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破题之作
——看新安县农业规模经营新模式
本刊记者 杨秋意 卞瑞鹤
在当前条件下,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关键在于降成本;降低成本就必须转变经营方式,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格局;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必然面临融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管理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同时,在贫困的山地丘陵区流转土地,开展农业规模化经营,还需要考虑品种选择问题、贫困群众劳动力问题。如何在这种多难之中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走出一条多赢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新安县在牡丹田里进行了一场全新的实践与探索。
农业的投资风险如何降低?答案是减少种植面积;农业的投资收益如何增加?答案是增加种植面积,搞规模化经营。这是一对绕不开的矛盾,如何破解?将投资风险控制在50亩20万元以内,将若干个50亩连在一起达到适度规模,并且植入一个农业管理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这正是新安县近年来在农业规模经营方面的破题之作。
12月10日,记者站在新安县五头镇舜王社区东边的山路上俯视远方,目之所及,沟沟壑壑全是黄色土壤覆盖的油用牡丹田。“你看,前面这一大片土地,种植的都是油用牡丹,明年春天将生根发芽,芳容展露。”新安县副县长张春全指着远方兴奋地介绍。冬天的田野,寒冷无处不在,显得空旷而萧瑟。但在他激情澎湃的介绍下,放眼远眺,仿佛能看到遍野的牡丹花,一张三产融合的宏伟蓝图也在眼前徐徐展开。
近年来,洛阳市大力开发以丘陵旱地和坡地、宜林地为依托的油用牡丹集中种植区。目前,已发展油用牡丹种植面积15万亩。其种植模式主要集中在大户承包经营与农户自种两种。
美丽的舜王社区
五头镇的油用牡丹田采用一种全新的种植管理模式,让人大开眼界。
今年,新安县在五头镇舜王社区规划发展万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采用“众筹”模式,吸引来多方投资。
牡丹田里搞“众筹”,乍一听很稀罕。这个模式实则是以村集体为背景,成立舜王农业开发公司,将村民土地流转到公司,公司按照现代农业公园这一目标做好规划。土地按每50亩为一个单元,向符合条件的农业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招商;舜王农业开发公司提供管家式服务,其下设劳务队、种植专业队等机构,统一运作油用牡丹耕作、管理、维护等事宜。
为什么要规划成50亩为一个单元?
“之所以采用这种模式,是因为农业产业投资大,利润回报周期长,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对整个产业发展以及投资人、农户的利益都有损害。而如果采用分块投资模式,可大大降低投资风险。”舜王社区党支部书记游传海说,“根据前期实地勘测、计算,每个单元3年投资额为20万元,投资者承包后,可自行种植、管理,也可委托给农业公司打理,实现投资适度、风险可控。”
牡丹作为木本植物,一年种、多年收,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堪称“铁杆庄稼”。管理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管理;效益高,可以极大提高农民收益,提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种植积极性。
根据测算,栽植油用牡丹每亩用种苗4000株左右,种苗成本每亩1000元左右;农药、肥料、锄地、锄草、种子采收等用工每亩每年需600元。油用牡丹第三年起开始结籽,结籽高产期为5~30年,亩产量可达300公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发展前景广阔。
如此好的一个产业,怎样既能避开投资风险,又能提高规模产出效益呢?这让长年在田间地头奔波的张春全很是动了一番心思。
“种植油用牡丹,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陪同记者采访的张春全说,“首先,组织架构设计科学合理,以50亩为单元分包出去,既解决了规模化经营中融资成本高、管理成本高和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又降低了新型经营主体投资的门槛,有效地整合了政府、社会与农民等各方资源,符合创新发展理念;其次,融合一二三产业,符合协调发展理念;牡丹耐旱,适合当地缺水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态保护,而牡丹基地建设顺应中央、省、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油用牡丹符合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追求健康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且具有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最终建成现代农业公园,符合开放发展理念;当地的贫困群众参与进来,满足扶贫开发的目标,结合中央、省、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党的脱贫攻坚的大政策、大趋势,劳动成果惠及社区更多农民群众,符合共享发展理念。
舜王社区位于五头镇北部,由胡沟村、亮坪村、寺上村、包沟村4个贫困村合并而成,共计1648户,人均耕地面积1.36亩。“种地靠天时,收入靠打工”是这些村的真实写照。目前,这里仍有贫困户351户1393人。让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是这里村干部的梦想。
一听说种植油用牡丹一亩地能产出近2万元的效益,村干部们看到了希望,坚定信心要闯出一条让4个贫困村脱贫增收的路子。首先是要集约土地搞规模化种植。如何集约?4个村的村干部一商量,大家集中到社区,把土地流转出去,每亩地每年的租金为400元。成立农业公司,流转土地种植油用牡丹,社区居民自愿来打工干活儿的,按天发工资。这样极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在没有任何投资情况下,村民们自发地集中到了一起,建社区,集约土地,复耕原来的住房,进行规模化牡丹种植。舜王社区就是这样由4个贫困村的村民自发建设的,大家称之为“舜王精神”!
舜王社区建成后,可集约整合流转4个村的土地10105亩。中期,辐射带动磁五仓公路两侧小庄、神堂、北沟、党家沟、胡张沟等7个村发展油用牡丹种植2万亩,最终可形成3万余亩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
“舜王社区成立的农业公司,属于这4个贫困村集体所有,通过发展油用牡丹种植,搞管家式服务,不仅能壮大集体经济,也能安排贫困村富余劳动力1000多人就业。”游传海说,“下一步,等村里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将优先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
在一处养羊场前,张春全指着新建的场房介绍,在这里要建个有机肥厂,为生态农业打好基础。在他的设想下,万亩牡丹产业园是生态的绿色的农业公园,既能带来效益又能带动乡村游和农家乐,会使这里成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以油用牡丹为主,套种其他花卉,还能发展深加工产业。
群众入住社区后,这样的民居将被复耕后种上油用牡丹。
结籽的油用牡丹
为了慎重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新安县政府还专门请林业部门进行了详细核算:种植50亩油用牡丹,3年总投资大约20万元,亩产油用牡丹籽300公斤,目前行情每公斤20元,前3年没效益,第四年就能回本。另外,为了鼓励投资,促进该项产业快速发展,当地政府还每亩地给予700元的补贴,连补3年。由此,张春全设想出以50亩为单元的投资方式来降低风险,使更多的社会资金能够轻松进入,在多个50亩单元的组合下形成油用牡丹的规模化种植,这样才能使这个产业稳健发展,形成产业化。
洛阳市牡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以来,国家鼓励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并将河南和山东列入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试点。今年,河南发布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新发展木本油料种植面积400万亩,洛阳被列入全省油用牡丹示范市。在政策大环境的支持下,洛阳油用牡丹产业将迎来更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