术应用、新业务支持以及模式创新,以挽救IT于旧模式下面临的“困境”。体外创新,即借鸡下蛋,各大车企与互联网公司的广泛合作即是体外创新的一种模式。

这两个对策的共同点在于,车企的IT都不能袖手旁观。

核心系统的座次

按照EVM的框架来分析,车企的核心系统莫过于DMS(经销商管理系统),它管理着量、价,它实现了主机厂的销售收入;核心系统还包括CRM,它管理着客户、用户、会员等信息;当然,也还有广义的ERP,它管理着总资产回报率、资产周转率、销售成本等。

如前所述,轻量级、数字化应用将越来越多,未来的核心系统还会是ERP、DMS、CRM们吗?只能说,它们仍然重要,作为成熟的存量资产,未来仍将占用大量的维保预算。从价值增长的方面来看,IT未来的投资重点会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对全球CIO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家的回答都惊人一致,优先级排在前三是:大数据运用、数字化和云技术。

优先级的变化,体现了观念的转变,体现了从车企自我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前者体现为关注汽车产品、关注内部资源、关注经销商网络,后者则利用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更多地为客户服务。从另一个维度来看,IT建设的重点,也将沿着从记录型系统(Systems of record)、竞争型系统(Sys-tems of differentiation)、创新型系统(Systems of innovation)的方向发展。

弯道超车正确的打开方式——适速(Right speed)

“弯道超车”这个词很流行,但这不科学。在弯道能超车的少,翻车的到很多。在IT转型这件事上,当然速度越快越好,但步子不能迈太大,它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IT要从健壮稳定变成灵活多变,需要从投资策略、优先级排序、团队建设、交付模式、开发方法等方面进行选择和定义。

投资策略要回答CAPEX和OPEX的构成问题,各投资项目孰轻孰重;在时间维度上,各个(各类)项目的趋势如何;哪些项目内部团队可以解决,哪些项目必须借助于外部力量。

IT优先级要定义未来的项目要优先为谁服务,是为了开源还是为了节流,是为了提升效率还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是为了达成当前的销量任务还是为了中长期的发展而提前布局。

团队建设要解决人才更新、新鲜血液导入的问题,要解决供应商、伙伴以及战略供应商的新型合作生态如何搭建的问题。

交付管理要确定投资组合(Portfolio)、项目群(Program)、项目(Project)之间的关系,要确定横向资源如何协调、纵向如何管控的机制;交付模式确定了是否采用双模、双速度过渡,还是直接过渡到多模、敏捷组织的形式;开发方法则确定了什么样的项目及系统,采用什么样的开发实施方法论。

准备好这些,让我们开始吧。(本文作者为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战略咨询合伙人华思远,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战略咨询经理邓明辉)

猜你喜欢
数字化价值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品“助读系统”之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