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车好是必须,共享才是关键

2017-01-04 05:06杨绚然
创业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摩拜单车用户

杨绚然

胡玮炜说,现阶段还没有所谓的格局可言,所以“做”比“说”重要多了。

到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时,她正蹲在地上跟新车的设计和技术人员一起琢磨Mobike Lite的迭代版。

“这个车筐如果有人使劲儿往上提怎么办?承受得住吗?”

“一般来说……应该不会有人这么干吧?”

“但我们必须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

也许,正是无数个这样的讨论,设想了各种被破坏的可能性,又受制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才造出了被吐槽的摩拜单车:骑着重,座椅无法调节,没有车筐……

就在采访的前一天,摩拜刚刚发布了经典版的迭代版:提升了碟刹电机技术和滑行距离,而且碟刹相对原版的点刹车系统制动能力更强;将以前的硬塑脚撑改为了铝制单车脚撑;增加了金属车篮,车篮采用超大网格,避免篮内积下垃圾;增加了可升降座椅。

胡玮炜说,摩拜单车一直在快速迭代,这次是因为有比较大的调整才正式对外公布。

但其实,“共享单车”本身就是一个组合词。“共享+单车”,共享在前,单车在后,这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在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市场中,单车是硬件的必要条件,“共享”所代表的服务和模式也很重要。

智能:像哆啦A梦一样用车

此前,共享单车最抓人眼球的不外乎融资之迅速。但在摩拜出现之前,共享单车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是那时大部分的设计师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如何让固定桩变得更美观和便捷上。“但,为什么一定要有桩呢?”每次想要骑公共自行车但却总是找不到停车点,也不知道去哪里办卡,以至于只能望车兴叹时,胡玮炜就忍不住这么吐糟。

用户的吐糟点很大概率上就是市场痛点和刚需所在。她做无桩公共自行车的想法,就此萌生。

与此同时,当时创办汽车新媒体GeekCar的胡玮炜已经认识到出行领域会发生很多变化。她看到了很多共享产品的出现,就忍不住也思考未来在交通出行领域会出现什么样的形态。

在胡玮炜的理解里,出行不能仅有汽车,汽车达到一定数量会出现很多问题,还应该包括自行车。“如果把出行比作一个森林的话,不只要有猛兽,还应该有很多小动物,这才是生态平衡。”胡玮炜说。

当时有很多人在讨论智能自行车,但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随时随地想骑自行车就能骑上就走,这就是胡玮炜所想的“智能”。

那一开始开发技术难吗?胡玮炜说,技术并不是很大的问题,问题在于要想清楚需要怎样的产品,如何让技术和需求集合,把它整合成很美妙的产品。

后来,产品成型,胡玮炜在很多颜色里选择了橙色,显眼而不突兀。而摩拜的传播速度也出乎她的意料。在摩拜还没有推广时,胡玮炜每天刷朋友圈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在拍照分享摩拜单车和骑行记录。“这说明了这件事本身的价值,它确实有着很强的市场需求,而我们选择的方向没有错。”胡玮炜说。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摩拜的群体以80后、90后为主,也有70后,甚至老人和儿童,用户群分布非常广泛。

体验:先要有得骑,而后是轻快

如本文开篇所说,摩拜单车一路受到过不少吐槽,而这些“槽点”在当时都是摩拜有意为之,甚至因为过于“奇葩”的造车要求被车商拒绝,不得不自建工厂进行生产。

为什么摩拜经典版的单车无法调整座椅高度?原因很简单,频繁升降,座椅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摩拜选择了适合亚洲人的座椅高度,直接固定了下来。“当时首先考虑的是有得骑,然后才是骑得轻松,因为自行车的使用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投放一两个月可能不太明显,有一两年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如果车都是坏的,还有什么体验可谈?”胡玮炜说。

而如今的迭代版,一秒钟可以调整座位。不过胡玮炜说,如果要大规模量产,还需要验证。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了解到,摩拜单车的自行车都经过震动测试来验证安全性。对于细节更是如此。拿坐垫来说,在造车的过程中他们测试过一批买来的坐垫,发现虽然很软,但如果有人恶性破坏,在上面划口子,下雨天坐上去就会一屁股水,所以坐垫一定要用更结实的。

此前推出的经典版打出了4年免维护的概念,后来者优拜单车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称同样做出了4年免维护的单车。但胡玮炜说,4年是否是更好的时间,这个还是有待考验的。因为要做到4年的长使用周期,就不得不牺牲掉一部分的骑行体验。所以,摩拜做了Mobike Lite。“到底是4年还是2年更合理,我们也希望在使用的过程中找到答案。”胡玮炜说。

