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2016-12-31 03:20:49韩向斌何祖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6期
关键词:纸质数字化检查

韩向斌,何祖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档案馆,南京 210023)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韩向斌,何祖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档案馆,南京 210023)

本文针对档案数字化的前期准备、过程实施和后期数字化数据及存储设备的检验3个环节,根据工作经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从法律规范约束、环境安全控制、数字化内容质量把关3个方面来规避风险,保证档案的安全和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数字化;安全;档案;数字档案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查询速度和数量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工作不断深入和推进,为使馆藏档案得到更好的利用,档案部门迎来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浪潮。传统的纸质档案在检索和查阅上都较为复杂,保存效果也较差,不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数字档案存储空间小、利用便捷,所以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成为档案工作的主流趋势,为了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控制成本,数字化外包走上舞台。南京中医药大学档案馆也加入了数字化的大军,根据几年来的数字化工作经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和思考。

1 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前期准备

1.1进行市场调研,做好标书

通常招投标部门会根据标书要求结合竞标价格来确定中标方,所以要得到满意的竞标商,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考察。对已经完成数字化和正在进行数字化的单位走访,了解数字化服务公司的情况和数字化部门对该工作的意见,实地体会数字化现场工作并了解数字化流程和注意事项。征询专家和相关行政机构的意见,结合企业背景和档案数字化外包规定,邀请符合条件的公司到单位竞标,择优选择。

1.2鉴定、统计要数字化的档案,签订相关协议

1.3做好场地的安全设施布置

首先,工作室需要进行全方位24小时监控,要安装前后摄像头,保证360度无死角。其次,做好电子产品检测,合同中规定禁止携带电子产品,但是档案部门不可能对外包人员搜身,有效的办法是采取电子探测,但自动电子探测门的代价较高,扫描工作本身又短期性的;人工探测费用可以接受,但是扫描人员较多,且出入频繁,长期守门也不现实,所以这个问题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后,做好场地信号屏蔽,场地是无网络的区域但是却因为条件限制,可以接收手机信号和网络信号,所以应安装信号屏蔽器。此外,U盘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隐秘,装饰品成了U盘的外衣,主机USB口也较隐秘,U盘插上去人眼几乎都无法察觉,更不用说安装在高处的摄像头,因此还要拆去主机上的所有可能外设安插接口。

1.4与外包方提前协商,尽可能保证人员稳定性

扫描工作较为枯燥,且含金量较低,工资偏低,工作人员多为年轻、低学历人群,这就造成外包公司中扫描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且流动性大。而人员变动由外包公司管辖,档案部门无权干涉,这会造成后期档案检查中出现问题时权责不清,如档案单页丢失,扫描数据交接不清等问题,给档案的安全性带来极大的隐患。

1.5制订数字化加工方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DA/T 31—2005)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加工方案,包括:前期准备标准(借还档案,扫描文件命名、电子目录与纸质目录校对,纸质目录与纸质原件校对),扫描中标准(确定文书、图纸、照片等不同文件的格式、分辨率、大小、色彩度等参数;扫描操作规定,要保证纸张,页码顺序、案卷顺序、档案盒都保持拆卷前的状态,规定问题另行备注不可在原件上进行,不能因加工或拆卷而造成对纸质文件的损坏)、质量检验标准(确定检查标准,文件歪斜、纸张大小与原件不符、页码顺序不对、漏页或重复、PDF文件未双层处理、文件不清晰、光盘刻录数据损坏、数据不全等重新处理)。

2 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施

2.1借阅归还档案

第一次进北大校园,我也好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感觉一切都是新鲜迷人的。北大之大,景色之奇,建筑之美,都超乎我的想象。

档案应遵循当天借出、当天归还的原则。双方工作人员均要在“数字化档案借阅记录”上登记、签名,写清案卷数量和卷号、借出和归还时间、双方负责人签字。在档案出库入库时都需清点清楚,出库后数字化服务人员检查有无缺损,入库时档案部门负责人检查原件是否复原,数目、排序是否正确,有无缺页损坏等问题。档案应及时还回到库房,以免信息外漏或者丢失。通常,实际工作中,纸质档案较重且较多,搬运过程只能记录档号和卷数,内部虽有目录但装订完了后很难做到一页一页的检查,被遗漏或者订错一页或几页,如果纸质的档案常年未被利用,根本无法察觉,多年后再发现也无从确定是怎么弄错的;以件为单位的档案,由于统计数量更加庞大,一份一份地查看更加不现实;档案因年代过久,纸质易因老化出现损坏;工作人员有时也因翻页时动作幅度较大造成原件受损;案卷过厚,数字化服务人员装订不仔细,个别纸张会错位,造成打孔时打在内容上,破坏了原件等。因此,纸质档案交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制定技术标准和流程规范,保持操作的统一,保证纸质、数字化档案的安全。而目前好多档案馆库房、办公区较小,有的仅一墙之隔,扫描直接在库房中进行,虽然方便操作,节省了空间和时间,但给档案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所以这种情况要杜绝。

