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
作为中国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掌门人,他用7年实践展现了一个国有企业领导人应该具有的胆略、情怀与担当
2016年9月,一篇题为《中国华融:坚持创新发展,创造更大价值》的报道,将“华融经验”推至众人面前。近7年来,中国华融总资产增长32倍,净资产增长7.5倍,最大限度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净利润增长41倍。目前,中国华融已发展成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实现利润最多、股权回报最好、金融牌照齐全、总市值最高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也吸引了国内外经济界更多关注和钦佩的目光。
回首赖小民执掌中国华融的7年,有几个时间节点不容忽视,对于中国华融和中国金融界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2012年2月,国务院批准中国华融改制和转型发展方案,这是中国华融二次创业的新起点;2015年10月,中国华融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挂牌,圆满完成了“改制—引战—上市”三部曲;2016年6月,中国华融总资产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732.2亿元,持续保持国内最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位。
至此,中国华融已搭建起以总部为主体,31家分公司、2家营业部和20余家平台子公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架构,可对外提供全牌照、多功能、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一艘装备齐全、设施先进、战斗力超强的中国金融航母,正乘风破浪行驶在波澜壮阔的茫茫大海上。赖小民则以一名国有企业领导应有的胆略、情怀与担当,伫立船头亲自指挥这艘航母奋勇前进。
责任如山 执掌中国华融
清代的金缨在《格言联璧》中说:“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在关键时刻敢挑担子,体现的是一种“疾风知劲草”的坚定品性和“临危不惜身”的高尚节操。对于国企领导人应有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掌管中国华融7年多来,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不计其数,但赖小民每次都表示:“不可能退,这不是我的性格。”
成立于1999年10月19日的中国华融,最初任务是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对口接收、管理和处置工行的不良贷款,设计“寿命”为10年,完成使命即可告退,人员“哪来回哪去”。2009年,中国华融处理完从工商银行剥离的6800亿元不良资产,基本完成任务,自身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命运抉择。决定中国华融存废的关键时刻,时任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赖小民,“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到华融工作”,当时正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的他,事后回忆自己看了华融财务人员送来的报表后的心情,“与冬季的校园一样寒冷”。
赖小民遇到了“没米下锅”的难题。当时中国华融员工平均年龄近50岁,30多家分支机构中有25个亏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起了赖小民心中的奋斗激情,因为保存并大力发展好中国华融,“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荣辱得失,关系的是华融数百亿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数千名华融员工的职业尊严和价值福祉”。
上任伊始,赖小民就要求叫响“中国华融”的名号,当时“社会上叫华融的公司很多,但国字头‘中国华融仅此一家”。一位老员工回忆说,“这也给了大家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华融没有退路了,只有抛掉幻想,靠天靠地不如靠我们自己。”因为工行已上市,回归已经不可能,必须横下一条心,走出一条市场化转型的新路子来。他的办法是,如果没米下锅就要想办法找米下锅,千万不能等米下锅。他回忆道:“之前每年都要开一两次会,讨论中国华融的转型。2009年我来之后,叫停了,不开了。”因为“转型不是讨论出来的,是脚踏实地做出来的。”面对重重困境,赖小民带领他的团队,开启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迷茫中谋转型、在困难中促发展”的漫漫征程,始终萦绕于心并激励他们前行的只有两个字——责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年来,中国华融通过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独特功能,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成功实践,树立了负责任金融央企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赖小民时刻不忘自己作为大型金融央企掌门人的本色和本份,勇于任事、敢于直言。早在三年前,作为资产管理公司掌门人中惟一的全国人大代表,赖小民就在全国两会提交的议案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仍然高度集中,近60%的存贷款增量被五大国有控股银行掌握,中小银行太少,县域经济和农村地区银行服务严重缺失,金融服务水平低下,金融机构布局极不合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为此,他呼吁打破五大国有控股银行的垄断,主张“下一步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拆分大银行,发展中小社区银行,加大引入民营资本”。为此,他还专门提交《引入民营资本大力发展社区银行》、《加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等相关议案。为民纾难、为国分忧之心,跃然纸上。
战略先导 拥抱大资管时代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战略是一个企业的行动纲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大资管”时代大型金融央企掌门人,基于数十年金融工作实践的积累和沉淀,及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的研判,赖小民不失时机地提出中国华融充当“专业的资产经营管理者、优秀的综合金融服务商”的战略定位,依托不良资产主业核心优势和旗下多金融牌照子公司平台,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需要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经过三年扎实的摸底调查和反复研究论证,他又正式提出中国华融“五年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推进大客户战略,彻底走市场化路子;第二步,适时引进海内外优秀的战略投资者,走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的现代金融控股集团发展路子;第三步,择机上市,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在他看来:“凡事一开始总得有个战略,就是所谓的顶层设计,设计好以后再去接地气,大力去落实。”
