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态旅游、健康消费的重视,人们已经不满足于那些加以人工修饰的传统旅游,而是更倾向于原生态的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方文化。如何将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花垣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以促进花垣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扶贫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还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放缓等影响,急需产业结构转型。因此,本文提出花垣县应加强生态、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花垣县的竞争力,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花垣县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是花垣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花垣县矿业经济发展疲软,资源消耗巨大,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与之相比,生态文化旅游业能够使资源持续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融的一种新型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不断提高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潜在价值,对花垣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是花垣县后矿业经济阶段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收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另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和群众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优势,保住了青山绿水就能得到“金山银山”,从而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
(三)是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需要
花垣县总人口31万,苗族占77.3%,是一个苗族人口最多、聚居密度最大的“百里苗乡”。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民族文化逐渐变得边缘化,语言、服饰及苗绣、建筑、节日、文化等有民族特色的民俗风情,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消亡。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增强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从而自发的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四)是脱贫致富的需要
当前,花垣县有162个贫困村,4.7万名贫困人口,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276元,是国家扶贫重点县。该县底子薄,地理位置偏远、信息闭塞、山多地少等都成为扶贫开发中的障碍,传统的扶贫开发手段已很难使该县经济快速持续的增长。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带动餐饮、酒店、娱乐、旅游产品等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甚至在家门口就业,最后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花垣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交通便利。花垣县西与贵州省松桃县交界,西北与重庆市秀山县接壤,自古有“一脚踏三省”和“湘楚西南门户”之称,209、319国道和吉茶、张花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张家界荷花机场仅150公里,距铜仁凤凰机场仅120公里,湘西境内唯一的民用机场湘西里耶机场选址花垣,2017年可建成。
2.生态环境优良。花垣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花垣县境群山叠翠,风光秀美,森林覆盖率达53.4%。不仅有险奇峻秀的古苗河大峡谷、悬崖飞瀑的九龙山、一望无际的雅酉红石山、兄弟河沿岸风光带及旅游地产开发潜力巨大的紫霞湖,还有国家AAA 级“中国边城”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区、中国蚩尤古苗河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双龙”省级重点水利风景区、排碧寒武纪省级重点地质公园等四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景点。
3.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世外桃源般的沈从文“书里边城”茶峒,有中华人文三始祖之一战神蚩尤的苗族文化遗存,有明朝崇卫所遗址、乾嘉苗民起义古战场排搭扣遗址、苗疆烽火台、夜郎十八洞、卧大召巴代苗寨、川湘茶马古道、老寨蚩尤民俗村、龙潭古老话、世界苗族标准语音地吉卫,有苗巫苗蛊、赶尸文化、苗族特技、跳香会、“摸你黑”逗乐会、太阳会、樱桃会、“三月三”、“四月八”、“赶秋节”等,还有共和国第五任总理朱镕基母校国立八中旧址、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指挥所旧址、旧石器时代遗址以及富有教育科考价值的排碧中上寒武纪“金钉子”地质剖面等。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旅游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与之配套的“食、住、娱、行、购、游”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特色旅游产品较少,旅游规模不大,很难吸引游客,大部分是出差、过境或者接待游,少有旅行社把花垣县作为旅游路线。
2.资金和人才短缺。在资金方面,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政府投资,但是花垣县旅游业开发较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开发,资金缺口很大。在人才方面,缺“质”少“量”。花垣县属于边远地区,高技术、高素质的旅游应用型人才不愿过来,加上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的制约,旅游开发资金有限,高技术、应用型的旅游管理和技术人才极度缺乏。
3.品牌竞争力不强。一是生态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缺乏吸引力强、品位高、特色浓、知名度高的精品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民族村落的自然景观优势、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建筑没有很好的挖掘出来。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对品牌效应重要性认识不够,宣传方式相对单一。近年来,虽然花垣县开始注重营销,如“赶秋节”、“樱桃会”、“相约花垣”、微电影等方式拉动该县旅游需求,但影响力还远远不够。
4.旅游规划不科学。花垣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定位不够明确,在旅游业的开发、保护、建设和整理中缺乏现行意识和创新意识,加之领导个人的偏好性和随意性,整个旅游规划缺乏整体性、协调性以及持续性。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战略发展机遇。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以及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战略的实施,为花垣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2.精准扶贫的发源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将会为生态文化旅游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
3.湘西州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机遇。2011年12月28日,由湖南省旅游局主持,《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在长沙召开。通过对比分析湘西旅游地区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文化风情休闲较少,这对花垣县来说是个很大的机遇。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同质化严重。武陵山片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连片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很容易在区间内形成竞争,造成客源分流甚至行业间的恶性竞争。而且张家界的自然风光游、凤凰古城游、德夯民俗村游等都比较成熟,给花垣县的生态文化旅游带来替代性的竞争威胁。
