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6 刘东辉
最近,长沙市和株洲市都在讨论是否要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这两个全国最著名的烟花传统主产地都在考虑禁放,不禁让人对烟花爆竹这一传统文化的未来感到更加担忧。与全国其他禁放地区一样,长沙、株洲两地考虑禁放的理由就是环保问题。但大家心里都明白,烟花的环保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不过是拿来做幌子而已。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用实际事实对这个伪命题进行驳斥。
近年来,由于我国环境广受雾霾困扰,有些媒体、有些政府部门甚至有些市民将矛头直指烟花爆竹,将燃放烟花爆竹说成是雾霾的元凶之一。那么燃放烟花爆竹是不是雾霾的元凶?
2009年,《科学时报》的一篇报道: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月9日,也就是元宵节那天,北京出现了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五级,污染程度达到了重度污染。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元宵节燃放烟花爆竹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双重影响。
此消息一出,不少人开始产生疑问,为了保持北京洁净的空气,是否应该继续禁止燃放烟花?燃放烟花究竟是否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环保专家:污染只是瞬间。“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是存在影响的,但影响时间短暂。”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博士表示。
王跃思告诉记者,为了了解除夕燃放烟花爆竹对北京大气颗粒中水溶性无机盐变化特征,2006年1月15日到2006年2月18日春节前后,他们特在北京北郊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行了为期35天的连续观测。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我国大多数城市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观测结果表明,燃放烟花爆竹使可吸入颗粒物PM10都有大幅度升高,但影响时间短暂。“烟花燃放所产生的污染在大气污染中,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王跃思说,烟花燃放所产生的污染一般会在几个小时内就能消散,今年北京在元宵节当天之所以出现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天气,主要是因为从去年入冬以来北京天气干燥,加上元宵节当天风速小、大气层稳定,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变差。
无独有偶,加拿大气象服务局在2007年的蒙特利尔国际烟花大赛举办时,对9次烟花燃放时燃放场周边空气中PM2.5颗粒物的含量进行了测试和评估。测试的结果如下图: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烟花大赛空气微粒测试图)
每天的焰火燃放是从晚上十点开始,十点半结束。从图上可以直观的看出,从晚上10点焰火燃放开始,空气中PM2.5浓度大幅升高,高峰一直持续到10点半焰火结束,到10点40分左右,只过了约10分钟时间,空气中PM2.5的浓度又回到正常值。
行业内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计算:中国每年内销烟花的产值大概是300亿元,如果用100发30mm内径的组合烟花作为计算单位,则国内总产量大约是2亿盆。如果每发按18克药量计算,一盆组合烟花药量是1800克,2亿盆总药量为36万吨,当然这是按最大估值的结果。而中国2015年消费了39.5亿吨煤,每年烟花药物的消耗量不足燃煤的万分之一。
2015年,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源的平均贡献分别为15%、18%、12%、4%、25%和26%。
由以上事实可见,中国大地的雾霾真的与燃放烟花爆竹没有关系。
既然燃放烟花爆竹并非雾霾的元凶,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媒体和舆论指向烟花爆竹?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在治理雾霾过程中总是先拿烟花爆竹开刀?
我们先看看上面提到的中科院专家的研究结果,在雾霾源的构成中,除了二次无机气溶胶是大气光化学作用产生的外,其中最大的两项来源就是工业污染和燃煤,分别贡献了25%和18%,加起来接近一半。而这两大贡献都是来源于我国那些高能耗、低效率的工业产业,这里面既有庞大利益集团的利益,又有很多地方政府的政绩,所以媒体不敢惹,地方政府不愿惹。
媒体还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追逐热点,既然烟花爆竹是一个热点,那大家都来追逐这个热点,只要提到雾霾就千方百计地将其与这个热点挂上钩,什么实际事实、根本原因等等,大家都不会去深究。所以烟花爆竹被媒体抓做了冤大头。
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也看上了烟花爆竹这个冤大头,感觉到这是一个最容易出政绩的突破口。只要一纸文件将烟花爆竹禁掉,政绩就出来了。毕竟,与治理那些工业污染相比,禁放烟花爆竹要简单得多,快得多,理由也充足得多。既然舆论都指向了烟花爆竹,何不顺势而为呢。
今年春节前夕,发生在河南省的禁放风波让全烟花行业感到震惊。大家都不能理解,为什么河南省有关部门会做出如此草率的决定。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禁放政策的来源,我们就会不难理解了。2017年1月6日,河南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2017年持续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要求到2017年年底,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00天以上,比2016年的要求多了10天。随后,省政府与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要求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实现年度改善目标,并明确对未能按时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的追究相关领导干部责任。
