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高剑
(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四川 达州 635002)
新时期油地关系和谐发展与共赢探讨
屈高剑
(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四川 达州 635002)
油地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油(气)田企业生产运行中不可忽视的一大部分,油气资源开采于地方,在社会不断发展中两者看似相互矛盾,其实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油地关系和谐发展亦能促进当地经济和谐发展。新时期油地关系的和谐发展与共赢同样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尤为关键。
新时期;油地关系;和谐发展与共赢;探讨方法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为油地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正确的发展方向,油田想通过和谐发展而获得更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地方则想着依托油田为地方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由此,油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双方共赢是利益的创新,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本文将依据油地关系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探讨如何在新时期内相应科学发展观的号召使油地关系和谐发展并实现共赢。
加强油地协调工作利于促进油地共同发展。没有油(气)田的开发建设就根本谈不上促进地方油区经济的发展,没有地方对油田的大力支持,油田的开发建设也就不可能,油地双方共同发展也不复存在。实践证明,油田的开发建设,能带动地方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地方政府围绕油田建设事业开展积极做工作,为油气开发建设保驾护航。两者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双方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但由于各种利益关系及从石油、天然气开采以来,油地关系处理不当使矛盾深入到双方的内心中。双方都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肯让路,所以目前油田与地方的利益发展没有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要使油地关系和谐发展实现共赢,我们应制定长远发展的战略计划。
油地协调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复杂性强,直接影响油地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随着油田生产建设的不断发展,油地双方的各种矛盾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并呈上升趋势。
1、油田与地方在税收方面的矛盾
石油、天然气作为全球珍贵稀缺并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产生的利益是可观的。同时经过商品销售后的利润也较高的。所以石油、天然气资源引起税收博弈也是激烈无比的。由于体制的原因,油田以石油、天然气为中心发展工业带来效益,各种税收上交于中央或省级人民政府;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其地方管辖范围内的石油资源不仅没有为地方人民带来经济的发展,基本税收不但没有,还要处理油田企业日常生产中出现的工农纠纷。因此,地方政府对油气资源的税收一直在想方设法的争取,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发展。
2、油田与地方在油气价格方面的分歧
市场是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油田与地方政府在石油、天然气、伴生品硫磺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等都有一定的不统一,双方在供需、价格方面存在诸多分歧。油田企业油气销售板块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统一价格和政策,地方政府则认为:油气产于地方,在价格方面应充分照顾地方发展和利益,必须以低于市场价较多的优惠价格向当地提供油气供应,且保证一定量的油气指标,并多次组织村民对油田企业各生产道路和大门进行封堵,以达到目的。
(1)油田与地方在土地方面的矛盾。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大多都在农村地区,农村人们以种地为生,农作物的种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石油企业要想在农村地区进行石油开采,协商过程极其艰难,这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有关。有的地方,当地居民还是以蔬菜、水果、林木的种植来谋取经济效益,这时土地资源则是不可替换的,临时用地、青苗补偿、征地拆迁等等,都是石油企业与地方存在的土地资源和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
(2)油田与地方合作后利益分配矛盾。油田与地方进行合作,油田企业提供一些条件或者在石油工业的效益方面签订给地方一定比例的利益合同,但是由于土地与石油资源本身的价值具有长远且巨大的潜在效益,使得双方在商谈中不能平等解决,也使得顺利合作很难进行。有的地方保护主义比较明显,实行垄断式的合作和服务,完全不按照市场规律。特别在货运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强买强卖、强装强卸、肆意抬高运输价格和费用,在货运市场不景气的时期,就煽动当地运输户,打着失地农民求生存的旗号,随意封堵油田生产单位大门或围堵油田办公场所。
(3)油田与地方在生态环保方面的矛盾。由于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不统一,也使得地方政府在生态与环保方面大做文章。虽然油(气)田在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和土地法进行生产经营,并对试气作业、循环水排放、净化闪蒸气排放等关键节点进行实时监控和取样化验,避免油气开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在植被恢复方面,积极履行央企的社会职能,更是投入大批资金。但是地方政府以石油开采会给土地带来严重的破坏,受损的土地在长时间内也很难恢复,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受到油气生产的影响和减产等为由,向油田提出许多超出政策以外的不合理诉求,让油田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费用开支。
1、 加强油地的经济合作力度
油田与地方的合作势必会为双方带来较高的收益,虽然合作时由于利益分配方面、土地方面等问题的影响,但是石油企业可与地方进行长期的合作,合作过程中尽量照顾到对方的效益。只有油地的和谐发展才会创造更高的利益,所以石油企业要加强与地方的经济合作力度。
2、重视油区基础设施的建立
