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刘斌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研究
田燕,刘斌
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方面的贡献作用在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也是促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种种原因导致其缺乏发展资金,这一直是牵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含义
按照国家相关机构对中小企业所下的定义:在工业企业中,如果雇佣工人在200人以下或者资产价值4亿元以下或者年销售额在300万元以下的企业就属于中小企业。根据这个标准,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具有极大的覆盖面——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中小型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劳动人口吸纳安置方面,具有日益显著地位和作用。因此扶植发展中型和小型企业也就是顺理成章而且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1.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在生产规模、人员数量、资产数量及社会影响方面都小于大公司,商业银行限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用资成本,每次的贷款数额都比较小,但是需要贷款的项目和次数却相对较多。
2.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的一般管理水平大多比较落后、不科学,且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小、负债水平相当高,抗风险打击能力大多都较弱。另外,我国中小企业极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或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影响,比如金融危机或竞争对手和客户的临时改变会使许多中小企业崩溃破产。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调控的概念薄弱,个人信用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也使得信贷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产生不良印象。
3.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混乱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混乱、不透明特点使很多资金所有者不敢投资给中小企业,更容易把钱投入到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的大企业和债券市场,金融机构。如银行获得资金,通常只借给他们认为具有较好商业信用的大企业,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银行则更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甚至苛刻的信贷标准来平衡风险和收益问题。
4.我国中小企业行业分布范围广
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范围非常广泛,从以家庭为单位的加工产业到新兴技术产业都有涉及另外,在一些需要大规模的资本运作的行业,我国中小企业也有所涉及,但是中小企业根本上缺乏发展资金的现状必将限制其在某些行业的发展。
5.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较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虽然有少数中小企业涉及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但毕竟处于初创阶段,竞争力较大企业而言处于劣势,缺乏核心竞争力,生存举步维艰。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1.以内部来源的融通资金作为主要的融通资金方式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依靠日常经营自我积累资金,内部融通资金的比例较高,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大壮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单纯地依靠内部自身积累融通资金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外部来源的融通资金以银行贷款间接融通资金为主
从外部融通资金渠道的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外部来源融通资金所占比例比较高且以银行贷款为主。根据统计数据表明,就外部融通资金的中小企业而言,约70%的融通资金比例来自向银行直接贷款。
3.直接融通资金的渠道狭窄
根据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的现状,无法利用证券市场中的股票和债券等外部融资方式获得发展资金。直接的融通资金渠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的资金十分有限,因为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为企业进入以获取发展资金而设置的门槛太高。例如股票,债券等,由于标准过高,审批严格繁琐,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难以通过此方式募集到企业所需的发展资金。
4.非正规的融通资金渠道占外部来源融通资金的一定比例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资产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信用状况较差,从银行或者其他资本市场等筹资渠道获取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迫使中小企业只能借助于某些非正规渠道如高利贷等。但是通过这些非正规渠道获得资金的风险很大,有些企业即使一时满足了短时的资金需求,后期也会被这些不正规渠道高得吓人的利息成本拖垮。
(一)内部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导致银行资信差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注册资金少、规模小,大多数中小企业很少涉及高科技新兴领域,技术水平落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信息伪造作假导致对外信息透明度不高,内部控制混乱等原因,导致其在商业银行的资信非常差。
2.融资观念落后并且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缺乏发展资金的现状,仍然固守传统的融通资金的理念,不具备创新融资意识,融通资金的渠道仅仅局限于自身积累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忽略了其它融资渠道,获取资金途径缺乏灵活性,导致融资渠道非常单一,不利于获取发展资金,阻碍了自身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3.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担保欠缺并且信用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面临缺乏发展资金的现状,在利用外部渠道融通资金时,缺乏健全的自身信用担保,不能提供足够的担保财产获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另外,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意自身信用意识的培养,不注重自身诚实守信形象的树立。
(二)外部因素
1.商业银行“惜贷”政策
