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艺术的窄路上

2017-01-05 16:50柏小莲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黑泽明李安张艺谋

柏小莲

似乎已经形成了惯例,大片上映,影评人公开发表差评,片方出面甚至导演亲自上阵,使用社交平台相互攻击,势如水火。最恶劣的,当然是某大型喜剧片将一位影评人告上法庭,仅是因其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比较了这部电影与一部好莱坞旧片的诸多相似之处。《长城》公映之后,某位影评人为了表示失望,在社交网站点名喊出“张艺谋已死!”又引发了一轮口水战,一封没有署名和盖章、格式错乱的律师函贴出来,透明到不能再透明的导演妻子也卷进了舆论大战当中。

就在闹哄哄、正方反方都不太想说道理的口水中,《长城》的票房突破了三亿、四亿、五亿。这样一部体量巨大的影片,成绩无法预估,最终数字还要经过激烈厮杀。出品方乐视的野心是非常明显的,票房国内国外全要,好评一定要压过差评,这背后有几十亿的票房对赌,也有乐视影业今年因为《爵迹》的狂亏而只能在年底惟一大片上的孤注一掷。但是对那些于资本无感、只以影片本身作为评判标准的观众和独立影评人来说,一种失望的情绪如沉默的螺旋般上升晕染开来。可能他们的怒点分散在叙事脉络过分简单,情感灌输粗暴到倒退了几十年,很多演技派成了背景板,还有也许是改革开放之后娱乐圈最为不明觉厉的女主角有些碍眼。两方的诉求之错位、情绪之对立、矛盾之激化,比起郭敬明的《小时代》,毫不逊色。

本来不该这样的。无论人生资历还是艺术水平,这样来比较一个拿过金狮金熊的张艺谋,都太令人于心不忍了,然而张艺谋的最大问题就是对艺术和审美几十年的保持和定格,没有拓宽和挖深的尝试。他对于人性的理解大概从奥运会开幕式之后就失去兴趣了,人变成了胶片的一格、数字时代的像素。甚至连他最擅长的女主角选角,在这部电影里都废弃了,虽然他也是没办法。而其他演员的使用,我猜他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补救了,甚至这已经成为观看《长城》的一种恶趣味:如何有意规避演员的劣势,不能打的摆几个姿势,不能说的就砍到只剩几个字的台词,一定要有大段台词的绝对女主角就让她说英文,不同语言之间存在沟通的天堑,绝大多数观众无法辨别好坏,最多觉得是在跟外教上口语课,这场景没什么陌生的,一字一顿,莫名紧张,若有所思的面瘫。不不不,这绝对不是批评,这是张艺谋对这部电影所做的最为悲壮孤绝的努力,堪比鹿晗饰演的小兵临终前那个壮烈的回头——全场笑声中惟一泪目的时刻。

让我不自量力地猜猜张艺谋:他应该视黑泽明为自己的艺术教父吧,场面、色彩、秩序和庄严,很多人吐槽的五军列阵、鲜明色彩、音乐与战鼓,在黑泽明的《乱》中是有范本的,他应该想不明白为什么起点一样甚至还不如自己的李安,这几十年来如何在好莱坞攻城略地,一步一步成为“华人之光”吧,从中国元素到全面携手,这不就是李安的路吗,全面复刻总该可以了吧?或者,他应该很不服气侯孝贤,凭什么《聂隐娘》几乎让华语影评圈一面倒地膜拜,他才会说“如果是我拍的,早就被骂死了”,说是玩笑,也可能是撒娇、是宣战,是发自心底、郁积了十几年的不服气,从那部可能算是最接近好莱坞大片形式的《英雄》开始,奋力向前,却不断倒退。

猜你喜欢
黑泽明李安张艺谋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黑泽明的战争创伤——电影《八月狂想曲》主题探析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西方的黑泽明
东方人忘了黑泽明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黑泽明的特殊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