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谁来种地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广大农村越来越出现空心化和萎缩的迹象,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在城里打工、生活,也只有过年的那几天才能见到年轻人的身影,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人口分布,其实是中国城乡资源再分配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阵痛,伴随而来的是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70后”不愿种地, “80后”不会种地, “90后”不谈种地……“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
编者: “谁来种地”的拷问背后是深深的担忧,假如越来越多的土地没人耕种,将会导致土地荒芜、资源浪费,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种地,当农民,这个人生选择在农耕社会历史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其实一直都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宿命”,但是当80后、90后享受着一大家人的万般宠爱于一身长大的时候,种地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即使是农村孩子,现在也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农村种地。究其原因,一是农民的身份认同在很长时间内还是难以取得大多数社会群体的尊重和羡慕,种地在农村依然是很辛苦的工作;二是农业风险与收益不完全成正比,种地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靠天吃饭,一旦遭遇天灾,农户的损失可以说是不能承受的,越是规模化种植,很可能最后不是“规模效益”,而成了“规模亏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一切都谈不上。“谁来种地”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
韩鲁佳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
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欧美等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基本普及。而我国的现状是,小麦的机械化水平略高bd3dfecb9796a494b832072685ae162397c88432cf77d43ee6c80559d47e1c48一些,但是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还很低,这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产增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首先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多研发一些先进的、适应国内农业发展环境的装备设施。其次,要促进农机和农艺全程化、一体化融合,多开发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品种,优化农艺的流程和制度,加快推广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
夏涛(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
科学规划农田水利建设,摆脱靠天吃饭
要进一步做好农田水利建设,也要强化其科学性,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在摸清水利家底的基础上,制定、修订和完善规划。着力改变水利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土地整理和利用、农田林网等规划相脱节的现状。重点突出与统筹兼顾相结合,有序推进农田水利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霍学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培养新型农民
目前,我国有一大批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需要将他们进行创业培训、市场指导,培养成农村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扩大免费政策覆盖范围,组织多种形式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大批农村适用专业人才。要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使之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
党国英(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培养职业农民
相比于小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一定的生产资金和规模,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收益相对可观,能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而职业农民懂技术、善管理,还能解决“怎么种地”问题,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