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一个新的分析模型,阐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前提条件,说明教学云平台在解决教学问题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推动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分析模型;云平台
1.背景
按照专业课程授课时使用英语的比例,授课主要分为双语授课和全英语授课。国内大学全英语授课的主要对象是国内的本科生和来华攻读本科的外国留学生。对于国内学生而言,英语授课的定位是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让学生掌握先进的学科知识,通过采用国外的优秀教材,共享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并且为学生提供专业英语的学习机会,参与国际交流,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大多数外国留学生而言,由于其中文水平有限,若采用中文教学,则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全英语授课成为唯一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调研了校内的外国留学生,结果显示尽管他们愿意学习中文,但仍希望教师采用全英语教授专业课程。
2.国内外的教学实践
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全英语授课是评估高校国际化的指标之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全英语授课非常普遍。东亚的韩国和日本逐渐推广英语授课,韩国政府将英语融人大学,创造“英语化”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例如2008年高丽大学规定本科生必须通过5门全英语授课课程才能毕业。
2010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规定了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外语水平(有国外学习经历)和双语教学经验等指标,对全国的双语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2年上海市教委验收通过了29门师资力量雄厚、国际化程度高、教学效果好的全英语教学课程,其中经济、金融类课程占较大的比重,而信息、法律和生物类课程只有极少数通过验收。
3.全英文教学分析模型
双语教学在国内很多高校开展得并不顺利,多数学生认为双语课程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便于分析原因,笔者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模型:
S=T·X+C
式中:S为学生获得的信息总和,T为教学内容,X为师生间的沟通程度,C为学生从其他方面获得的知识,包括从原版教材和教学辅助学习平台等渠道获得的信息。
4.全英语教学的实践
目前,中国计量学院开展的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有3种类型:①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共同举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属于本科层次,共开设42门课程,其中外方授课15门,中方授课27门,外方采用全英语方式授课;②本校教师面向中外合作办学班开设的全英语授课课程;③本校教师面向外国留学生开设的全英语课程。
4.13种全英语教学类型的比较
第一种类型的全英语教学水平无疑是上述3种类型中教学水平最高的,可以作为国内教师全英语授课的标杆。笔者以随班听课的方式,调研了外方授课的几门课程。有部分外方教师原来是中国国籍,他们在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现在都是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的一线教师,英语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新西兰当地学生和校方的广泛认可。全英语教学的课程对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要求很高。学生有时会因为英语听力有限,导致理解错误。如果一节课中这样的情况多次出现,学生就容易失去听课的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英语授课产生抗拒心理。
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沟通中的信息丢失,造成学生听课障碍的情况,也出现在第二种教学类型中。笔者在2015年上半年用英语教授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和计算机网络两门课程,学生数量分别为126人和111人。课程采用英语原版的教材,但大多数学生还是购买了相应的中文教材。对于上课时没有听懂的内容,学生大多在课后使用中文与教师沟通。在合作办学班外方授课的课程中也有类似的情况。研究表明,如果有两种语言同时给出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学生就会选择使用熟悉的母语获取信息。教学实践显示,学习主动性高、对英语授课认同度高的学生,学习效果就好;而英语听力不好、对英语授课认同度低的学生,收获不多。
笔者在2015年下半年面向外国留学生教授软件工程和算法与数据结构两门课程。与中国学生不同的是,如果外国留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他们会打断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绝大多数的问题不是由于英语交流出现障碍引起的,而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角度不同产生的。通过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课堂教学顺利展开。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留学生的提问次数相比刚开始明显地减少,但仍比国内学生上课提问的次数多。
3种全英语授课类型中,师生互动情况的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学生提问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听懂教学内容。对很多国内学生来说,“用英语提问”存在不小的难度,一方面如果听不懂授课内容,自然就提不出问题;另一方面,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需要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根据教学实践,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但前提条件是学生能够“听得懂,说得出”。至于学生的英语语法是否完全正确、口音是否纯正,并不非常重要。
通过我们的分析模型可以看出,即使师生都使用中文,且无明显的交流障碍,师生沟通程度X1(纯中文教学)都不可能是100%。那么在英语授课的情况下,师生的沟通程度X2(纯英文教学)更不可能是100%。考虑到语言环境,大多数国内教师英语授课的效果很难超过外方教师,也就是说国内教师沟通程度X3(混合式教学)的上限是X2。分析模型告诉我们,英语授课将不可避免地减少课堂教学中专业信息的传递,或多或少地降低教学效率,增大学生的学习难度。那么为什么还要开展这样的教学呢?通过专业课程的英语教学,学生就获得了具体的语言场景,可以练习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表达。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开展英语授课,我校计算机专业合作办学班的首届毕业生在毕业答辩时英语流利,得到了多方肯定。
除了英语能力的提高,英语授课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比如,英语原版教材往往附带了配套的电子课程包以及教学网站,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在我们的模型S=T·X+C中,虽然降低了T·X,但由于高质量教学资源提高了c的数值,学生获得的信息总量仍然有大幅度地提升。
同时,参加全英语授课,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了很大的正面激励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毕业设计导师,笔者指导了众多合作办学班的学生,他们当中既有考上国内大学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也有考上国外大学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4.教学云平台的建设
模型中的T是由师资水平决定的,同时受到课时数的制约。如果想提高S的数值,可以通过提高师生的沟通程度X或者通过增加课后的学习资源C来实现。利用云技术,教学云平台可以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构建主义是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的,而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知识,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学云平台的主要优势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依据教学实际,云平台主要提供如下功能。
(1)提供个性化的专业课程学习资源。平台可以提供原版教材及电子学习包、对应的中文注释、教学录像、常见问题解答等网络资源,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重点、难点的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无疑提高了分析模型中c的数值。
(2)云平台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比如,中国学生面对英语教材和英语课件时,最困难的环节是不理解专业术语。目前我们整理好课程中常用的词汇和术语,编制成英汉词汇对照表,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熟记专业词汇的目的。学生普遍反映该词汇表对双语学习很有帮助。我们将扩展专业学习词汇表,在平台上提供一个常用词汇和专业术语的模块。
(3)提供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平台提供各种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的词汇、专业术语,让学生熟悉常见的专业表达方式和句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录制相关的视频、音频,为学生进行讲解,时间约10~20分钟。在录制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反复进行专业英语的听说训练,逐渐达到使用英语和教师进行专业问题沟通的程度。云平台还提供国外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并添加教师对学生如何学习该专业课程的指导。学生在接近国外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在课后进行反复的学习,这能够提高师生的沟通程度X,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科研能力。
5.结语
高等教育不光要注重课堂教学,也要注意教育技术的发展,MOOC的蓬勃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据。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背景下,采用英语授课和参考国外知名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必将在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