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溪,王湛晨
(云南财经大学 财政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221)
影响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闫小溪,王湛晨
(云南财经大学 财政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221)
本文通过对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为重点,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农村
每一个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的现象。随着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和十八大的召开,政府多次提出了加强城镇化建设战略。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关键问题。我国2012年的城镇化率是52.6%,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超过70%,这个数据表明我国还有近20个点的空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需要新增城镇就业4 5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 000万人,在2012年已经成功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800万人。中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功实现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分析,观察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还需要积极发展经济,使农村劳动力正常转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贸易餐饮业等行业。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共23 697万人。全国转移到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3个行业的农村劳动力占67.6%。这些行业集中体现着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农村人口、农村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调查显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外出的基本已全部外出,农业劳动者的平均年龄为48.45岁,并且75.24%为女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流动,极大地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妇女化,使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在农村显得更加突出。
2.1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认为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是由于工业生产结构的变换导致了就业结构变换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农业社会的生产活动以农业为依托,而土地的短缺和技术的落后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呈现。
2.2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始终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虽然城乡居民收入都在相应增加,城镇居民的平均增加率15.2%,约等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率15.1%,但是相比较2010年到2012年的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17.7%,大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4.5%。尽管如此,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还是非常大的,2011年的差距是14 830.5元。不同的收入带来不一样的生活质量,人们的普遍心理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再者,家庭的支出情况(孩子上学资金,住房,生活质量等)驱使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使农民享受城镇待遇,为子女的未来考虑。
2.3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在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基础上,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倾向和非农就业地点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区位、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越低。因此,要提高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首先应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
根据2009年对全国31个省的农民工的监测调查,在所有外出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即19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到58.4%。按照2009年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 533万人来推算,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 487万人。1980年之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占全部农村从业劳动力的26.4%,但是19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已经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8.4%,使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
2.4政府政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某些发达地区鄙视外省的行为使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没有尊严,许多拖欠工资等行为屡见不鲜,保障农民工打工权益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社会福利享受不到,子女上学等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许多留守儿童缺少父爱母爱。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国家对于社会保障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努力保证农民工的利益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更好地转移。
政府要为回乡创业的人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各种方便,尤其是对于回乡搞农业规模种植和养殖的人员给予多方面支持,在科学种田、土地流转、土地连片整治、道路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信息、融资和农业灾害保险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扶持和支持。
随着劳动力转移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这将对中国整个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且农村劳动力多集中在建筑业餐饮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良好的教育能够摆脱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局限问题。因此,需要相应的体制安排来保障农村劳动力逐步融入城市社会,使之在就业、社会保障、获得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切实解决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在城市定居下来的户口登记制度。其次,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发展上的诉求,最终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最后,积极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农民工的参保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崔丹.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以甘肃定西市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郭熙,保黄灿.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J].河南社会科学,2010(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95
F323.6
A
1673-0194(2016)14-0134-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