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宇,李勇
(烟台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山东省“蓝区”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提升对策研究
刘振宇,李勇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求。文章对“蓝区”部分社区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数据表明,“蓝区”社区管理尚存在治理理念陈旧、管理权责利界定不清、行政化色彩较浓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蓝区;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蓝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滨州无棣、沾化。为探究目前的社区管理问题,对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潍坊等5个城市的22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15份。在此基础上,指出“蓝区”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1社区治理理念陈旧
2.1.1思想观念未能与时俱进
街道办事处干部和居委会人员经常以政府“官员”自居,以官员的心态对社区进行治理,形成浓厚的政治色彩治理氛围。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缺少经验丰富的社区管理人员;社区自治思想缺乏。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居民对于“社区自治”并没有很深的了解,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没有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导致居民不愿参与到社区管理中。
2.1.2社区自治参与度不高
在走访的“蓝区”相关社区中发现,有些居民对社区治理毫不关心,甚至持无所谓的态度。中年居民对社区活动参与度很低,参与者大部分以老年人和学生居多。社区举办的特色活动参与人员较少,社区相关规范和制度由社区干部制定,居民没有参与其中,居民对于社区管理没有发言权。
2.2社区管理权责利界定不清、行政化色彩较浓
2.2.1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权责利划分不清
“蓝区”多个社区调查数据表明,社区管理体制的权责利界定很不清晰、较不清晰、一般、较清晰、很清晰的百分比分别为4.83%、17.05%、45.74%、28.69%、3.69%,所以认为其较清晰及很清晰的仅占32.38%。宪法和法律将居民委员会定位为自治型组织,实际却逐渐成为基层政府的行政化组织。它本应代表社区人民最根本的利益,而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街道办事处逐渐成为了政府治理社区的代表力量。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从原本的相互指导和帮助的关系,转变成了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2.2.2社区管理体制行政化色彩较浓
关于社区管理体制行政化色彩的统计数据显示,很弱、较弱、一般、较强、很强的百分比分别为3.98%、13.07%、56.25%、18.75%、7.95%,所以社区管理体制的行政化色彩较弱及很弱的仅占17.05%,说明社区管理体制的行政色彩依然十分浓厚。
2.3社区管理相关制度尚不完善
2.3.1社区管理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且具有抽象性
在目前的社区管理实践中,较早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不适应现代社区管理,因居委会的各项职能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当年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符合目前社区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关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我国宪法规定社区居民具有自治权,但并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确保该权利的行使。
2.3.2经费保障及监督制度有待完善
社区工作人员收入较低,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基础设施、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社区管理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经费来源较单一。社区财政监督制度尚不完善。
2.4社区文化教育、娱乐文化建设尚不完善
2.4.1社区文化教育建设尚不健全
居民之间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极少社区举行相关文化交流会,文化交融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社区内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上学难、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经常发生。社区内很少举办科技文化宣传活动、普法宣传活动,居民的文化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2.4.2社区娱乐文化建设薄弱
很多社区娱乐设施的使用寿命未超过一年,因社区居民对其缺乏保护意识,社区娱乐设施污损严重,且社区工作者未能及时进行后续修复。社区管理部门对社区娱乐性文化关注度较少,很少举办娱乐性竞赛及文体活动,邻里间缺乏沟通的渠道。
2.5社区监督制约、安保机制尚不完善
2.5.1社区管理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
组织检查部门对社区业务不熟悉从而难以进行监督,街道和社区无法有效行使监督职能,居民缺乏监督的动力,造成现实检查评比缺乏监督和制约,导致出现问题无从问责,群众满意度也无从问津。一些社区出现管理人员工作不积极的现象。长期形成的“铁饭碗”思想始终存在,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2.5.2社区居住环境与安全保卫没有得到保障
社区内存在车辆随意停放现象,造成社区内车辆过于拥挤,一旦发生紧急事件,会造成抢救延误。临时停车点虽然解决了车辆停放问题,却没有看到背后所存在的隐患。社区内经常存在外来车辆随意停放的现象,导致一些不安全现象的发生,诸如自行车被盗等安全隐患,社区的居住环境和安全保卫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3.1重塑社区治理理念
3.1.1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社区领导队伍建设
邀请富有社区管理经验的专家和干部进行社区讲座,介绍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更新旧有的思想观念。加强对管理队伍的重视,将社区干部培训成一支高效能的管理队伍。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新型社区干部的培养,将经验丰富、思想开放、能力显著的干部引进基层,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吸收大批大学生志愿者,不断优化志愿者队伍建设。
