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丽娟,林 涛,任娟妮
(1.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政府,陕西 铜川 727100;2.铜川市新区坡头街道办事处,陕西 铜川 727100)
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现状与政策启示
文丽娟1,林 涛2,任娟妮2
(1.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政府,陕西 铜川 727100;2.铜川市新区坡头街道办事处,陕西 铜川 727100)
就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治理现状来看,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等几个方面。尽管我国构建了多方面支持的政策体系,并通过对低产田改造和提高粮食种植积极性来提高粮食产量,但是由于粮食公共产品特性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种植结构落后、粮食市场配置效率偏低,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治理;现状;政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激增使得对粮食的需求度随之提升。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我国粮食产量始终排在全球前列。据权威数据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0 193.5万t,养活了全球21%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粮食产量在逐年升高的同时,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越来越大,包括全球气候、粮食价格波动以及耕地非粮化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粮食安全。粮食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重视程度较高,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减免农业税等,在一定程度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粮食生产需要大面积的可耕种土地,我国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粮食生产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保护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首要前提。随着可耕种面积减少,相应地突显出粮食生产对可耕种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所以说保证足够的可耕种土地面积是保障粮食种植安全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影响粮食供给的因素较多,粮食安全是否需要通过保证足够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实现尚未达成共识,存在较大争议。粮食产地占据全国可耕种土地面积的2/3,耕地生产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粮食生产成本较高,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不理想。如图1。
图1 我国近10年粮食产量形势图
我国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家庭是最基本的经营主体,我国的农民生存和发展主要是依靠土地生产,然而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1]。农业较之其他行业而言,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偏低,要远远低于农民外出务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为了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减免农业税,并对农业生产提供多项经济补贴,其中包括粮食直补、农机综合补贴等。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这些农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补贴目标不清晰、目标单一以及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补贴政策的落实。从国家出台政策来看,更加倾向于普惠制,坚持认定农业生产主体,进一步发挥农业补贴政策作用,将是今后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内容。
在新的时期,农业经营主体发生了转变,政府在扶持新的农业生产主体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农民的意愿,颁布多项农民用地风险保障措施和制度,推行多样化的农业规模经营,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规避市场风险,提升粮食产量[2]。
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国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改变,以往是以谷物、豆类和薯类作为主要农业作物,随后政府颁布政策要求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率达到100%,也就是说要逐步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对于一些主要粮食作物,中央政府采取最低收购价,稳定农业市场发展,确保粮食生产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由于粮食生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偏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倾向于非粮食作物种植,致使大量可耕种土地遭到废弃,严重影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农民开始大量种植玉米作物,以此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以减少传统粮食作物为代价,未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到粮食消费结构的制约。
此外,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近些年转基因作物和生物燃料对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应积极开发可耕种的土地资源,推行非生物燃料,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3]。
4.1 要素投入变化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国家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显著提升,致使粮食种植要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劳动力投入、增产性资本投入力度降低。在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投入较少,而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地区,劳动力投入较高、集约化程度较高,更多的是强调增产性投入。
4.2 农业技术进步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的增加,投入了大量资金推行技术改革,推行农业机械化。科技在粮食生产安全中占有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定期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农业生产先进技术运用水平,促进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安全。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粮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经过大量实践和完善,逐渐形成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是提升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有效手段。
[1]张燕林.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张全红.我国粮食总量安全现状分析与政策启示[J].农村经济, 2011,13(08):14-16.
[3]李轩.重构中国粮食安全的认知维度、监测指标及治理体系[J].国际安全研究,2015,11(03):68-95,158.
1005-2690(2016)06-0011-02
:F326.11
:A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