2.2档案扫描过程

第一,拆卷。档案不论是件、卷、盒,都应遵从复原后保持档案装订原貌的原则,所以在拆卷时要按照顺序,一本本有序进行,力度适中,以不损坏档案为原则。第二,扫描。扫描的文件、图片、图纸都应达到制定的数字化标准的要求,保持内容、大小、色彩均与原件一致,应按照文件编号处理、合成一份文件,按照规定的命名方式命名,等待挂接。通常,普通文件按300dpi黑白扫描,老旧泛黄档案和彩页按300dpi彩色扫描,并保存为PDF和JPEG两种格式;照片扫描像素为600dpi以上,保存为JPEG格式;图纸扫描像素根据图纸大小调整,以内容绝对清晰为标准,保存为TIF和PDF两种格式。老旧泛黄档案如果破损严重或无法直接扫描,还需要先进行修复处理。扫描的图片通常要进行纠偏、去污、拼接、裁剪等技术处理。第三,装订。扫描完成后,应将档案按照档案的装订原貌进行重新装订,且应注意保持档案的页码、件号、卷号顺序不变,内容准确、无遗漏。

3 档案数字化数据后期处理

3.1数字化数据检查

扫描工作量大,重复性强,档案具有相似性,扫描时容易造成漏页,错页的现象,因此,数字化后的档案数据要进行质量检查。因为数字化数据量巨大,采用抽检的方式进行检查。通常,数据验收时抽检的比率不得低于5%,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含95%),认为合格(合格率=抽检合格文件数/抽检文件总数×100%)。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档案需要绝对的完整、清晰和真实,抽检对档案工作来说存在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扫描工作具有主观性,和扫描个人认真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常常发现扫描问题是扎堆出现的。其次,案卷需要装订,就容易出现页码遗漏、标注错误的现象,数字化过程也是二次纠正的一个好时机,而抽检很难发现。最后,如招投标、科研文件部分档案不需要数字化,数据自然会出现断码的情况,抽检很难排除缺页原因是断码还是漏扫。况且由于数量巨大,一旦挂接入系统,后期利用中很难发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后,纠正也很麻烦。为了解决遗漏问题,可能档案还要重新扫描、处理,然后再覆盖系统数据、光盘数据、移动硬盘的错误数据,还会给利用者带来不便。所以本馆采用一页一页检查的方式,虽然耗时耗力,但一劳永逸。审核完毕后,一定要尽快针对问题进行修改,再次检查无误后,必须负责人或相关领导确认、签字后方有效。

3.2存储、备份数据检查

电子数据需要载体存储、备份,通常保存载体为光盘、移动硬盘、服务器等。为保证数据安全,通常采用在线、离线备份和多套备份方式。所以检查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备份载体进行。通常针对设备是否正常(光盘、移动硬盘是否可读)、数据是否可正常读取、数据数量是否正确,数据内容是否完整等标准检查。检查完成后离线备份数据需要进行目录著录、粘贴标贴、存放入库等操作,以便今后的管理和利用。

3.3原文挂接

数字化数据检查无误后,可以将其挂接到系统中对应的目录下,开始进行利用。因数字化文件数量巨大,通常采用批量挂接的方式,需要文件名称与数据库中目录一一对应,这是就体现了文件命名规则的重要性。挂接过程会出现电子目录找不到,或者目录多条的现象,就需要即使修改电子目录,重新挂接该条数据。挂接完成后,需要针对挂接的数据进行检查,通常问题有数据显示不正常、文件打不开、挂接漏页、挂错位置、文件格式错误,无法下载等问题,因文件内容本身就大,数据量又多,工作量也更加庞大,通常只能采取抽检的方式进行,抽检的比率不得低于5%,合格率达到95%以上(含95%),认为合格。挂接原文的错误通常都是一眼就可发现的,且不涉及文件内容,所以抽检是可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有效性,后期利用发现问题后,只需要找出备份文件重新挂接即可,工作量也较小。

4 结 语

馆藏档案的数字化降低了档案的保存成本,提高了检索利用的便捷性,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档案电子信息化进程,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因档案数量巨大而催生的数字化外包,给档案安全也带了新的风险。档案部门除了在数字化外包期间做好上述的工作,还应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全馆人员进行数字化安全风险教育,让档案工作者做好数字化期间的监督工作,确保数字化工作期间,档案信息和原件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建朋.档案数字化面临的风险及其防控[J].四川档案,2011(2).

[2]孙宁宁.档案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3).

[3]陈明,李莉.对实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兰台内外,2014(1).

[4]种金成,何祖华.高校馆藏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及安全策略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4(1).

[5]王静.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东方企业文化,2014(3).

[6]王翠红.实施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 档案管理, 2013(5).

[7]孟庆华.利用信息化建设创新档案工作[J]. 黑龙江史志,2013(15).

[8]安艳芳.浅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创新[J].山西档案, 2012(z1).

[9]所桂萍,王辉凯,李宝玲. 现代档案安全保护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河南省档案安全调研的视角[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5).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27

G270.7

A

1673-0194(2016)16-0195-02

2016-07-02

201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SK09)。

猜你喜欢
纸质数字化检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4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Coco薇(2016年1期)2016-01-11 03:00:59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