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钦 陶伟峰 编辑/韩英彤
单证操作系统完善体验
文/李钦 陶伟峰 编辑/韩英彤
国际结算操作系统作为单证中心运用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其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单证中心能否向世界一流中心迈进。中国银行2010年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国际结算单证处理中心,而单证中心所依托的就是最新的国际结算操作系统(GTS)。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较为分散的IT应用格局,成为中国银行快速发展业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控制风险和案件的主要障碍。鉴此,中行于2004年全面启动了IT蓝图建设,并通过在国际结算方面引入外部咨询公司——科尔尼咨询公司,完成了以国际最佳实践为基础的国际结算集中化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整体设计工作,开始建设新一代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集中化处理系统——GTS。2009年,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GTS正式投入运行,为全行提供了高效、优质的后台集中化单证处理服务。
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已经运行六年时间,单证中心在该系统强有力的支持下,为全行国际结算业务提供了安全、快捷、优质的单证服务。但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贸易金融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也暴露出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问题。本文试从系统功能、优势分析入手,梳理系统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完善单证操作系统,助力贸易金融发展。
GTS系统主要用于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的集中化处理、产品管理和信息管理。其支持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的业务集中处理,可实现全行逻辑集中,提供全行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交易数据和信息,符合“处理中心-网点”(HUB-SPOKE模型)这一集中化运营模型及未来业务架构整合的建设需要。
G T S系统是基于B / S (Browser/Server)架构,以Eximbills Enterprise 产品为中心,以工作流为门户,以影像模块为延伸的综合集成系统。整个系统主要由以下四个子系统组成:
●工作流系统(Biz-flow)。负责定义系统的所有作业流程,为所有参与流程的操作及操作者提供实时的监控,实现任务分发管理的自动化。
●交易处理系统(Eximbills Enterprise)。提供国际业务所有交易处理核心功能,包括对交易画面输入、收费计算、账务、客户、优惠等所有交易相关信息的输入处理,并生成各种面函通知和发送的各类报文(SWIFT、EDI),同时接收/自动接收各类报文并导入系统。
●影像获取系统(Capture)。通过扫描将纸制单据电子化,并完成电子化单据的质检、查看、上传,以及电子化单据与交易的联动,实现全行电子单据集中管理。
●报表系统(B u s i n e s s Object)。提供与业务相关的各类报表、图表、信息,供各级机构决策参考。定制各分类报表、信息类统计用报表,根据需要,按维度动态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报表,支持全行国际业务数据的统一分析。
国际结算操作系统作为单证中心运用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其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单证中心能否向世界一流中心迈进。
基于对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的了解以及多年在单证中心的工作体验,笔者将GTS系统的主要优势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可有效控制操作风险。首先,在柜员设置方面,GTS系统根据“授权有限、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了经办、复核和授权三大类操作权限:一笔业务经办处理好后,直接到复核工作队列,如果还需授权,则业务直接到授权队列。这种对一笔业务的经办、复核、授权的分离,有效避免了业务“一人一手清”的风险。其次,系统设置了网点和中心各自的业务范围和权限,真正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系统还对一些业务进行实时监控,比如进口信用证下业务,到单后第5个工作日,系统会自动提示此笔业务需要做拒付、付款或承兑,避免引发操作风险。
二是节约了成本。GTS系统采用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由于前端使用IE浏览器,后台使用集群分布技术,因而负载均衡、扩展方便、易于维护,且全行数据逻辑集中,实现了全行一点管理,结合影像系统,支持跨地域操作。业务人员只要通过IE浏览器进行简单配置后,就可连接上服务器进行业务操作。相较中行前一代采用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的NISS国际结算系统,GTS省去了单独安装客户端的环节,因而大幅降低了安装难度、减少了维护费用,有效节约了营业成本。
三是实现了单据电子化。GTS强大的影像技术使单证中心能够通过影像来操作业务,无须网点提供纸制文件,避免了实物单据的交换。网点通过文件扫描完成与中心的文档交互。而在NISS系统时代,国际结算的单据完全以纸制方式保存。纸制单据虽然为业务人员审单提供了方便,但保存和未来调阅却非常麻烦。而GTS系统将单据通过扫描直接以电子数据的格式保存,则有效解决了业务档案的保存和调阅问题。
四是实现了信息的全方位收集和集中。GTS系统的报表子系统Business Object,用于各类业务统计分析报表的生成。通过报表系统可以得到全行的国际结算数据。由于数据完全集中在单证中心,GTS凭借强大的电子化实力,可以实现业务信息的高度集中。理论上,报表平台能采集到全行国际结算的任意数据,比如全行开证笔数、金额,特定客户的开证余额等。除了这些常规的业务统计数据外,有关国际结算产品的收益、特定客户的贡献、分支行机构的业务情况等信息,也可以从GTS系统自动、准确地提取,为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通过报表系统还可对重点客户或重点行业进行分析,更为有效地收集大客户的业务数据,对大客户或重点行业的业务发展进行科学预判,使行内政策制定更加富有效率,并切实可行。
