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群
摘 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一、美境创设体现情境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心理相容的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美的情境、美的氛围,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善于用真诚坦率、富有亲和力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用优美生动、充满感染力、新颖别致的导入谈话来吸引学生,创设或庄、或谐、或抑、或扬、或起或伏的氛围来带动学生,用猜谜语、做游戏、欣赏动画、引导学生随文本做律动、用钢笔击节奏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励学生,使学生一上课便如沐春风,产生乐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教学《咏鹅》这首诗时,教师先请学生进行一次趣味猜谜活动:“头顶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脚蹬红鞋子,口喊小号子。”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到最佳状态。接着,教师又用声情并茂的朗诵和态势语,再现古诗意境。继而放轻音乐引导学生反复美读、吟诵这首诗,在诵读中营造出迷人的意境,使学生读着读着仿佛亲耳听到了鹅的叫声,看到了鹅的美丽姿态。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模仿鹅仰着脖子朝天高歌的姿态,做着一会儿浮水、一会儿拨水的动作表演读,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目的。
二、美文感知体现思路美——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感知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写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本实际上就是揭示文章思路的过程,只有按照审美规律从文章整体入手去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文章的思路美,从而获得审美感知。例如: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师采取了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目聆听——多媒体画面展示、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默读课文,想象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美丽景象这一教学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走近美——感知美——想象美,调动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审美感知。
三、想象——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高年级学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很高,对美的鉴赏力不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推敲——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而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并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秀丽多姿的桂林山水的强烈情感。
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告诉我是鼻子碰扁的原因)这含意深刻而又不失幽默的话,既表现了鲁迅处境的恶劣,又暗示了他藐视反动势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美的东西比比皆是。我们要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美育教学方式,打开语文教学“美”的闸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成为创造美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
[2]闫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