试想一下,如果每一天都显得那么关键,领导干部会不会想尽办法减少不良天气的天数?眼下正值春节来临,跨年的那两天的烟花爆竹燃放会不会影响天气质量呢?如果把烟花爆竹禁掉,而春节期间又很少工业企业开工,岂不是春节期间这几天的空气质量就保住了?于是,在“以天保月”的方针指导下,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出台了。按照行政工作的思维逻辑,这样做也是顺理成章的。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政策违背了民意,且程序不合法,所以出台3天就夭折。
以上分析表明,烟花爆竹行业是被媒体和地方政府拿来做了“替罪羊”。媒体有媒体的生存法则,地方政府也有地方政府的利益取向,作为相对弱小的烟花爆竹行业,也许我们很难去改变这种状况。但对于那些拿烟花爆竹作为挡箭牌,而对真正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置之不顾,一味将雾霾天气和pm2.5的祸源指向烟花爆竹的行为,我们应该据理力争,坚决维护行业的合法利益。
那么,燃放烟花爆竹产品到底对环境有没有污染?有一定影响,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虽然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微小且可控,但由于是消费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对燃放烟花的印象就是“烟雾成天”,自然就会拿它与环境污染联系起来。
所以,我们烟花爆竹行业也应该在正视这个问题的前提下,积极改进和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制定客观合理的燃放政策。
眼下,我国城市禁放烟花爆竹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这种简单粗暴的禁放是不理智的,也是一种懒政行为。对于一些大城市的核心城区,该禁的还是要禁,但应该留出一定的区域让老百姓燃放。只堵不疏的全面禁放政策既违反民意,又大幅增加行政成本,且执行效果也不可能到位。我们应该呼吁各地政府学习北京市的限放经验,根据北京的城市特点,制定一个入京的产品清单,以此限制一些高危高污染的产品进入北京,这样既满足了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年的需求,又保障了燃放安全和保护了环境。
2、审慎制定环保标准。
既然烟花爆竹的环保问题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我们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烟花爆竹行业的有关标准也必须跟上。但制定有关烟花爆竹环保标准一定要审慎且严谨,不能让环保标准成为有些部门卡死烟花爆竹的工具。应该通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找到烟花产品与环保的平衡点,既要在确保不对环境造成大影响的前提下让大部分烟花爆竹产品能够合法存在,又要对那些确实具有较大污染性的产品加以限制,用标准引导烟花爆竹产品向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3、从工艺上改进现有产品。
改进烟花爆竹的污染问题,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从我们的产品入手,应该在产品的生产工艺下功夫,通过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来提升烟花爆竹产品的环保性。例如,我们可以改进药物配方,通过配方的优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烟雾和粉尘的排放量;我们可以选用优质原材料,原料的纯度越高,制作出来的产品燃放时烟尘最少;我们可以优化制作工艺,淘汰那些容易使产品产生污染的制作工艺,如鞭炮中泥底加固引剂的落后制作工艺等;我们还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采用正确的方法燃放烟花爆竹。
4、保护和扶持烟花小产品。
笔者一直认为,烟花小产品是烟花爆竹行业的根基,烟花爆竹行业就是从众多的小产品发展起来的,真正的烟花文化是积淀在小产品之中的,而且小产品的生产安全性和燃放安全性比较高,燃放中对环境的污染也最小,更加适应我国安全环保管理政策,是烟花爆竹产品未来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小产品的制作技术门槛比较高,人工成本也比较大,过去十多年来大量企业逐渐放弃小产品的开发,都去追逐高利润的大组合烟花,所以导致小产品的市场萎缩,新产品开发停滞,经营公司下单调货都很困难。所幸的是行业内很多人又开始重视起小产品,浏阳51花炮云商更是创办起小产品的供需服务平台,为小产品的复兴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怎样保护和扶持烟花小产品,是一个值得烟花行业大力研究的新课题。
5、大力开发低污染的新产品。
烟花行业应该引进高端人才,加强科技投入,大力研发低污染的烟花爆竹新产品,这是解决烟花爆竹污染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方法。例如,清华大学毕业的陈江波博士带领一批高智商人才在浏阳成立孝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无火药的电子喷花机,迅速将产品销到世界各地,这就为我们烟花行业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虽然我们反对一些地方政府和媒体对烟花爆竹行业污染问题的偏见,不接受对烟花爆竹行业的各种不公正待遇,但我们自己还是应该正确看待烟花爆竹产品的污染问题。不是雾霾的元凶不等于就没有污染,应该承认有污染,虽然这种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只是局部的、短暂的。既然有污染,那我们就有责任加以改进,力争将污染降到最小。只有这样,烟花爆竹行业才能树立起高大的正面形象,人民群众也会对烟花爆竹更加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