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晓
科学制定边防安全战略的基本考量*
张东晓
筹划和研究边防安全战略,必须坚持以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治边方略,尤其是习主席边海防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这一最高准则,严格遵循国家政策,科学评估安全环境,充分依托综合国力,发扬战略文化传统,确保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发挥坚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国防建设 边防 安全战略
筹划和研究边防安全战略,必须坚持以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治边方略,尤其是以习近平主席边海防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围绕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边防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边防建设和边防斗争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边防历史经验,科学分析边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认识和把握边防实践的客观规律和主观指导规律,确保边防领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发挥坚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总和,是研究边防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决定边防安全战略的首要因素。国家利益包括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两大方面,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对国家的重要性来看,可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从涉及的领域来看,可分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利益等;从时间跨度来看,可分为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等。一般来说,国家的领土、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但它们的重要程度和在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发展变化的。比如,当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安全利益将提升到突出地位;当国家安全有了一定保障后,发展利益便会凸显出来。国家利益是考量边防安全战略的最高准则,是研究边防安全战略的基本着眼点。边防,处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的最前沿,牵涉的都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战略研究者和指导者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筹划和制定边防安全战略。
新形势下,边防安全战略在重点关注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国家在边防领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能源等方面的安全利益。同时,还要具备前瞻思维,制定有效措施,维护国家在周边及边疆地区的能源通道、境外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传染性疾病、生物物种入侵以及网络、电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全面考察、综合施策,为国家的利益拓展提供强有力的、全方位的战略支撑。
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战略、发展战略乃至军事战略都直接受制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从本质上来说,边防安全战略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是国家经济政策、外交政策和军事政策在边防领域的集中表现。国家政策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统治集团的意志。国家的性质不同,其政策必然不同,边防安全战略也有本质区别。爱好和平的国家,致力于和平与发展,谋求周边地区形势的和平与稳定,边防安全战略也应以此为导向。我国是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习主席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奉行开放的区域主义。而具有扩张和侵略性的国家,则往往谋求全球或地区霸权,在周边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就像美国,它的目标是建立全球性的霸权主义,对于其周边及邻近国家,谋求的是绝对的主导权。长期以来,美国采取“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将墨西哥及加勒比国家视为其后花园,区内国家必须俯首听命,区外大国休想染指。美国出兵巴拿马、对古巴进行长期的封锁和打压,就是明显的例证。
安全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所面临的影响安全的客观情况和条件。判断安全环境是研究制定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谋划战略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分析安全环境、判断安全威胁和提出战略对策的过程。安全环境包括国际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国内安全环境以及某一方向、某一地域的安全环境等多个层面。每一个层面的安全环境又包含多个要素,如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它们对边防安全战略的制定、实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政治和军事因素形成的安全环境对边防安全战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周边安全环境还有很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有的甚至仍在恶化,还有新的问题在涌现。我们必须科学预判,主动应对,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立于不败之地。
综合国力,是研究制定战略的客观物质基础,它不仅是战略手段的依托,而且对战略目标的确定有着直接的影响。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是国家各类战略资源之总和。实际上,综合国力就是国家战略资源的分布组合,而国家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实现本国战略目标所可以利用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关键性资源,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战略资源可以划分为5大要素。自然条件。包括领土的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能源、矿藏、森林、水利等资源,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地区分布、民族构成及宗教信仰等。政治状况。包括国家的政治性质、政权体制、政府机构效能、组织控制能力以及外交能力等。经济水平。衡量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指农业、工业生产能力以及对外贸易等。军事能力。军事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国家战略资产,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该国对内保持社会稳定,制止国家分裂的内部能力;也反映了该国对外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外部实力。科学技术。包括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等。其中军事能力是战争实力与潜力中的核心力量,对战略具有直接影响和制约。“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边防是对抗外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军事防御与反击同样是衡量边防安全的关键。边防安全战略的研究与筹划必须统筹军事力量与其他各种力量的关系,充分发挥综合国力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维护边防安全。
战略文化传统是国家在战略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经验、民族特性、价值观念及文化积淀在战略领域的集中反映。战略文化传统对战略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一是影响对武力作用的认识。在西方主流战略文化传统中,十分强调甚至迷信武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因此,暴力的使用在近代西方得到了推崇,某些大国至今信奉的依然是霸道,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实力主义政策。与西方不同,在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中,王道与慎战的思想非常突出,历来强调睦邻友好,讲和平、重防御。实践表明,东西方对武力作用的不同认识,对宏观战略以至边防战略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二是影响对战略环境的影响和判断。不同的战略文化传统,为战略研究与决策者提供了不同的认识和判断战略环境的观念和模式。在西方的主流战略文化传统中,“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认识世界的基本观念。美国对待周边与近邻,往往将其看作支撑自己世界霸权的后院,稍有不从,即实行严厉的打压及隔离政策。而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则更多地认同世界的一体性和依存性,强调世界大同、求同存异,追求和平共处、和谐共存。三是影响对战略目标的确定。受战略文化传统的影响,历史上某些西方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具有明显的扩张性,攫取利益和建立霸权成为其制定战略的主要目标。在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中,“不务德而勤远略”的扩张政策不具有合法性。因此,中国的战略目标一直是抵抗侵略、实现统一,保卫和平、维护稳定等,具有明显的防御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充分反映了我国战略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
E254
A
1002-4484(2017)08-0017-03
作者:张东晓,陆军边海防学院,副院长兼教育长,大校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边防安全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3GJ003-218)阶段性研究成果。
胡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