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 田 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商务统计年鉴》里,将不同省市地区出口贸易额多于1000万美元的农产品确定为该省市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依照上述规定,稻米、大豆、松籽仁、玉米、向日葵籽和鲜冻牛肉在2008-2012年间,出口值都在1000万美元以上,故将上述农产品确定为吉林省的主要农产品,并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上述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测算与分析,结论如下:
从2008至2012年,松子仁的RCA指数值均在180以上,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吉林省稻米的RCA指数值变化较大,在4.65-13.46之间波动,发展趋势很不稳定;从2008-2011年,吉林省鲜冻牛肉、向日葵籽、大豆和玉米的RCA指数值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相比2008年,2012年的降幅分别达到43%、53%、73%和68%,国际竞争力不断减弱,尤其是玉米这种产品,在2012年,RCA指数值降至0.78,表明此时出口竞争力已不复存在。
由第一点的分析可知,从2008-2012年吉林省的六种主要农产品的RCA指数下降幅度较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直接影响因素
2.1.1 价格
价格对于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来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我省主要出口农产品的种植和低附加值加工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并且由于生产规模小,导致单位成本偏高。据统计,吉林省劳动力承担耕地面积,只是美国的1/230,加拿大的1/376,澳大利亚的1/406。经营规模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
近年来,吉林省玉米、大豆和稻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国际上来看,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2.1.2 质量
在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竞争加剧,与以前不同的是,农行产品的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目前,吉林省大多农产品均是没有自己真正的品牌,这样就导致低附加值,不具有竞争力。现有的技术标准虽然技术指标多,但与国际标准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脱离生产和市场现实,真正用于控制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后的标准不多。由此可见,农产品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光具有价格优势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拥有过硬的质量,使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的质量达国际市场的要求。
2.1.3 品牌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品牌已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与国外市场上的知名农产品相比,吉林省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没有品牌的出口产品自然创汇额度低,从而降低了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2.2 间接影响因素
2.2.1 农业产业化
我省的农产品经营主体数量很多,但普遍问题是生产规模较小、经营分散和生产的效率低,生产的农产品仍然是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出口龙头企业少,出口基地建设落后,远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我省农产品的这种经营方式将不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能力。
2.2.2 政府政策
近几年,吉林省对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远远不够,在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持方面,缺乏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尚难满足农产品出口发展的需要。另外,在政策支持的形式以及支持的成效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需要改进与提高。
2.2.3 农业市场主体
吉林省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竞争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大专学历以上的仅占0.6%,这导致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技术、新的管理理念的很难理解和接受,从而降低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的瓶颈。
农村中介组织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通过农村中介组织可以为农户提供很多服务,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这个组织是在农村长期封闭、落后的状态下自发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首先,由于中介组织与农民联系差,很多农民甚至不知道这个组织的性质和功能,影响了协会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桥梁作用的发挥;第二,协会的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知识。中介组织的管理者的学历水平很低,很多人根本不懂管理学。这就严重制约了中介职能的发挥,降低了协会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水平。第三,组织制度不能有效的实施。当前,地方基层组织的作用不强,干部素质不高,这就使很多农村社会性中介组织的建设很不规范,制度实施效果不佳,因此这些中介组织在各个管理方面都存在着漏洞,在运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纠纷。
吉林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上述影响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因素,政府应不断加强引导和扶持,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为提升吉林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发挥作用。除此以外,企业还要结合发展状况,重视企业研发,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按照消费国的消费倾向,打造自主研发的品牌,不断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能力,使吉林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 乔娟.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罗英姿.中国大豆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11).
[3] 李崇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培植农产品竞争优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4,(6).
[4] 王冰.吉林省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化对策研究[J].南方经济,2005,(5).
[5] 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7).
[6] 罗英姿,邢鹂,王凯.中国棉花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