五是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GTS系统最大的特色就是引入了工作流技术。系统内各类业务流动由工作流控制,通过控制业务流程的走向,实现操作系统从以往“人找业务”到“业务找人”模式的转变。此前的NISS系统,业务人员做每一笔业务都需要从不同菜单里先选操作这笔业务的功能模块,再选择要操作的此笔业务,相比之下,GTS系统的工作流功能会自动判断此笔业务的下一步操作,相关业务会自动出现在具有此功能业务人员的工作界面上,业务人员只需点击工作项,相应操作界面就会打开。这就像工厂中的生产流水线,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的工作平台和工作内容。该项功能与单证中心人员的专业性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全行国际结算业务工作的处理效率。
六是便于量化考核。由于GTS的工作流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每笔业务从进入系统到业务人员开始处理,再到业务最终完成的时间,包括操作过程中可能被复核或授权退回的时间、次数等,因而通过系统中的工作流报表,就能分析每位员工的工作量和业务处理效率,可实现对员工业务量的科学量化,使量化考核真正做到真实、客观、公平。
虽然包括GTS系统在内的各大银行的国际结算系统为业务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贸易金融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加之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系统功能和系统建设上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系统尚不具备提供差异性服务的功能。目前的系统模式下,只要网点提交业务,业务会自动出现在单证中心的业务队列中,但对重点客户和普通客户,系统无法加以区别,导致单证中心操作人员对网点的了解远远大于对客户的了解,熟知的是各网点提交业务的习惯而非客户的习惯。而缺乏针对性的服务,可能导致客户满意度的下降,也不利于网点的业务发展。系统无法提供差异性服务,也是银行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基本上都是通过系统外人工手工操作来加以弥补。
二是应急灾备能力不足。现在各大银行都把国际结算单证业务集中到单证中心处理,系统操作也以单证中心为主。这种集中方式虽然有利于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但如果单证中心突发意外,无法及时处理业务,则会对全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各大行虽然设有分中心可以互为灾备,但互为备份的程度不高,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也尚有待完备,且缺乏实践的检验。
三是弱化了网点国际结算能力。为考虑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系统将主要功能都集中于单证中心,网点人员在系统前端基本就只进行扫描影像的工作,不再接触具体业务操作。这会导致新增人员难以熟悉业务。长此以往,网点可能会出现单证业务后继无人的现象,处理国际结算业务能力也会随之下降,甚至无法有效营销客户、开拓市场,最终可能会陷入网点客户流失的困局。此情况是各银行同业需要面对的通病。
四是系统优化不及时。各大银行的国际结算系统基本上是自行开发,也有银行是购买软件公司的系统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改进完善。由于国际结算系统只是各行操作系统之一,虽然各行都有软件中心,但内部均没有设置专门负责国际结算系统优化的部门,也没有聘用外部专业公司负责系统的维护优化。这导致时至今日系统仍只能处理进出口的基本业务,相对于国际结算业务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严重滞后,许多新产品无法在国际结算系统中处理。以中行单证中心为例,虽然近几年提出了许多系统优化的需求,但由于得不到专业技术部门的支持,进展十分缓慢。
针对系统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使系统能更好地服务于单证中心高效、节约的目标。
增强系统实时交流功能。针对单证中心人员面临众多的客户群体,现在系统无法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强系统的实时交流功能,来加强单证中心与网点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如增加“实时对话”等功能,把特殊业务记录、反馈、意见等集合在系统里,无须再使用电话能外部工具,使得个性化需求直接可以通过系统渠道得以实现;同时,这些个性化需求保留在系统中,也便于后续监督、检查。
建立单证中心应急预案。要深刻认识到单证中心应急预案的重要性。目前,国内各大行的单证中心都设立了分中心,要利用几个中心互为备份,同时要根据突发事件可能的影响范围,对各类突发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比如,如果中心系统瘫痪,全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应该如何处理。为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还应该定期对预案进行模拟演练。
加强国际结算业务培训。总行要重视网点的国际结算业务,加强对网点国际结算业务人员的培训。同时,单证中心作为单证专业人才的集中地,要加强与网点交流,组织单证中心的专家定期对全行国际结算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组织网点结算人员与中心人员相互交流、学习。
建立系统优化团队。应建立专门的国际结算系统优化团队,负责对国际结算系统的各类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对业务操作人员日常碰到的系统问题,能快速反应,及时解决;对出现的国际结算新产品,要分析其能否进入系统操作,并据此对系统进行改进、完善和升级。此外,还要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操作系统平稳、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单证处理中心(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