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俊
摘要:在对连怀路面20标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的基础上,介绍高粘度沥青混合料的拌合、碾压温度、成套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长大纵坡:高粘度沥青路面施工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8-63-02
1工程概况
本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m/h,主线长大纵坡路段采用5cm PG82 GAC-16C上面层+7cmPG76 GAC-25C下面层+22cm碾压混凝土上基层+18cm水泥稳定粒料下基层+18cm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15cm级配碎石垫层(低填及挖方路段增设)。
2长大纵坡高粘度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2.1原材料技术指标要求
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等各项检测指标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各档碎石筛分满足设计图纸中要求。
2.2配合比设计
2.2.1目标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对选定的集料进行筛分,结合矿料级配要求,确定混合料级配组成。再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参照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推荐的最佳油石比4.8%进行设计,取5个不同的沥青用量(油石比分别为:4.2%、4.5%、4.8%、5.1%、5.4%)进行马歇尔试验,最终确定目标最佳沥青用量(油石比)为4.8%。确定目标配合比见下表:
2.2.2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沥青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是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通过拌合楼控制室反复调整冷料喂料仓的进料比例,多次进行热料筛分,最后达到供料平衡并确定生产配合比。
2.3施工工艺
2.3.1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前完成原材料的准备及检验:项目部设计上报目标配合比,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进行平行验证试验,批复确定的目标配合比: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铺筑前对铺筑路段的下面层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粘层及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的施工。
2.3.2沥青混合料拌和
沥青混合料采用1台ASTEC4500型沥青拌和楼拌和,拌和时严格按批准的标准配合比上料。
(1)每盘料拌和量确定:使旋转浆叶片达到的区域内装满材料为宜。
(2)拌和时间:先干拌矿料,最少5s以上,加沥青后湿拌时间控制在40~50S,在拌和均匀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拌和时间,具体时间通过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宜。
(3)拌和温度的控制:沥青加热温度为170~180℃,矿料加热温度为190~220℃,沥青混合料出厂时的温度宜为175~190℃(超过195℃的混合料应予以废弃),并根据现场环境及运输距离适时调整拌和温度,以保证摊铺、碾压温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2.3.3沥青混合料出厂质量检验
(1)外观检查:a.看混合料拌有“花白料”离析和团块现象,以了解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拌和时间是否充足:b.看混合料冒出烟气的颜色,以了解沥青及矿料加热温度是否适中;c.看混合料的色泽及其在车辆里的堆积状态,以初步了解沥青含量是否接近最佳。
(2)温度检查:检查距车厢边15cm、深10cm处的温度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出厂温度,每车至少一次,并做好检测记录。
(3)从拌和楼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如饱和度、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并进行抽提试验,测定实际的油石比和矿料级配,并与生产配合比的油石比及矿料级配比较,看是否超出规定允许偏差范围。
2.3.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与卸料
(1)试验路运输车采用自卸式汽车运输,运输车辆数量根据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240t/h)、运输距离及路况等因素准备车数满足拌和及摊铺能力的需要,没装料时必须有专人指挥,采用前、后、中三点向车厢内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
(2)装料前车厢应清洁无杂物,并且涂刷防粘剂。其量以不粘混合料为度,切忌过量,装满后须经外观和温度检查合格后方可运往工地,同时运料车必须用篷布覆盖,以利保温、防雨、防污染。
(3)卸料:为保证摊铺机作业连续进行,开始摊铺时及摊铺过程中,现场应保持有一定数量的运料车等候卸料,其数量宜为3~5台,不宜太多,以免等候卸料的时间过长。
2.3.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正常宽度路段采用1台中大摊铺机,后期施工对加宽路段采用2台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联合进行摊铺,摊铺机宜前后相距10~20m,两幅摊铺带应有10~20cm左右宽度的搭接:加宽路段边部加宽部分采用中联固定宽度摊铺机,靠中线宽度路段采用可伸缩中大摊铺机(固定宽度7,5m,可伸缩4m),采用平衡梁控制摊铺层厚度及平整度。
(2)摊铺机就位并调整好熨平板的高度,加热熨平板,按试验路确定的松铺系数计算的松铺厚度调整烫平板的高度,烫平板下垫木板支撑,厚度为松铺厚度。
(3)摊铺过程中,特别是起步阶段,应及时检查铺筑层的厚度、纵向标高、宽度、纵向热接缝等项目,检查表面有无划痕、小埂、离析等问题,如发现问题,及时找出原因进行调整。
2.3.6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并采用不同的压实机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混合料压实成型以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初压采用双钢轮静压1遍,复压先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3遍,后双钢轮压路机振压2遍,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
(1)初压:初压紧跟在摊铺机后碾压,目的是整平和稳定混合料,同时为复压创造有利条件,初压是压实的基础,应特别注意压实的平整性。初压采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碾压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60℃,速度控制在2~3km/h内,碾压时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碾压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转向,不可避免时应缓慢、平稳进行,起步及停止也应缓慢平稳。避免调头和急刹车,以免产生推移或拥包,碾压时压路机应从较低的一侧逐渐移向较高的一侧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轮宽,压完全幅为一遍。初压阶段注意及时检查,消除不平、蜂窝、裂纹和拥包等缺陷。
(2)复压: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目的是使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并且要无显著轮迹,复压温度不得低于140℃,采用3台胶轮压路机碾压3遍,2台双钢轮压路机振压2遍,双钢轮振压速度控制在3~4km/h、胶轮碾压的速度控制在3~5 km/h。
(3)终压: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目的是消除轮迹及其它表面缺陷,最后形成一个平整压实面,终压采用1台双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终压开始温度控制在120℃以上,并保证碾压结束时的温度>110℃,终压速度控制在3~5 km/h。
2.3.7接缝施工
(1)正常宽度路段采用一台摊铺机铺筑,不设纵缝,后期对加宽路段摊铺时梯队作业的纵缝采用热接缝,压路机作跨缝碾压时消除缝迹。
(2)正常宽度路段的横向施工缝采用平接缝,趁尚未冷透时用风炮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当采用切割机制作平接缝时,宜在铺设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进行。刨除或切割不得损伤下层路面,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并且道路封闭,不允许施工车辆在接缝上行走。
3沥青面层施工控制措施
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呈阶梯状,使折回处不在同一个断面,而是成阶梯形地随摊铺机向前前进:压路机不得停留在已完成单温度尚未冷却至自然气温一下的路面上,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碾压路段长度应与摊铺及碾压速度相匹配,每一作业段的起终点应有标识,以避免出现漏压现象,同时严格控制好每一个阶段的碾压温度,现场测温员及时测量碾压作业段的温度,做好温度检测记录,并及时报告施工员指挥压路机碾压:为了不使混合料温度下降过快,下一个碾压带就要向摊铺机靠近一些,并使折回处不在同一个断面,而是成阶梯形地随摊铺机向前前进:如沥青混合料有粘轮现象,可向光轮洒少量水或加洗衣粉的水,或给轮胎压路机补刷植物油:碾压完毕尚未冷却的路面,应注意初期保护,严禁任何施工机械、车辆停放,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控制在50%以下。
4结束语
通过路面原材料指标的控制,配合比设计和现场摊铺确定了高粘度沥青混合料的拌合、碾压温度,形成了一套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满足高速行车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降低了维修养护成本,使路面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长,全寿命周期费用少,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