迭代版推出后,因为摩拜经典版的车身和车架可以使用8年,其他大部分部件也都可以继续使用,因此摩拜会回收一部分单车进行迭代。在成本上,除了Mobike Lite版成本有所降低,经典款的迭代版在成本上也稍稍有所降低。胡玮炜说,成本压缩有一个过程,一方面是时间,另一方面就是产品设计的不断改进。

格局:尚无定论,不如安心做产品

共享单车的兴起引来了大量的跟随者,比如优拜单车、小鸣单车、Hellobike、CCbike等等,但目前占据主场的两大阵营,就是摩拜和ofo。

一方面,两者各自不断迭代新车,逐渐形成了一些共有理念,比如ofo新车开始应用实心轮胎,摩拜也生产了骑行更轻快的自行车。另一方面,两者都开始拓展新市场,摩拜在占领一线城市之后开始进入二线城市,第一站选择了成都,甚至布局海外,将市场开辟到了新加坡,而ofo则宣布从校园正式走向城市。

“大的品牌都对城市有分级,摩拜投放城市的选择也基于对多种因素的考虑,比如人口密度、商业活跃度、人均收入等。甚至城市是否适合骑行,人们是否喜欢接收新鲜事物,都是参考因素。但总体来说,对二线城市的运营还在进一步摸索中。”胡玮炜说。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提出“90天内解决战斗”,市场也普遍认为共享单车领域的收购与合并或将发生在12个月内。胡玮炜对此显得很淡定,她说,进入者越多,越说明了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对的,竞争始终是相对的,目前也还没有什么格局可言,因为竞争只是一个副产品,最主要的还是要做好产品本身。“首先要把车铺到用户眼前去,让用户想骑车的时候就能看到,不然讲下一步是没有意义的。”

在投放量上,摩拜在每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模型来支持投放决策,比如在哪个地方有更多人打开App。胡玮炜认为,如果用户想要用车时步行100米或300米就可以找到车,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但要保证有效使用不只是投放量的问题,还需要教育用户把车放到大家随处可见的地方,而不是停放在小区里或者其他很难找到的地方。

同时,公共自行车在运营中还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潮汐现象”。上下班高峰期,单车会主要集中在地铁口等,需要从小区骑到地铁的人就很难在小区附近找到车。以往有桩自行车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人工搬运,但摩拜并没有在这方面进行人为操作。胡玮炜说,靠人来搬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摩拜也并不奢求能解决所有人的需求。

运维:一面靠技术,一面靠教育用户

不久前有篇报道里讲,继摩拜单车之后,ofo创始人也“哭晕在厕所”。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大量图片显示共享自行车被拆掉轮胎,二维码被涂,或者有用户索性自己加锁。

即使摩拜在设计时考虑了那么多因素,把自行车造得格外结实,也难逃这些问题。在其步入二线城市之后,这些问题也并不能被消除。

胡玮炜说,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来改善,例如摩拜二维码一开始用的是贴纸,如今用的是有机塑料,并且是铆上去的。另一个方面,这也是一个用户教育的过程。共享单车模式确实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因此,无论是二维码被破坏,还是自行车遭损坏,都会直接影响到周围单车用户的使用,往往会引起公愤,鉴于此点,其实单车企业可以很快拿到信息并申请警察介入,破坏者甚至可能被刑事拘留。

此外,政府在城市规划上也开始更多地考虑到自行车骑行。摩拜目前已经和上海杨浦等地区政府进行了合作,当地政府帮助摩拜划出白线,设立建议停车点,政府的有桩自行车也会对无桩自行车形成补充。“大家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一样的,而政府的做法有它自身的好处,比如免费、停车点比较固定,大家对停车点的位置以及潮汐情况非常了解,因此会很方便。”胡玮炜说。

盈利问题一直是公共自行车被诟病的地方,但胡玮炜认为,公共自行车无法盈利并不是事情本身的问题,而是方法不对。但从另一个层面讲,虽然摩拜发展得很快,一年就相当于其他公司的两三年,但仍旧是一个婴儿,处于成长期,因此现在讨论盈利还为时过早。未来,摩拜单车们的想象空间很大。胡玮炜说不排除进一步拓展电动自行车的可能性,但在现阶段,“做比说重要多了”。

猜你喜欢
摩拜单车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Rough Ride
摩拜的宿命
单车三人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谈与ofo合并:不觉得有可能
信用卡资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