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活着”,成为时下创业者的共同信仰。
《中国经济信息》综合报道
对创业公司来说,2016年似乎没有春天,只有绵绵无尽的冬天。2016年刚刚过半,倒下的创业公司就已数不过来。在2015年的资本寒冬之中,“C轮死”、“B轮死”的标题刷爆了朋友圈,而现在看来,寒潮还未过去,死亡仍在继续。
几乎所有失败的公司都在冬天来临时,落于模式和收入之困。而“C轮死”,依然是无法摆脱的魔咒。“还活着”,成为时下创业者的共同信仰。多位知名投资人共同呼吁:资本寒冬弥漫,活下来就是成功。
步履为艰
创业历程中,最悲催的事儿是什么?那就是,团队耗费时间、废寝忘食、排除万难地做出了一款高质量的产品,但却发现,原来根本押错了用户的“痛点”,无法令用户持续使用,最终走向沉寂。这些创业项目,就往往是掉进了“伪需求”的坑。
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称:盲目乐观,追求高估值,还在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沾沾自喜,还在扩张补贴,现金低于6个月了还没有调整,融资还没有当第一大事,还在幻想有投资人巨额支持,都是死翘翘前夕的症状。
截至2016年6月30日,包括神奇百货、博派养车等融资上亿元的公司倒闭,而总倒闭数量则超过了2000家,超过创业公司总数的10%,其中,O2O、汽车、电子商务是创业公司倒闭的重灾区。
以蜜淘网、美味七七、神奇百货为代表的项目,曾“有着让人羡慕的开局”,但“结尾却令人唏嘘”。他们的倒闭是巨头流量、资金等资源集中优势的体现,也应景了那句“大鱼吃小鱼”的丛林法则。
进入下半场,幸存者们在持续的寒流面前,亦步履维艰。7月,O2O社区电商爱鲜蜂被曝大面积裁员,“从1100人劝退至700人”,比例近40%。以美团点评为首,多家公司开始优化团队、削减业务,节约成本。如,本来生活下线其O2O业务“本来便利”、天天果园大面积关闭线下门店。青年菜君则因为资本跳票走到了倒闭边缘,垂死挣扎。
P2P网贷屡遭诟病。e租宝、金鹿等平台曝光之后,行业危机更甚。有统计显示,今年前三月的跑路平台数量就高达了271家。问题平台不仅让投资者血本无归,也牵连“良心平台”失信。相对于其他行业感受到的寒意,或许,丧失信誉、诚信才是P2P行业真正的冬天。
寒冬不是失败的唯一原因
创业公司倒闭成风的背后是VC/PE投资热情的疲软和募资市场的冷淡。单上半年,许多投资机构的投资数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腰斩甚至断崖式下跌,以今日资本为代表的个别基金则已经将近一年时间没有投资新的项目。
多数机构在2016年放缓了投资节奏,但项目估值却没有明显降低,这意味着场上的所有人都变得更加谨慎,也意味着投资人不仅要和创始人博弈,投资人间也在相互试探,这最终变为多方角力的游戏。
据CVSource的最新统计,2016年5月,中国VC/PE共募集25只基金,规模仅为33.89亿美元。在投资方面,2016年5月,VC市场披露的案例213起,投资规模仅为24.69亿美元。PE市场甚至更加惨淡,市场披露的案例为48起,投资金额仅为13.41亿美元,这是近一年的最低水平。
2016年,优质的To C项目突然呈断崖式下跌,流量越来越贵,平台增长红利消退。除了几个屈指可数的热门项目外,这一年的多数时候,VC们见面时打招呼的方式变为:“你最近有看到什么好项目?”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表示,2016年投资的资金比2015年少了10%,但投资项目少了三分之一,原因是投资人对项目、市场丧失了信心,只集中投资一些头部项目。
FollowPlus提供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获得第一次投资的项目数量为2833个,2016年为861个。那些尚未产生正向现金流的公司不得不面临下一轮的融资难题。两年中,所有公司所有轮次获得的融资金额总额分别为2.11万亿元和1.72万亿元。
当然,资本寒冬不是创业公司失败的根本原因,也不是唯一原因。它只是失败的加速器。元璟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琦表示:“不遇上一个寒冬就直接成长为大公司的公司,凤毛麟角。哪怕BAT,都经过大灾大难。”“资本寒冬不代表经济真的差,而是一种投资人心理。当投资人心理形成的时候,会有一种惯性,寒冬还会再(额外)持续一段时间。”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说。
在其他行业的规模性死亡之外,直播、出行、企业服务领域又出现了全新的面貌:“百播大战”提前打响,资本市场不降反升疯狂涌入;单车出行迎来生机,ofo、摩拜提前进场,资本风起云涌,大战一触即发;以“效率”为主题的to B公司杀出重围,终收获资本青睐……
如硅谷风投教父彼得·蒂尔所言:“真正的创业,远比一个没有规则的足球赛惨烈,血雨腥风。但它仍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就像那句“很多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那些坚持与资本寒冬论者持相反态度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一样,他们坚信,真正属于未来的公司懂得如何逆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