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传丽,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浅析高职院校电子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黄传丽,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最基本的依托和物质保障,其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当前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而引进电子实训基地对高职教育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实训基地难以满足企业的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实训的效果。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的电子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可以为今后高职院校对电子信息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实训基地;建设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的人才需求已经越来越大,这样的需求也使得各个企业更加重视电子信息实训基地的建设,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帮助。但是根据资料看,在我国有关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使得其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探讨如何培养能够动手操作的电子信息人才,如何建设好电子实训基地就成为了我国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方向,所以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1.1 电子实训基地无法提供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目前,按照电子信息的近年来的发展,其已经成为了各个企业争取的制高点。因为电子信息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其涉及到的几乎所有内容都是必须要从实训的过程中得来,所以在此情况下,电子实训基地就成为了各大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训练的主要地点。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电子实训多数集中于校内实训室,并且通过简单地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而在校外的企业实训则是显得比较少,再加上高职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中岗位固定,内容单调,甚至有时实习内容与专业实践无关等,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实训基地无法提供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1.2 电子实训基地软件硬件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高职部分学校由于缺乏资金和设备,使软硬件等设施难以满足电子电子信息的实训,具体来说,部分高校现今采用的实训设备已经很落后,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新,因此很多的学生根本是不能进行实际的训练的。另外虽然部分的高校已经投入了资金进行软硬件更新,但是其在实际的训练中显现出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这都是由于电子实训基地软件硬件较为落后造成的。
■1.3 学生缺乏全面的仿真训练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部分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实训设备缺乏更新,虽然学校花费了大量资金采购,但是由于学校预算不足,无法使学生进行真实的商业模拟,所以很多时候,其电子信息实训的本质基本是上网,所以总体来看,学生依然是比较缺乏全面训练的。
■2.1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就当前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来看,其主要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高职学院电子信息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的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总的来说,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分别是:
(1)实用性原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电子信息实训基地必须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前沿的综合性训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体现现代高技术的设计性实验和,从而使得其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在电子实训基地可以更好的掌握当前企业技术、标准。
(2)仿真性原则:就仿真的本质来看,其在电子信息实训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将实训的贴近实际的工作环境,充分的体现电子电子信息环境下真实的职业环境,以此来让学生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重点原则: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而言,其必然是一个投入比较高的项目,因此其总体的耗费多,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节约资金,是的其建设的电子实训基地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
■3.2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实训基地形成的措施
3.2.1 加强设施建设,保证物质基础
对于加强电子信息实训的实施,本文认为应该要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充分的使用,强化电子信息实训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达到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一致,以此来满足仿真模拟。同时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的通过已有的校内网和相关的校内电子商务,为学生提高实习机会和基本条件。
3.2.2 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室
电子信息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实际体会不足,电子信息的仿真模拟便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室,来最大化的保证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相关岗位的模拟,从而全面的保证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进行整体的、新颖的应用,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3.2.3 校企合力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对于校企合力共建实训基地的要求,本文认为由于电子信息实训项目缺乏联动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与领导必须要积极的加强对协调与沟通,在电子信息实训的内容和相关的课程中设计一套知识衔接密切的方案。同时对于当前的校外实训的不固定性问题,因此考虑校方与企业间合作进行课程安排,以此来为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并且有侧重点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展开,全面的实现学生、院校、企业间的三赢。
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认为高职院校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新世纪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校园和企业的深度合作的课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方必须要对这个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的寻找合适的“交集”和“结合点”,从而全面的开展合作,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逐步迈向深入以达到培养一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 [1]李黎明.论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111-113.
* [2]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07:46-50.
* [3]杨海澜. 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引企入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05:145-147.
* [4]严辉华.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2:99-102.
* [5]马薇,赵建军.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9:162-164.
* [6]张东志,丁勇. 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探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19-222.
* [7]许秀平.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9:114-117.
* [8]王秀平.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8,0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