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初期,香港为提高教育水平,将青少年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效。本文从课程设置、评价模式、校长角色、机构设置四个方面分析香港课程改革给内地的启示,以期推进内地课程改革。
【关键词】香港 课程改革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29-01
自PISA测试2000年首办以来,香港在每次测试中都名列前茅,可见香港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与其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分不开的。而在内地,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处于瓶颈期,像其他地区国家借鉴经验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香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增加通识教育课程
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全面发展型人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人才培养标准,因此香港对通识教育日益重视。200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发布了《提升香港学童的教育质素:给家长的课程改革报告》。报告指出香港学生尽管在PISA测试中成绩优异,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迅速,所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步伐仍不能松懈,应当使学生在今后具备多种能力,成为多能人才。该报告还指出要提升学生在沟通能力、创造力以及批判力等 9个方面的共通能力,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在执行课程改革措施时对共通能力的培养仍将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内地对于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通识教育课程,以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与开放性的评价模式
香港课程评价纬度多样,包含知识、态度、兴趣以及共通能力等;评价方式多元,包括观察、访问、学习历程档案等。此外,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估。这种多元化与开放性的评价模式使得香港的课程评价十分灵活。注重校本评核是香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校本评核主要包括学生的活动及表现,例如,口头报告、制作学习历程档案、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实验活动以及完成专题设计。校本评核工作主要由教师来执行。由于任课教师比较了解自己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由他们进行校本评核是最为适当的。每一个学科推行校本评核前,考评局会提供评分准则及详尽指引,并开办培训课程,令教师评分时水平趋于一致。
香港开放灵活的评价制度,不仅给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减缓了学校与教师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加体现出公平性,评价制度的改革和课程改革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而内地目前对于学生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学生在面临毕业升学时大都是“一考定终身”,只有极少部分在平时表现优异的学生才能被保送或是破格录取。因此,建立一个主体广泛、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对于内地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三、发挥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校长在课程改革中起到领导、监督、检讨等作用,是课程实施的评鉴者、学校改善的反思者、新兴趋势的感知者、各种资源的整合者、专业文化的倡导者、教师发展的带动者、课程发展的管理者、课程问题的解决者。尤其是在校本课程的改革中更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考虑课程发展议会做出的指示,还要兼顾教师的意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意愿。校长需要对学校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做深入思考,再结合课程改革的短期及中期目标,做出可行的整体学校课程规划。校长是学校的核心人物,只有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带领全校深入推进改革,才能使课程改革得到实效性的发展。
四、设立课程改革咨询机构
香港的教育咨询机构众多,其中在课程改革中发挥较大作用的咨询机构主要有课程发展议会、师训与师资咨询委员会、目标为本课程咨询委员会等。咨询机构不断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广泛采纳民间建议,进而初步形成课程改革的思想,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相关报告,为教育局制定教育政策提供意见。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咨询机构通过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将人民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建议及时上报,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更贴近实际。课程改革需要全面了解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的看法,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并站在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立场上将这些意见体现在课程改革的政策中。课程改革咨询机构的建立确保了课程改革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这也正是内地课程改革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冯生尧.课程改革:世界与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韩家勋.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马艳婷(1991-),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沈阳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