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建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路
导读:东莞市医药产业发展与广州、深圳、珠海等省内医药产业大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成果转化少、高级人才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在东莞市生物医药产业院士专家企业行期间,院士专家就东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并提出东莞市应该走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陈文新院士
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而微生物肥料产业同样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 国内化肥使用量是3千万吨/年,相当于1亿吨的标煤耗能,化肥的大量使用破坏了土壤的内部环境。土壤内有千军万马的微生物,要培养这些微生物为环境服务,调节好土壤。
人畜粪尿、农作物的秸秆利用、蘑菇渣等都是很好的有机肥的原料资源,但直接施在地里并不卫生,这就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之后再用。
自然界有很多的丰富的资源可以为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所用。特别是豆科植物,豆科植物具有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从而形成肥料。据统计,自然界生物固氮量(纯氮)约2亿吨/年,豆科植物根瘤菌贡献其中的65%-70%。工业氮肥要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生物氮肥只需常温常压,并无成本,应充分发挥。根瘤菌不仅固氮能力强,还能溶解其他矿物质,如磷。此外,根瘤菌能抗病虫害,刺激植物生长。
李玉院士
食用菌产业不仅属于生物技术产业,按照药食同源的中医理论,也属于大健康产业范畴。应该说,这也是生物医药产业中一枝独秀。希望大家天天吃蘑菇,顿顿吃蘑菇,引领健康。
食用菌产业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蘑菇产业。蘑菇将动物粪便、作物秸秆转化为食品。目前,中国的蘑菇产量突破了两千三百万吨,产值超过了千亿元。食用菌产业是符合循环经济3R(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要求的朝阳产业,是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化,引领食物健康,支持食物安全的生力军。
中国目前农业废弃物每年大约排放30亿吨,如果把其中的1.5亿吨(5%)用来转化,就可以生产1千万吨的食用菌。每棵食用菌含30%-40%的蛋白质,就相当于5%的农业废弃物转化成300万-400万吨蛋白质,600万-800万吨的瘦肉,900万-1200万吨的鸡蛋,3400万-3600万吨的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中国目前的秸秆利用率低,全国只有0.4%利用,其他的都一火了之。建议把中国农田的秸秆利用起来。
蘑菇的经济效益如何呢?以双孢菇为例:一平方米,一尺厚的秸秆加粪便就可用于生产双孢菇,目前,双孢菇产量的世界平均水平为48公斤每平方米,最高水平为80多公斤。按照半斤7块多钱来算,其经济效益非常吸引人。
由于蘑菇产业的经济效益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淘金。调研发现,国内的蘑菇产业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增加了几十倍,但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并没有跟上。在下一轮严冬到来时,很多企业将面临着倒闭。建议企业不要光顾着建厂挣钱,而应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研发新品种中去。下一轮将是质量求生存的时代。希望科研人员能把科研成果在企业中实现转化,投入产出比计算清楚,通过科技成果升级、转型,引领新兴生物产业。
姚新生院士
中药及天然药物是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源泉,而创新药物研究和中药现代化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传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对中医相关科学理论认识不足,而且不能制定国际化的中药新药研发产业质量标准。因此,中药不能只停留在经验科学层面,而必须用现代医学标准,揭示中药的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阐明中药的科学内涵,进行临床疗效的重新确认。
我们应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继承与创新结合,否定不合理的内容;通过建立囊括中药和中药制剂所有成分,同时又经适度分离,适合现代高通量筛选平台应用的中药天然药物分离流份样品库,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同时,结合中药成分及功能多样性的自身特点,发展满足“安全”、“稳定”、“有效”和“可控”的中药,实行中药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此推动中药实现现代化和走向国际化。
广东是中医药大省,但还不是中医药强省。原因在于生物医药产业链长,过去只关注医药产业链下游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重视上游的研发,因此出口的只是作为原料的中药药材,而药物产品还卖不出去。他说,创新药物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建议东莞走一条政府主导、企业投入、企校合作的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曾溢滔院士
医药产业分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一是自然界存在的以及从动植物身上提取的天然药物,二是化学合成药物,三是随着上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出现而出现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是药物发展的新里程碑。当前国家提出的新药创制也包括中药、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三大块。基因工程药物主要依托转基因动物,更多的是依托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物反应器。
通过转基因动物的乳腺反应器技术,便可生产出含特定因子的基因工程药物,而且具有明显的优点。一是成本低。根据美国统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人的1克的蛋白要800-5000美元,但通过这个技术培养只要两美分到五毛钱,成本降低了一百倍以上,并且具有效益高、产量高、试验结果稳定的优点。二是产量高。美国血友病一年需要120克的凝血因子Ⅷ,从人的血浆提取需要120万升血浆,也就是240万升的纯血,每人输血两百毫升,需要1200万人输血,如果用转基因牛来生产,1头牛就可以满足需求。三是表达稳定。只要产生了一头转基因的牛,就可以世代相传,而且表达的基因产品稳定。
当前中国在转基因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还高兴不起来。存在两个问题:转基因动物基因在奶里的表达水平不高;成功率低。在目前情况下,要加快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晚,但现在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准,目前最重要的是走向产业化。
(本文转载自广东科技报,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