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潘亮
圣诞、新年期间,不少法国人有节日饭局(如图),有位在法国工作的英国同事说,发愁如何拒绝法国朋友的聚餐邀请。因为法式马拉松饭局太漫长。法国洋女婿电影演员刘烨曾在电视节目中提到,因无法忍受法国人吃得太磨蹭而擅自离桌,结果招致法国太太娘家人批评和教育。的确,在法国人的餐桌文化里,最让外国人无法容忍的就是“漫长、磨蹭”,一顿饭吃上5小时很常见,感觉真是比跑马拉松还要累人。
亲友饭局一吃6小时
据好事者统计,在法国餐馆点菜、上菜和用餐的时间平均比别国长30多分钟。在记者看来,这真不算什么。法国餐厅很少有包间,且营业时间固定,法国人无法在餐厅将一顿饭拖拉很久,三四个小时差不多可以打住。真正令外国人恐惧的是参加法国人组织的亲友饭局,一餐竟吃6个小时,简直就是马拉松!
晚8时起,亲友陆续到达,先互相亲吻、寒暄,顺便等等迟到的人。大家都站着,主人很少邀请就座,宾客也不敢自己落座。就这样从天气说到孩子,再说到假期,不知不觉说了30分钟。当记者感觉小腿有些发麻时,幸好开胃酒时间到了。大家围坐在茶几边慢慢聊、慢慢喝、慢慢吃点小吃,打开胃口,这会花上45分钟左右。开胃酒之后众人从茶几移到餐桌,正餐才算开始。头盘、正菜、奶酪、甜点一道道下来,觥筹交错之间,大家聊兴渐浓,话题也开始变得更加严肃,从当地污染谈到法国政局再到欧洲移民或者全球市场,滔滔不绝,要是有人意见相左或者对话题不感兴趣,还可三三两两组成若干小组分别讨论,互不影响,一个饭局竟恍若首脑会谈。甜点结束并不表示散席,等待大家的是咖啡或者消食酒时间。当记者饮下最后一滴咖啡,看手表,已是零点30分。再次和众人亲吻、寒暄一遍,展望一下未来,直到眼皮打架,呵欠不断,终于重复说着“再见”,迈出大门,20分钟又过去了!
这还是漫长法式饭局的普通版本,加长版的是法国人的家庭饭局,因为知道耗时很长,一般都特别选定周末某天的中午开始。记者参加的一次家庭复活节午餐从中午12时开始,当最后一位客人摇晃着离开已将近晚上7时,休息片刻就可以吃晚餐了!
说不完的“再见”
德国人的饭局,经常把所有吃的一并摆上桌,大家自助,不到两小时就吃完了。相比之下,马拉松式的法国饭局确实让许多外乡人从心理到身体严重“水土不服”,就算吃到睡眼惺忪、坐立不安也不能“没有素质”地擅自离桌,真的很折磨人。
在记者看来,除法国人很健谈外,还有很多因素造成法式饭局严重“超时”。法式正餐程序多、讲究多,每道菜之后撤换餐具和酒具要花不少时间。此外,从开胃酒开始,进入下道程序前,主人会观察并询问所有宾客是否结束,只要有一位还在继续,那么整桌都得进入等候模式。当宾客就某话题热烈讨论时,主人也不得贸然打断上下一道菜,大家要饿着肚子等待。有些大菜的做法较复杂,宾客到了,菜还没有做好。这时需要宾客耐心陪主人一边切菜、做菜,一边聊天,自行就座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待咖啡和消食酒结束,也不可马上说再见离开,一定要表示感谢,并再三寒暄和亲吻。因此从离开餐桌到跨出大门的最终用时取决于餐桌和大门之间的距离以及主宾之间的问答次数。有人特别给出了计算公式,以餐桌和大门间距15米为例,主宾寒暄的问答在5次以内,用时约为15分钟,问答超过10个,那么用时要超过30分钟,说N遍再见却无法真的再见!
“慢吃”是文化
现代人认为花半个小时用餐是正常,一餐饭吃上一个多小时简直就是浪费生命。长久以来,漫长饭局令法国成为世界第一“慢食国度”。4个小时,能让人谈成一单生意、读完一本200页左右的书、在网络游戏中建立一个虚拟城市,但却失去了享受美食的趣味,失去了对生活中头等大事认真参与的机会。这时间究竟花得值不值,令人费思量。
“慢食”的背后是法国人对饮食的独特认识。首先法国人不认为吃饭是填饱肚子,它首先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愉悦的饮食意思是放慢节奏进餐。急急忙忙吃是不会有什么乐趣的。他们将吃饭视为社交联谊,餐桌因此变成最重要的社交场合,每天最重要的交谈就在此发生。
法国人从不要求小孩吃饭时禁言,朋友、家人和同事,大家吃吃说说才是享受生活。法国人还特别以慢食为傲。他们认为吃得很慢,才能吃得少,有充分时间消化食物。欧洲很多国家的饮食传统都是大量食用奶酪、黄油,为何只有法国人身材苗条,长不胖,原因很简单,法国人懂得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