这意味着脱胎并依附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国华融,将由政策性机构转向市场化企业,由单一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转向现代综合金融服务,由非上市公司转向公众上市公司,由以国内业务为主转向国内国际业务并重。
赖小民提出这一战略构想时,才接手中国华融三年,公司尚未摆脱困境,有人困惑他怎敢提出这么“高大上”甚至看上去遥不可及的“宏伟”目标?对此,赖小民笑言,这是他多年从事宏观管理和宏观决策制订工作养成的习惯,凡事喜欢“先确定战略,再研究战术”。“五年三步走”当时听起来那么宏大的目标,但在赖小民的坚持和华融人的努力下,如今回过头看,每一步都在朝着既定方向且行且近。二十多年从政经历淬炼的战略眼光,加上六年雷厉风行的经营执行力,赖小民已无可争议地由监管者华丽转身,成为一位挥斥方遒的企业领袖。
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中国华融规模做大了、业绩做强了、业务做开了,由此开启了中国华融市场化转型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由托管重组危机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等途径控股一批金融牌照平台公司,从而形成了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构架。
2009年以来,中国华融与湖南省政府合作重组设立华融湘江银行,成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中唯一有银行牌照的机构;2009年初,中国华融激活工行资产遗留的珠海信东地产公司,重组成立华融置业公司,并成功开发珠海横琴岛等地多个项目;2010年7月,中国华融与重庆渝富共同发起设立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拿下PE牌照;2010年8月,中国华融与海南省政府合作重组海南星海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华融期货公司,拿下期货牌照;2013年10月,中国华融组建第11家子公司——华融(香港)国际控股公司,适时打通海外战略通道;2014年9月,中国华融与深圳市政府合作,组建华融前海财富管理机构,为深圳特区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一个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俨然成型。
然而,赖小民的梦想和布局远未止步于此。他深知,牌照齐全的全能型资产管理公司,不等于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要真正成为一流资产管理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活力,将源自体制机制的再造。
2011年,中国华融改制成功,成为中国华融二次创业的新起点。赖小民随即提出打造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华融梦”,并明确制定了引战、上市的时间表。2015年1月,新年钟声刚刚敲过,赖小民又一次飞赴香港,向投资者讲述“华融故事”,成功发行全球S规则下的最大一单32亿美元金融机构债券,同时为中国华融下一步上市积累经验,扩大影响,做响品牌,增加国际市场认可度。
理念建设 融通方可致远
理念往往与观念相关联,但只有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才可称之为“理念”,入主中国华融后,赖小民提出文化、品牌、经营、人才等一系列重要理念,闪耀着理性之光。
打开中国华融的官网,首先引入眼帘的是赖小民亲笔题写的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华英成秀,融通致远”,这就是中国华融的品牌理念。《黄帝内经》云:“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意为要使人的精神像自然界万物一样郁郁葱葱、蓬勃向上。“融通致远”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早有运用,“融通”意为融合通达,如南朝任昉在《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中提到的“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就是这个意思。“致远”一词出自《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意思是好马虽然难以驾驭,但可以背负更多的东西,跑更远的路。后人将“致远”引申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伟大事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之意境。如诸葛亮的《戒子篇》就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赖小民提出的这一品牌理念,既与中国华融企业特点高度契合,同时又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谓当代企业文化理念的典范。
曾有人问:“中国华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赖小民答道,主要是秉持了“创新+稳健”的经营理念。正是这一理念,凝聚起了中国华融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这一理念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按市场规律办事”,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在支持地方和实体经济发展中觅得商机,积极践行市场化理念,为国家和股东创造持久稳定的投资回报。
于一个企业而言,文化理念是其核心竞争力的生动体现。自2012年中国华融实施改制以来,赖小民顺势提出大力发展“稳健、创新、和谐、发展”的核心文化,着力构建中国华融独具特色、先进务实的企业文化体系,强力助推公司创新转型发展。
在中国华融,赖小民重视人才是出了名的,他经常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赖小民接手华融后的一大手笔就是实施凝聚人心的“人才工程”,提出用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企业愿景留人的理念,为公司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2009年,他大胆启用周伙荣,使亏损最严重的广东分公司迅速扭亏为盈,从倒数第一变成了排头兵,直至现在年利润超10亿元,这一事例至今被传为美谈。在这条大“鲶鱼”的搅动下,整个中国华融如同一池春水,生机勃勃。同时,赖小民对干部爱之愈深,律之愈严。他告诫中国华融的青年要着力培育五大素养:忠诚、勤奋、激情、干净、担当。在人才选拔时坚决贯彻不搞照顾、不搞平衡、不搞关系、不搞特殊、不搞论资排辈的原则,他和领导班子以身作则,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创新前行 屡开风气之先
