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水量和喷片孔径对单季晚稻穗颈瘟防治效果的影响

2017-01-04 10:52谢士杰柴荣耀吴华新沈群超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喷雾器稻瘟病药液

谢士杰,柴荣耀,张 震,吴华新,王 立,沈群超

(1.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浙江慈溪 3153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加水量和喷片孔径对单季晚稻穗颈瘟防治效果的影响

谢士杰1,柴荣耀2*,张 震2,吴华新1,王 立1,沈群超1

(1.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浙江慈溪 3153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 g·hm-2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药剂加水量的多少与对应的不同孔径喷片喷雾对单季晚粳稻穗瘟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加水300 kg·hm-2对应1.0 mm孔径喷片的低容量小孔径喷片喷雾对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最好,而且省时省力。

药剂加水量;喷片孔径;穗颈瘟;防治效果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品种抗性下降和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水稻稻瘟病连年暴发,其中,穗颈瘟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1]。当前生产中仍存在用粗放喷雾来防治穗颈瘟的现象,有的为追求速度采用粗喷雾(喷淋喷头),更有甚者还用利器人为敲大喷片孔径以加快速度,最终在稻瘟病流行年份防效很差,造成较大损失。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植保部门就推广手动喷雾器低容量喷雾技术,即“三个一”细喷雾技术:采用背包式喷雾器装上1 mm孔径的喷片,使用1背包水(20~25 kg),防治1亩(667 m2)田。采用这种技术对叶面或穗期病虫的防治效果比大水量喷雾、喷雨、泼浇等方法有明显的提高[2]。另外朱金文等[3]研究表明加水过多有降低助剂的作用,使得药液的表面张力变大,不利于药液在靶标上沉积和湿展,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近几年来喷雾器的功能有了较大改进,从手动变成了电动,不仅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电能提供的均匀压力使药液的雾化程度得到非常大的提高,但尚无不同喷头装在电动喷雾器上的田间防治效果的报道。为此作者在2015年进行了药剂的加水量和不同孔径喷片喷雾对单季晚稻穗颈瘟防治效果影响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慈溪市观海卫镇昌平村进行。土壤类型为青粉泥田(粉黏土),pH值6.5。试验地稻区2014年宁81品种,经防治大部分田块普查穗颈瘟发病率1.1%(0.5%~3%),一大户约6.7 hm2因未防治且地形特殊而绝收。

供试水稻品种单季晚粳稻宁81。供试药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供试药械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明辉电动喷雾器厂),工作压力0.15~0.4 mPa。防治对象水稻穗颈瘟。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施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量300 g·hm-2,分别按加水300 kg·hm-2,喷片孔径1.0 mm(以300/1.0表示,下同);加水450 kg·hm-2,喷片孔径1.3 mm;加水600 kg·hm-2,喷片孔径1.6mm;加水750 kg· hm-2,喷片孔径1.8 mm;以喷清水750 kg·hm-2(喷孔直径1.8 mm)为对照(CK)。小区面积66.7 m2,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施药时保持喷雾器压力的相对稳定。

水稻栽培方式为机插,种植密度27万丛· hm-2,分蘖后约450万株·hm-2。药前半月至收割前未再使用其他杀菌剂。试验于2015年8月31日进行第1次施药,时值水稻剑叶抽出半张,9月11日(水稻齐穗)第2次用药,药后2 h无雨。喷药时按不同用水量掌握好行走速度,确保施药均匀。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施药效率。调查不同处理在喷液压力相同条件下喷雾1背包药液(15 kg)所需时间,计算药液流量和施药效率(喷施1 hm2面积所需时间)。

防治效果。穗颈瘟发病调查于水稻黄熟期进行(11月13日),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200穗,按穗颈瘟的病情分级标准调查每穗的稻瘟病发病情况,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计算结果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比较。

水稻穗瘟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防治效果/%=(1-药剂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药效率

表1表明,在相同工作压力条件下,1.0、1.3、1.6和1.8 mm不同孔径的喷片,使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药液流量依次为18.18、21.99、24.92、26.64 m L·s-1,喷液量随着喷片孔径的增大而增加,1.0与1.8 mm孔径的药液流量相差8.46 m L·s-1。理论上利用1.0 mm喷片孔径喷雾300 kg·hm-2药液比利用1.8 mm喷片孔径喷雾750 kg·hm-2药液可节省时间3 h 13 min 15 s。

表1 不同孔径喷片喷雾1背包药液所需时间与施药效率

2.2 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药剂量的情况下,加水量为300 kg·hm-2配1.0 mm孔径喷片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5.1%,其次为450/1.3处理,防效为83.3%,两者之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与750/1.8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达显著水平;600/1.6处理的防治效果为80.0%,与其他3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均不显著。4个处理之间的防治效果差异均未达到极显著水平。病穗率的发生随着加水量的提高和喷片孔径的增大而提高。300/1.0处理的病穗率最低,水稻穗颈瘟发病率与加水量和喷片孔径的大小成正比。

表2 药剂加水量与喷片孔径组合喷雾对水稻穗瘟防治效果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药剂及剂量的情况下,不同加水量和不同孔径喷片配套喷雾对单季晚稻穗颈瘟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加水300 kg·hm-2、喷片孔径1.0 mm低容量小孔径细喷雾不仅对水稻穗瘟防治效果好,而且省力省工,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上应采用精准细喷雾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这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手动喷雾器“三个一”细喷雾技术相一致,目前有很多手动喷雾器械换成了电动或机动喷雾器,但在生产上仍应推广“三个一”细喷雾技术。

[1] 郑永利,施德,姚晓明,等.晚稻稻瘟病局部突发流行成因与治理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92-93.

[2] 孙敏功,俞水炎.植保推广“三个一”细喷雾好[J].今日科技,1984(11):10.

[3] 朱金文,吴慧明,程敬丽,等.雾滴体积中径与施药量对毒死蜱在棉花叶片沉积的影响[J].棉花学报,2004,16(2):123-125.

(责任编辑:张才德)

S435

:B

:0528-9017(2016)12-1982-02

文献著录格式:谢士杰,柴荣耀,张震,等.加水量和喷片孔径对单季晚稻穗颈瘟防治效果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1982-198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12

2016-09-15

谢士杰(1973—),男,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工作,E-mail:952068667@qq.com。

柴荣耀,E-mail:rychai@sina.com。

猜你喜欢
喷雾器稻瘟病药液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不同喷雾器喷药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控效果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空空记
喷雾器新传
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IPA1基因具有稻瘟病抗性功能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