2.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特别指出:“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所存在的失衡现象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威胁”。随着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并不断的失去应有的个性与特性。
3.旅游形象不佳。花垣是“两矿独大”的工业主导县,政府花精力最多的也是工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开发不够重视,即使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享誉中外,却无法抹去人们对花垣的矿难和环境污染的印象,这样势必会对该县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
三、花垣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一)制定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制定科学的规划,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统筹、调控、指导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花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身优势,顶层设计出具有地方特性、战略指导性、科学前瞻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的《花垣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以实现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生态文化旅游资金安排,用于编制旅游规划、项目科研、环评等相关工作,边城茶洞、古苗河、紫霞湖、蚩尤部落群、崇山老卫城“五大并强力助推花垣县边城茶峒工程”的生态文化旅游。
(二)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1.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花垣县开展的同建同治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要继续保持,并不断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美好乡村同建设的氛围。二是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旅游示范区、农业观光园。大力开发深度文化体验型乡村游、民族文化观光、歌舞表演、农业观光、城郊农家乐、民族节庆、民俗寻踪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家庭旅馆和餐馆,鼓励农民种养,满足游客原生态餐饮需求。
2.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强工业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建造。建造相应的保护设施,保障游客人身安全。二是加强工业旅游线路的设计。开发工业园区旅游路线,展现先进工艺、现代科技的魅力吸引游客。三是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具有花垣县特色的工业旅游产品,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工矿旅游产品。
3.推动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要加强民族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艺术形式,结合少数民族歌曲、乐曲、舞蹈、戏剧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二要提高民间文化修养,保存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三要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艺术人才整体水平。加强本地艺术人才的基础培养,有计划地输送有培养前途的艺术骨干进修,花力气引进艺术经营管理人才。四要鼓励原创作品。推出一批中小型自创的有花垣民族特色的舞台节目,包括歌曲、乐曲、舞蹈等,推出一台原生态歌舞剧。
(三)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1.旅游产品差异化。充分了解游客的旅游动机(调节身心健康、好奇探险、审美求知、社会交往、宗教信仰、商务),在开发和保护中挖掘原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内涵,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立足观光旅游,重点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以及商务旅游,开展富有特色的专项主题旅游(如节庆旅游、婚庆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红色旅游、美食旅游、农业旅游、矿业旅游等)。
2.形象差异化。明确定位花垣旅游形象,以优美的生态环境、浓郁的苗族风情、深厚底蕴的边城文化为基础,大打边城品牌和蚩尤品牌;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视察时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机遇,大打名人品牌,把花垣打造成红色旅游胜地。
3.服务差异化。为游客提供安全、温馨、卫生、周到的住宿服务;在交通上提供安全性和便利性;配备职业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导游人员队伍;建立品种多、档次高、质量好、风味独特又能满足游客需求的餐饮业;在旅游景点周围增设常规性的娱乐活动场所,创作独具地方民俗风情的文娱表演节目,兴办节庆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享受度。同时,对老弱病残采取差别化服务,提高每个顾客的满意度,增加顾客价值,提升旅游竞争力。
(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
1.创新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旅游人才引入体系,在人才的分配、使用、培训、考核、继续教育、晋升和发展等方面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与方法。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力与旅游服务等。完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旅游定点单位实行质量监督和理赔制度。加强旅游危机管理,建立旅游风险管理系统,防范未然。
2.创新旅游科技。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很有必要。如为“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设施及服务上进行技术创新。如建立集旅游咨询、预定、支付、售后反馈为一体的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还未游客提供很大的便利性。
3.创新融资渠道。在争取政策扶持(如国债专项基金、扶贫基金和山区开发专项拨款(含林业、农业、教育、交通等)的基础上可以寻求国际国内金融机构贷款、银行信贷以及民间资本,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
4.创新营销手段。一是广告营销。在利用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广告宣传的同时,还要从视觉、听觉、感受、行动等多方面对游客进行影响和引导。如招募游客拍摄微电影,推介花垣的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二是商品营销。加大对已有的绿色食品及土特产(摩天云雾茶、桐油、桃花虾、鸡血李等)、民族文化用品(民间剪纸、苗族花带、苗族领带、工艺交际品、苗族服饰、家织布、苗药、苗族石雕、木雕、民间银器工艺、民间木靠椅、竹器等)的政策、财政扶持力度,挖掘开发集地方性、文化性、艺术性、审美性和纪念性为一体的旅游商品。三是网络营销。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等手段,详细介绍“吃、住、行、游、购、娱”情况;利用网络进行广告、推销、咨询、预订、市场调查等,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四是市场促销。大量散发各种宣传资料、纪念品,如印制旅游宣传册、商品袋、纪念品等;在原有的节庆活动上开展更能体现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如苗族文化艺术节、蚩尤文化艺术节、赶秋节等。五是全民营销。鼓励和支持群众创新营销方式,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鼓励县内民众学苗语、唱苗歌、跳苗舞。在中小学课本中纳入苗族文化;在校服的设计上加入苗族元素。
(作者单位:中共花垣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