中国自古有重视创新的传统。《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赖小民熟谙此理并积极践行之,“创新”已成为他身上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他也让“创新”精神深深融入了自己的血脉。赖小民曾说:“创新是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要转型发展,要做大、做强、做开,关键在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希望,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2015年11月,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北京盛大举行,赖小民作为国有企业特邀代表出席峰会,他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创新的共性、个性和特性,深刻生动,为与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所激赏。
在刚刚结束的“2016中国品牌论坛”上,赖小民做主旨发言时表示,品牌是一个企业围绕着产品、服务和声誉为核心,为社会客户提供数量、质量、价值、文化、内涵、科技和人才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实力体现,而创新是企业品牌建设生生不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稳健是企业打造品牌建设自身资源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内在根基。
对品牌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河南考察时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赖小民看来,总书记的指示道出了品牌建设的任重道远,也指出了当前经济和企业品牌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发展非常之快,但质量方面还任重道远。中国的企业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产品,中国的产品成千上万,但真正的做品牌,在全球叫得响的还是不多。
“总书记这几句话指明了方向。中国华融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注重品牌建设,注重市场化的改革,坚持创新+稳健,来打造企业的发展,打造品牌,做强主业,做大利润,做强品牌,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国内的影响力。”
作为国家大型金融央企的掌门人,赖小民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认为中国华融这几年最大的成效之一就是创新,是不断的创新成就了华融的今天。他甚至将近年来中国华融的创新实践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专著《战略大转型——中国华融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并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2015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成果特等奖”,这既是对赖小民本人创新思想的表彰,也是对全体中国华融人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与赞许。
赖小民的创新思想,更多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务实工作中。早在三年前,他就提出要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业务平台、产品与服务、管理方式、企业文化、队伍建设实施“八大创新”。为适应“大资管”时代的新形势,他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转型”:由政策性机构向市场化企业转型、由传统单一的业务向现代综合经营业务转型、由非上市公司向公众上市公司转型、由国内业务为主向国内国际业务并重的国际化转型。发起设立华融湘江银行,拓展银行业务平台,就是赖小民强烈创新意识的经典案例,也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华融改制转型的重要切入口。此外,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赖小民开风气之先,在最终选择的7家战略投资者中包括了一家民营资本——复星国际,中国华融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由国有、外资、民营多种所有制资本共同持股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可贵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赖小民一方面倡导大胆的创新,一方面又强调审慎的创新,因为“创新不是无原则的”。他说,创新不是胡来,真正的创新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创新的意愿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以及创新成本和利益的有机结合,确保创新构想付诸实践后能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效益可获。
1979年,赖小民以瑞金文科高考状元的成绩考上江西财经大学,学的是国民经济宏观经济专业。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他凭着每月21.5元的甲等助学金读完了四年大学。现在想来,赖小民愈加感恩党和国家,愈加意识到个人梦想必定要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这种感恩之情激发他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国家有需要,他总会义不容辞、冲锋在前。
一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打造今日之华融,赖小民没有居功自傲,而且还自称“首席市场营销官”,四处“推销”中国华融。7年多来,他每年都要飞3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八圈,足迹遍及全国30多个省区市。汉代董仲舒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称道的正是赖小民这种忘我的工作境界。
1983年7月,大学毕业的赖小民被分配到央行工作,一干就是20年,此后又调入银监会工作6年,担任过北京银监局首任局长和银监会办公厅主任,直至2009年接掌中国华融。屈指一算,赖小民已为国家金融事业奉献了最可宝贵的33载青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赖小民依然豪情满怀,“十三五”时期,中国华融将以努力实现打造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华融梦”为总目标,以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十大标准”为任务书,以“十大战略性转型”为路线图,向世界企业500强的目标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