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情结

2016-12-29 00:00:00
农家书屋 2016年2期

人都有某种情结,对一个人、一棵树、一首歌曲,抑或是对某种颜色、某种食物。而我生命的情结便是书。

父亲是一个民办教师,母亲是农民。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卧病在床,全家收入微薄,但父母坚持让我兄妹三人上学。为此,母亲在种地之余,拼命挣钱,她养猪、卖菜、炕烟叶、做豆腐、杀荆梢,甚至去矿上装煤,到工地做饭,百业历尽,酸甜苦辣的磨难尝了个遍。

可能是受家庭的影响,我从小便喜欢读书,家里的、学校的、村里其他人的藏书几乎让我读了个遍。放牛坡、打麦场、田野里,甚至屋顶和树杈上,都留下有我读书的身影。那时还没有电,晚上我就就着油灯和蜡烛读,为此没少让母亲催促我睡觉。而今想起,农耕画卷里的那一缕缕书香,孩提时代的那一次次忘情的感动,清贫岁月里的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仍然让人挥之不去。可以说,书就是我的精神初恋。

至今记得,我第一次吃方便面是1993年,那是上豫西师范的姐姐用节余的生活费给我买的。当我如愿考上豫西师范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父母每月尽力积攒给我的70元生活费不够花。每次不到月底就没了,在青黄不接、饥饿难捱的星期天,我索性躺在床上看一整天的书。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我从书里找到了更需要的烧饼、烩面。

由于自幼生长在农村,衣着落后,说话土气,对比别人有种自卑。在迷惘和纠结不安之际,是卡耐基《人性的优点》这本书,帮助我消除了内心的纠结,从此,我不再彷徨,我和文学社的朋友们激扬文字,挥斥方遒,顿觉我们的灵魂是高傲的,精神是平等的。书,给了我精神上的激励。

走上工作岗位,这份书的情结仍绵延不绝,越发浓郁。每临静夜,挑灯独酌,《论语》的仁和向上,《道德经》的节欲不争,《易经》的广大精微,无所不包,《了凡四训》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让我的身心日趋淡定,渐入厚重。我常在穿越千年时空的某时某地,偶遇心有灵犀的知音,与他同彻同悟、同喜同悲,书带给我许多生命的温暖。

读书,感悟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云蒸霞蔚之真境;读书,品味闲庭信步、抚琴听雨、踏雪寻梅之真趣;读书,明晓人情世故、忠孝节义、道德文章之真谛……

让我们静下心来,在书斋里安个家吧。

——安徽省蚌埠市张公山七村 杜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