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艳辉
习主席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军队是保家卫国的,备战打仗抓不好就是最大的失职。打仗在明天,打赢在今天。改革强军时代大潮引领下,思战备战已成大势所趋。但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仗打不起来”“打起来也用不上”等观念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个突出表现是,一些单位和个人热衷于用工作模式代替打仗模式,简单把加了多少班、写了多少材料、组织了多少会议,作为政绩来评判衡量。工作上陷入错误模式,就会远离真相、远离规律,模式不对头也就意味着与打赢相行渐远。
摒弃惯性思维绷紧打仗弦。思想不变,原地打转。胜利的军队用未来的观念打今天的战争,失败的军队用昨天的观念打今天的战争。新体制面临的最大痼癖,就是身子进了新体制,但脑子还在旧体制里打转转。郭徐流毒给军队带来的一个沉痛影响,就是搞松了备战之弦,战斗力成了软指标,领导满意成为最高标准,溜须拍马成为仕途顺畅的必修课,特别是战斗化实战化成为口头禅,高高举起飘在空中却久久不往下落。旧船票登不上新客船,旧观念带动不了新发展。不打破惯性思维、不突破陈旧观念,就斩不断打赢路上的羁绊。残酷的战争无时不在向军人发出时代扣问:是否在天天想着打仗?是否会打仗?是否敢打仗?岗位就是战位,不谋打仗难有立锥之地。
紧盯能战胜战加速强本领。“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在军内一次重要会议上,习主席发出“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之问,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能力之痛是根本之痛,能力差距是致命差距。自古不敢亮剑的军人绝对不是好军人,而亮剑的前提是实力。美国著名教授罗伯特·罗斯专门研究中国战略文化和安全问题,他讲:“在中国的战略思想中,有两个经久不衰的象征,一个是长城,一个是空城计。长城说明中国是个防御性的民族,空城计则表现了中国人维护自身安全的智慧和谋略。但这两个又都是中国实力不足、软弱无力的象征。”历史反复证明,要想求得和平,光有愿望不行,更多的是靠实力。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提升能战胜战本领贵在主动、难在重塑、重在落实,特别是要敢于跳出局部看整体,拓展战略视野和战略思维,提升了解大局、把握大局乃至驾驭大局的综合素养。
牢记重托嘱托敬业勇担当。习主席对党员干部强调最多的就是“担当”二字,要求全党同志,越是使命任务艰巨,越是风险挑战增多,越要敢于担当。未来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每名官兵都是作战链条的重要一环,每个岗位都是整体制胜的关键节点。一个只占位子不干事的领导,影响的不仅是某一方面工作的质量,而且是未来战场的胜负。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是一场寂寞的接力赛,需要每一名官兵都跑好自己这一棒,把岗位当战位,把责任当使命,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要防止在位不作为的“伪担当”、只空喊无行动的“假担当”、逆大势乱作为的“负担当”,用“铁肩担道义”为能战胜战聚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