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降低坏账控制风险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贷款给信用较差的中小企业。
2.没有建立健全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相关金融机构
在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不完善,没有一个专业性专门围绕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制度。虽然近期在网上有许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网络信贷公司,但是比比皆是的卷铺盖跑路的信贷公司也对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积极性造成了负面影响。
3.信用担保体系的欠缺
商业银行在给中小企业审批发放贷款时一般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者要求第三者提供担保以确保在贷款企业无法支付贷款时向第三者索取赔偿,但我国到现在也没有一套完整便利的企业征信系统,同时,相关担保程序复杂,又有高成本的担保费用,而且用资期限很短,因此很难对小企业的发展有多少作用。
(一)内部措施
1.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以获取银行信贷资信
企业只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是积累发展的根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是在被动状态下募集资金的过程的需要,而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主动募集资金。为此中小企业不仅要建立健全规范运作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也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同该国的经济政策导向同向同步发展,向高新技术产业更加接近必须是生产与管理的重点战略方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获得信贷的信用评级。
2.改善融资理念合理利用租赁、售后租回等途径
中小企业应该意识到融通资金的渠道不只是内部积累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还需要创新融资理念,利用其它渠道获取资金。例如,利用租赁、售后租回等手段既可以获得生产发展所需的设备,又可以在短时期内不需支付大量的现金流,从而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成本。
3.健全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担保体系并且增强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
在融通资金方面,中小企业要解决自己面临的融通资金困难的问题,那首先要解决有关金融部机构对自己的信用状况认知。当然,解决了相关金融部机构的信用认知问题,安全问题也是必须要得到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应把信用管理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4.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要合理地计划有限的支出和募集资金。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地制定企业的融通资金计划。而融通资金计划是根据企业的准确的财务预算而制定的,而准确的财务预算需要准确的数据和预算人员的分析能力。因此,企业应注重财务预测,并提高融通资金的财务预测准确度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分析能力。
(二)外部措施
1.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并且取消“惜贷政策”
商业银行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使得中小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更健康快速地发展。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并且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在一方面,中国应加快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支持建立中小企业开发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并且提供专业化的配套服务。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加快发展村镇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以支持中小企业获取发展资金。
3.加强对网络信贷公司和P2P等新兴的融资方式的培育
相关机构应该帮助小企业筛选出资质可靠的网络信贷公司,打通个人闲置资金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通道,为资金充裕和资金需求者提供绿色安全的合作环境。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通资金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然而,影响其融通资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是较为复杂的,鉴于笔者知识的局限,在这里只是做了一些浅显的探讨,在问题的分析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对企业提出的一些建议可能操作性不强,具体实施有难度,这是本文的不足点之一;其次,谈到融通资金问题,我们应该详细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计算资本成本,寻求资本成本最低条件下的最佳资本结构,本文受企业规模较小、融通资金方式单一等限制,对公司资本成本没有进一步探讨,这又是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融通资金渠道和融通资金方式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慢慢被人们接受,
4.理性看待网络消费和线下消费的关系
愈来愈多的消费经济卖方主体没有想清楚如何处理网络渠道与其他传统线下渠道抵触的局面。新兴渠道对传统渠道的革新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专卖店渠道和商超渠道也是间接存在竞争,而线下销售有着线上销售无法取代的优势,这就是用户体验。
(二)展望
体验式购物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不管是业态配比、品牌引进还是规划设计都存在很大挑战。对于实体商业而言,这不失为是一次发挥自身优势、反攻电商的绝佳机会。随着购物中心附加角色的转变,未来的购物中心都面临着顾客体验感的考验,仅靠开发商或者一家品牌商营造体验感或许无以为继,只有在多种业态、多个商家在遵循体验式业态“内外兼修”的原则下齐心协力方可实现。
[1]田华伟.论互联网对我国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55-57.
[2]汪秀英.体验经济与非体验经济的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09):73-80.
[3]孙在国.体验经济时代营销策略创新思考[J].商业时代,2004,(08):24-26.
[4]张艳华,卫明.“体验经济”与历史街区(建筑)再利用[J].城市规划汇刊,2002,(03):72-74+80.
[5]张纯,王敬甯,陈平.地方创意环境和实体空间对城市文化创意活动的影响——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例[J].地理研究,2008,(02):439-448.
何东冉,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F276.3
A
1008-4428(2016)08-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