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2016-12-30 22:25王戊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探究

王戊申

【摘 要】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在实际的科学课程教学中,探究要贯穿于学生科学学习过程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探究。

【关键词】科学;思维;探究;实验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因此,在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合作学习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因此,在科学教学课堂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他们探究欲望,从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在科学课中搞好探究性实验教学?我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积累出以下几类方法:

一、激活思维,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是引发思维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激活思维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踊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理论假设,并造成学生在认识上的冲突,引发其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样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是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究,因此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学,善学,会学。

一套好的材料成就一堂好课,好的材料结构,就是概念发展的导师,它必须组成与概念相关的结构,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结构的材料,在学生困惑出引发新的探究活动能够,逐步抽象出科学概念。如:五年级下册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材:第一组材料: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萝卜、戴盖的空瓶、橡皮擦。从这组材料中,看不出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有关,引发学生概念矛盾。第二组材料: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五个正方体。第三组材料: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五个球。这些材料集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物体的沉浮认识不断向“既关注大小,又关注轻重”的方向发展,这实质上已指向物体的密度了。要让学生了解和懂得科学知识和方法,一套好的材料起到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二、倡导小组合作的实验方法

在科学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不同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合理组合实验小组并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例如在研究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时,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完以后,把研究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在每组交换对象进行研究,最后大家一起把各组研究出来的结果说出来,这样可以把每组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三、教师转变观念,进一步认识探究性学习在科学中的作用

教师应具有探索教学风格,树立探究榜样。没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教师的探究精神首先应该体现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条件和特点,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根据一些课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程度的差异,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去主动研究,自主学习。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与实验研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改变了学生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亲历过程,自主充分地开展活动,就能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包含着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活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需要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

四、科学探究要获取成功的体验

“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感觉,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和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教学《体验静电》一课中研究静电的存在。在进行静电实验时我先让学生猜测、讨论,联系生活遇到的静电问题,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脱下毛衣时,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呢?“为什么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靠近头发,头发就会飘起来呢?”同学们对这些问题有的已经知道,有的还有疑问,那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得出答案。 同学们在生活经常遇到的问题,还来通过实验就可以解决心,大大提高了他们产的探究欲望。

五、利用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素养不高,主要是科学知识认识的太少,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强化科学意识。小学科学涉及到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等诸多领域,只要通过把握教材,加强对科学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的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如为什么下雨时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灯泡为什么会亮等等生活中问题,通过生活、多煤体、实验教学、教材相结合,把科学知识告诉学生,让他们不断对生活中的事物提出问题,这样才会去探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反思:是什么使他们对此问题感兴趣?问题的奥秘是什么?他们想怎样研究?……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清“问题”与“非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中,有些只是“陈述性”的,没有探究价值,它仅仅涉及“是什么”,没有涉及“为什么”或“怎么样”。而有些又离科学“遥不可及”,违背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课堂积极作用,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还满足思维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难易程度的适合性、实在性,构建一些有价值、能研究的好问题。

科学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生命的始终。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应当改变以往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观念,并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等特点,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科学探究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科学拔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