3.1.2提升居民社区自治意识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①拓宽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途径,确保居民的社区管理意见可顺利提交到管理层,政府政策也应对此进行扶持;②社区内部经常举行社区自治的宣传活动,提供相应的社区自治实践活动,让居民亲身体验社区管理的过程,增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意识,明确自身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3.2社区管理权责利界定清晰,行政化色彩弱化
3.2.1明确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权责利
对街道办事处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明确其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和政府、居民委员会上传下达的沟通平台。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落实,发挥其指导职能,削弱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3.2.2弱化社区管理行政化色彩
社区管理体制行政化色彩应加以削弱。地方政府应扮演指导与服务、监督与协调的角色,充分发挥其“掌舵人”的角色,包括指导社区工作、对社区建设进行拨款、组建社区自治组织等。社区居民起初自治思想尚不成熟而存在一定的自治阻力,所以地方政府应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能,此时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越位。努力提升社区居民自治能力,待社区自治慢慢步入正轨后,政府应退出。通过平衡政府、街道、居委会各层级之间的关系,三者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3.3健全社区管理相关制度
3.3.1完善社区管理法律法规
国家目前正在实行的社区管理法律法规已经不再适应现今的社区治理,要通过合理的程序加以更新。此外,与社区管理有关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等都应加强修改与完善。
3.3.2建设社区非正式制度
社区非正式制度涵盖社区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社区管理者应加大非正式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社区风气,将存在漏洞的社区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3.3.3完善社区经费保障及监督制度
政府应对社区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支持并不是社区管理财政的单一来源,社区内应加强产业建设,吸引投资。完善社区财政监督制度,形成廉洁的财政体系。
3.4加强社区文化、教育、娱乐文化建设
3.4.1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居民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社区管理者应定期组织文化交流会,将不同的文化进行有效融合。社区内宣传栏可以定时张贴文化宣传页,号召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居民在参与社区文化交流中增加自身的归属感。
3.4.2加强社区教育建设
社区内定期评选道德模范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形成“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外来务工孩子上学难的问题,社区应该进行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并对困难家庭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社区内定期举办普法专题讲座、科学技术讲座等,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3.4.3发展娱乐性文化
社区管理部门应大力发展社区娱乐性文化,例如社区广场舞、棋牌社、戏剧团等,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提供娱乐场所和基础设施。社区内定期举行娱乐性竞赛及文体活动,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形成全民娱乐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政府可鼓励支持一些文艺社团进行“表演下乡”的活动。
3.5加强社区监督制约和安保工作
3.5.1加强对社区权利的监督和制约
加大社区监督管理职能,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规范社区工作人员的权利。拓展居民监督的渠道,如在社区内安装民意调查收集箱,对居民的投诉和建议进行收集;开通网上监督通道,居民可以通过网上问政、网上反映民情,切实加强对社区权利的监督和制约。力促政府及社区管理部门、社区管理人员及居民互相监督,形成一种“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监督机制。
3.5.2加强社区安全保卫工作
社区内要定期举办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活动,以期降低社区内不安全因素。应合理解决停车位问题,禁止不明车辆的随意进出,防止盗窃现象的发生。加强社区安全保卫工作,组织一定的巡逻队进行社区安全巡查,以保障社区安全。
本文在对山东省“蓝区”多个城市社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指出“蓝区”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为山东省“蓝区”社区管理者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有助于“蓝区”社区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邱玉婷.新时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思路与方向[J].学术论坛,2012,15(9).
[2]谢守红,谢双喜.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社会科学家,2004(1).
[3]夏建红.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0(6).
[4]许小玲,马贵侠.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反思与前瞻[J].广东社会科学,2013(4).
[5]李墨舒.环境·方向·困境: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32(4).
[6]黎智洪.从管理到治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7]徐雪梅.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探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7(2).
[8]刘伟红.政府与社区协同管理模式——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变革走势分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10(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3.112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3-0210-03
[收稿日期]2015-11-06
[基金项目]烟台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40809);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RKB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