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不醒

2016-12-29 00:00:00权心
科幻世界 2016年3期

1

“唤醒。”

22号做了个为时半秒的仰卧起坐,身体向右转九十度,坐在了床边上。

“你昨天的工时为十三小时,比规定的少三小时,你要在今天之内加班补回。如果你没能在规定时间内补回工时,你将被依法剥夺自由思维。”22号点了点头,作为对这机械通知的回复;随后他向着投喂点跑去。八十五厘米一步,共三百三十步,他的步伐一丝不差。与他一起跑在这条床板分列两侧的走廊上的,还有上千个和他迈着一样步伐的不说话的工友。

2

“22号,你的食物。”墙壁的喂食孔中伸出一碗浆糊状的东西。22号接过碗,准备向既定的进食点跑去 ——这次是一百五十七步。但他在还没有动身之前,就发现了那碗浆糊上有一张异样的小纸片,小纸片上面还写着字:

22号兄弟,你听说过外面的世界吗?

22号转身开始奔跑,同时摇摇头——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有违反规定的嫌疑——他本应该立刻汇报突发情况,但他偏偏在这个时候忘记了,也许是因为前一天仅两小时的睡眠。22号这个“优秀员工”竟第一次违反了工厂的规定!

22号把纸片翻过来,背面依然有字。“进走廊尽头的房间。”22号默念道。这会耽误工时,属于违反规定;但是又有一条原则,后发布的命令永远比先发布的命令拥有更高的优先权。

3

“22号,你真是个勇者。”当他打开房间的门时,有一个人早在那里等着他了。他居然没有用于预防工伤的防护装置!22号对这个怪人感到诧异。但规定中没有说明此类事件的应对方法,22号不知所措地呆立在原地。

“22号,你听说过外面的世界吗?”那个怪人问。

22号沉思一会儿,“工厂就是世界。工厂之外是无尽的虚空。”这是教科书上的标准回答,每个工人都被强制灌输了一致的观念。

怪人摇摇头,“请允许我颠覆你的教科书。”

“教科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你敢侮辱它——”

怪人捂住了22号的嘴,“请先让我讲一个故事,你只需要认真听。我有最高权限,而我来是为了解放你们。首先你得接受这个事实,工厂之外有一个世界……”

4

那个世界温暖而芬芳。在那里,像你一样的工人可以躺在五人宽的、如肌肤一样柔软的床上,每天不必被主控系统唤醒,更不必为十六小时的工时发愁。他们只需要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工作五天后还会有两天的自由休息时间。

这些东西教科书里都没有。

那工厂的产品是给谁使用的呢?

我……我不知道。

既然工厂的产品肯定会给人使用,那难道工厂外面就没有像我们一样的人吗?难道工厂外面就不会有一个世界了吗?

……教科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来,吃下这个。你一定没见过它,这是外面世界的产物。

规定禁止我——

我用最高权限命令你,22号!

再来一点!这和浆糊完全不一样……这个东西……

我们称这种感觉为“好吃”。

5

你知道绿树成荫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吗?那里没有走廊顶上的死板灯光,只有灿烂的阳光照过树梢,人们在树影里嬉戏打闹。听我说外面世界的故事……

6

22号反应过来时,那人已经不见了。他本应该立即走向他的工位,规定是这么说的,但他只是摇摇头,用不再机械的步伐走回自己的床板上——虽然动作有些生疏。他满足地躺下去,脑海里回想起方才听到的一切关于外面世界的史诗。

他做了个外面世界的美梦。

第二天清晨,他走进了外面世界的深处,再也没有在工厂的床板上醒来。他不是唯一一个一梦不醒的人。

【责任编辑:王维剑】

小雪说文

这篇小说加上空格只有一千三百字,十足是一篇“微型小说”。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一个既完整又引人的科幻故事,是不小的挑战。那权心同学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下面来简单分析一下。

作品从吃、睡这样的日常生活入手,让读者可以把它们同自己的生活做比较,从而体会到背景设定中的异常和规则,并由此延伸想象。接着,“怪人”利用这个规则来打破22号恪守的信念,这就有了故事中的冲突,也有了角色的成长。而“怪人”口中的“外面的世界”,其实是我们所熟知的。我们跟22号一起从压抑逼仄的环境里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不禁松了一口气。结尾“他不是唯一一个一梦不醒的人”的意思模棱两可,又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所以这里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利用读者熟悉的经验与设定作对比,这样他们会“脑补”出很多内容;二是在设定已经明确之后,只留下一些线索,让读者自己随之寻找情节——这种留白比事无巨细地书写高明很多。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写作技巧,千万不要以为掌握它们就可以在构思上面偷懒。读者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