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为一体的油田企业都需要建立基础设施,只有两者的合作,才能保证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并且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衡量油田与地方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管理维护等社会责任的体现。
3、加强油地双方对社会公共服务的力度
油田与地方进行合作,不仅局限于表面的石油资源与土地方面的利益共赢,而是可以涉及两者具有共同点的很多方面,比如油地在社会公共服务的合作,石油企业和地方合作,石油企业员工和地方居民都对社会公共服务有需求,双方在社会保障、就业培训、公共教育等方面进行合作,是衡量油地合作的领域深度的重要因素。同时油地双方加强对社会公共服务的力度有利于油田与地方更好的合作,实现利益双赢。
4、加强共同的环境治理力度
油田与地方合作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的破坏,对环境带来影响,所以油地要共同携手在创造利益的同时,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加强对环境的治理力度,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大的影响。在共同治理环境的过程中,石油企业与地方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彼此的信任,有助于双方长久和平的合作关系,为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的贯彻起到推动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5、加强油地双方的人力资源交流力度
人力资源是油地合作的根本因素,要实现油地的更好的合作,加强人力资源交流力度是根本措施,油地双方要进行基本的人力资源流动,在人力资源的获取和培养方面如何更好的展开合作,以提高油地双方人员素质,是油地关系和谐的重要参考。
6、加强油地关系协调工作
地方政府油区办作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是代表政府协助油(气)田开发建设,维护油田和地方群众利益,协调工农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同样,油田必须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加强合作,借助地方政府油区办的管理、服务职能,促进油田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做好油地关系协调工作对于密切工农关系,发挥优势互补,促进油地共建,具有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利于油地双方共同受益。
7、不断加强职工对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实现依法维权
油地关系协调工作是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所以各级油地工作者要学习研究掌握与油地协调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维护油田利益,并在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允许的前提下,争取最大优惠政策,保障油(气)田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正确处理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系,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地方保护势力的打击力度。长时期以来形成的油地关系紧张、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地方保护主义难逃其责。油地关系协调工作在油(气)田的生产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到地方的方方面面,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地做好油地协调工作,才能确保油田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地方市场经济建设的持续深化,如何处理好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油地关系工作者来说,应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超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前制定措施和对策,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同时,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政策,找准油地关系的结合点,确保油地关系健康发展,为油(气)田生产建设排除社会外来干扰,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油地关系,说到底就是石油企业与当地政府,工业与农业,农民与工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可以说是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油(气)田开发建设采用征用(划拔)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这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能源企业的优惠政策。随着油(气)田开发时间的不断延长,油气生产建设连续大量占用农民土地。当地各级政府职能和管理的不断健全完善,土地供需矛盾就尤为突出,油地关系协调就更为重要。油田与地方在长期的发展中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油地双方都要牢固树立油地共建的观念,既追求油区的长治久安,又追求油区的经济发达。只有加速油地经济融合,共荣互惠,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富裕文明。油田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地方的发展也少不了油田的帮助。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油地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油地关系要走和谐发展与共赢的道路。尽管油地关系的发展道路上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但油地合作一定会给双方带来巨大的效益,双方加强之间的经济合作力度,处理好在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并在环境治理、社会基础建设、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拓宽合作广度和深度,也是衡量油地和谐关系的重要指标。
[1]张永刚,加强油地关系协调工作浅谈[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1):136-136.
[2]姚峰岭,新形势下做好新疆工区油地结合工作的认识[J].投资与合作,2013(4).
[3]周斌 李志刚,油地关系和谐度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观察,2009(7):165-167.
[4]石松平,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现代企业文化,2008(17):80-82.
(责任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