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玲
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分析
董 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提升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对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当前,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整体水平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潜力巨大。为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实现河南经济健康发展,要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转变落后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
河南;农村居民;消费潜力
河南不仅是人口大省,还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53.2%。但是河南农村居民消费长期滞后于城镇居民,其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河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研究如何激活和提升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河南经济的腾飞都有重大意义。
1.1 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偏低
随着河南省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1952年的60元增长到2014年的7439元,62年间增长了123.9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见图1)。
从表1的数据来看,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绝对差值越来越大,但相对比值变化不大且呈不断缩小趋势。而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速度略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3%和11.85%。虽然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仍低于城镇居民。而且与全国水平相比,2014年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全国排22位,低于全国农村居民的8744元。
1.2 生活消费以生存型为主,消费结构处于低水平
近14年来,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从结构上来看:(1)食品消费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均主食的消费趋于下降,从2000年的257.63公斤下降到2014年的124.86公斤,减少了51.54%。而油、禽类、水产、奶和奶制品、糖、酒等副食的消费不断增加,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奶和奶制品,人均消费量从2000年的0.14公斤增加到2014年的4.95公斤,增长了3435.7%。(2)居住消费在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排名第二,该比重从2000—2009年持续增长,之后有所下降,但绝对支出额呈增长趋势。(3)交通、通信和家用设备方面的费用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近些年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农村居民人均通信设备以及家电的占有量也在逐年提高。(4)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比例从2000年的10.11%下降到2013年的6.95%,这主要是农村义务教育政策有效减轻了农民的教育负担。但随着社会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农村居民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和自身学习的投资不断增长,以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休闲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所以文教娱乐这一支出比例从2014年开始大幅增长。(5)衣着类消费支出比例变化不大,从2000年的6.6%增长到8.26%,增长了1.66个百分点。(6)医疗保健类消费增幅较大,从2000年的4.83%到2014年的10.05%,增长了5.22个百分点。
表1 1952—2014年河南省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对比(元)
注: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5
表2 2000—2014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变化(%)
注: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01-2015
总体来看,近十几年河南农村居民消费仍表现为吃、穿、住导向的生存型消费模式,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有待完善。
2.1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从表3中可见,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品零售额从2000年的555.8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501.89亿元,增长了4.5倍,而同期城市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了8.8倍。从比重上看,2014年河南省农村人口消费总额仅占全省的18%,而城镇人口大约是农村人口的4/5,也就是说一个农村居民消费零售商品的平均量是一个城市居民的4/25。这说明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巨大,尚待进一步开发。
表3 2000—2014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城乡市场比重情况(亿元)
注:数据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01-2015
2.2 中高档耐用品消费需求有较大上升空间
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是衡量农村家庭生活质量高低和生活水平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十几年来,河南省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种类、数量都不断增加,其中移动电话拥有量增长显著(见图2)。但与同期城镇居民相比,拥有量和普及率还比较低,尤其是汽车、微波炉、电脑等高档耐用品普及率非常低。
截至2014年底,河南农村居民为2037万户,如果任何一种耐用消费品需求量提高1%,就将会为市场带来20多万台(部、架)商品的需求。可见,农村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市场蕴藏着极大商机,消费需求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3 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随着河南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居住条件、生活方式不断变化。2013年河南省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34.4%,说明食品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从表2中也可看出农民除了吃、穿、住等基本消费外,把越来越多的钱投向了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消费逐渐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2015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46.85%,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还会进一步升级。
3.1 农民收入水平偏低,消费支撑不足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基本因素。居民的消费能力取决于其购买力,而购买力又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2015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7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3元,收入差距较大。从收入结构上来看,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占25.6%和53.9%。而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技术水平偏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多从事“脏、累、差”的工作,就业不稳定,维权能力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以外出务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从家庭经营性收入组成上看,农业收入占77.9%,构成经营性收入的绝大部分。但由于农业本身弱质性的特点,以及农民生产具有盲目性,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受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因素影响较大,使得农业经营性收入具有不确定性,进而会影响到农民对收入的预期。不稳定的收入预期会抑制农民的消费欲望,降低农民的消费水平。
3.2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消费意愿不高
近些年河南农村社会保障有较大的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总体上来看,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标准低,覆盖面窄。2014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仅为397.9万人,而全省有69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享受低保人数占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的57.7%,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农民得不到救济。此外,每月百元左右的保障金也很难满足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2)新农合参合率虽高,但管理和服务水平低。2014年河南省有8262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高达98.77%。但农村患者得到的补偿金额不大,而且定点医疗单位条件较差,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3)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偏低。2014年河南省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仅为18.7万人,远不能满足农村五保户的需要。正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仍待健全,农民也不得不考虑自己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从而消费意愿不高。
3.3 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增长
首先,河南省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饮水难、用电难、出行难、上网难等问题仍在很多地方存在,这些都制约了农民对中高档消费品如空调、汽车、电脑等的消费。其次,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商业网点少、分布乱、售后服务差,农民购物不方便。近年来,农村青年居民也越来越热衷于网上购物,但由于现代物流配送系统还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村,导致网上购物取货不方便,严重抑制了农民消费的热情。再次,农村市场监管力度小,市场上有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就算部分农民有能力消费,但由于消费环境差,商品种类和质量也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3.4 消费观念落后,消费行为保守
随着河南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形成了勤俭持家的传统,不愿意将赚来的钱用于太多的享受消费,而是用来建房和储蓄。这种观念的影响导致农民节俭过度,消费不足。此外,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民工为了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愿望,希望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和待遇,会考虑在城市购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文化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消费。然而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也有“奢侈”的一面,比如婚嫁讲排场、丧事奢办、人情费用等畸形的消费方式,也阻碍了农村正常消费需求的增长。
4.1 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
首先,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种类和质量满足消费者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其次,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市场竞争力,拓宽其就业渠道,以此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最后,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总体发展要求,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只有农民的收入稳步增加了,才能提高其消费层次和质量。
4.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消费意愿
要想改变农民的储蓄倾向,鼓励消费,就必须完善农村保障体系。要从基本的生活保障开始,逐步扩大低保的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多种层次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对已经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各地方要积极予以支持,没有实施的要扶持尽快建立。要逐步建立起覆盖面广、标准高、制度健全的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农民消费的信心,提升农民消费的意愿。
4.3 健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要构筑适合河南省农村市场特点和农民消费习惯的新型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方便农民购物。首先,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农村电网、水网、道路交通、通讯等的投入。其次,加快完善农村消费网点的建设,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到农村发展,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产品,建立发达的农村消费市场体系,刺激农民消费。再次,加大现代物流体系在农村的覆盖率,方便农民购物,提高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4.4 转变落后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
要积极引导农民改变谨慎保守的消费习惯,倡导农民向适度消费和健康消费的观念转变,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摒弃盲目攀比、封建迷信的消费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消费质量和生活水平。
总之,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的收入会不断提高,农民消费的潜力也会更加巨大。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和提升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变这种巨大的消费潜力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腾飞。
(责任编辑杨文忠)
[1] 蔡丙松.河南省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状况、影响因素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7-18.
[2] 王承宪.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征的实证分析——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组的比较[J].经济经纬,2014(6):35-40.
[3] 马晓红.河南农村消费市场现状、潜力和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4(7):111-114.
[4] 赵培芳,李玉萍,姚晓磊.山西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5(6):89-92.
2016-07-10
董玲(1979―),女,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F323.8
A
1008–2093(2016)05–0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