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婷 高鹏飞
摘要:本文通过对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校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继阶段性成果后提出新的对策和建议。为多维视野下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多维视野;人才培养;日语专业;调查研究
一、引言
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日语专业的国内高校数量迅速攀升。根据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2013年)统计,开设日语专业的本科院校达到467所。每年毕业的学生多达数十万。而近四五年来,受世界经济、中日政治关系等影响,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减少甚至撤资、使日语专业在招生就业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以我校日语专业为例,1985年以前年平均招生约35人,2000年-2003年年平均招生人数平均招生约100人,2004年-2005年年平均招生约250人,2006年至今年平均招生125人。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数量明显下降且调剂学生比例将近20%。
自1985年成立专业以来,突出理工背景,展现理工科院校日语教学特色传承至今,我校日语专业切实以就业为根本,以培养“语言+专业”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升级,2003年-2013年经历了三次重要改革,改革核心是从“以掌握日语语言技能为目的”向“通过日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的”转变:从“培养学生从事与日语相关工作的能力”向“培养学生适应任何相关工作能力”转变。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性,本课题组对毕业生及在校生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组的主要调研对象是从事日语专业相关工作的日语专业毕业生200人及部分用人单位、日语专业在校大一至大四本科生200人、日语专业教师32人。
本课题组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利用新媒体,通过校友会、系友会,设计了五套问卷,分别为:日语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日语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日语专业在校生调查问卷、日语专业在校学生访谈问卷、日语专业教师访谈问卷。实际发放毕业生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92份;实际发放用人单位调查问卷60份,回收问卷32份,有效问卷32份;实际发放在校生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3份。访谈在校学生40人次,访谈专业教师31人次。进而根据调查问卷,归纳分析了日语毕业生应具备能力及素质需求;了解掌握了学生对未来的展望以及对就业的考虑和期待。
三、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
3.1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结果
课题组从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场环境两方面,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研内容主要有:入职后面临的困难、入职后需提升的能力、自身发展的必要因素等。224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肯定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的有223份,占99.55%;肯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的有200份、占89.5%:日本企业文化理解占194份、占86.16%;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占67.53%;其次是礼仪常识57.8%、团队意识54.2%等。与预期相符,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是日语语言交际能力,其次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日本社会文化理解、日本企业文化理解等)。与预期稍有偏差的是,毕业生对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
3.2日语专业在校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课题组对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调研内容主要有: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反馈、职业规划等。193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肯定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的有185份,占95.85%;肯定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的有162份,占83.94%;肯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的有120份占44.04%。与预期相符,在校生重视日语语言交际能力,其次是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与预期偏差较大的是,在校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够重视。
3.3日语专业教师访谈问卷结果
课题组就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材使用等方面对我校日语专业教师32人进行访谈问卷,其结果显示:我校专业教师重视对学生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着力于“日语+专业”的培养模式。虽然开设日本概况、日本历史、日本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日本商务礼仪等课程,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相对不高。
3.4分析
无论是毕业生、企业、在校生还是专业教师,都认为日语语言交际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而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本科阶段的日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仍有不足,学生高水平的听说能力还有待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职场环境中更应重视。相反,在校生和教师的问卷结果显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着力研究日语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驾齐驱的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组阶段性成果《浅谈日语专业具有多维视野与能力的人才培养》(2016.5)一文中指出“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培养站在多元视角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真正出发点和重点所在。”并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重视日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多维视野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本文就课堂教学、教材使用、联合办学等提出对策和建议。
4.1课堂教学
外语教学的传统观念是“精讲多练”,时至今日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精讲多练”适用于听说读写的练习,却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素质课通识课。也就是说,善于“精讲多练”的日语专业教师在讲授日本文化课、日本概况课、日本企业文化课、日本商务礼仪课时,很有可能无法摆脱照本宣科的弊端。伴随着慕课等新教育技术的发展,这种弊端日益凸显。要从根本上改变素质课通识课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新教育技术手段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利用慕课平台,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向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不是单纯地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而是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调查、研究,使学生站在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教育技术革新对“安于现状”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2教材的制定
我校日语专业日本文化类教材主要使用《日本国家概况》(刘笑明)、《日本文化概论》(韩立红)、《日本文化》(王勇)、《日本事情》(佐佐木瑞枝)等等,教材都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日本的地理、历史、社会等内容,更深入的内容会涉及到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行为意识、价值观等。虽然但是这些教材使感兴趣的学生和老师受益良多,但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多是雾里看花,学习结束后也不会有效的指导学生的交际活动,在与日本人的交流中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制定详尽地、全面地、具体地介绍日本人的行为、思维、心理等方面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以个人的经历为主体,以生动的个案为例,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无沟通障碍、避免文化冲突的能力。
4.3联合办学
事实上国内日语教育在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联合办学是最有效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手段之一。1999年至今,我校日语专业与日本中部大学签订互派留学协议,每年派遣留学生5人赴日学习一年;2013年至今,与日本福冈大学签订互派留学协议,每年派遣20余名学生,派遣赴日短期研修5人,赴日实习8人。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更便捷的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开拓了视野,身临其境地感受日本文化,丰富了多元思维和视角,大大降低了沟通障碍,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同时,校际间的合作对国内师资队伍的建设给予了新的平台,也对师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校际合作,可以吸取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内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