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总监 景朝阳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综述(2016年11月)
文 /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总监 景朝阳
近期,国家不断出台养老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全国老龄办等25个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身心特点,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民政部等11个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提出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将城镇中废弃的厂房、医院,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办公楼等,整合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等养老服务设施。这些政策利好,使得目前进军养老产业正逢时。
1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该委社会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要全面放开市场,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养老服务业,通过公平竞争提升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郝福庆说,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必须首先扩大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把养老服务市场做大、做强、做精、做好。做大,就是降低准入门槛,让各类市场主体进得来、留得下、能发展。做强,即引导跨行业、跨区域整合兼并,支持服务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做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便利化服务。做好,是指政府一方面不越位,一方面兜住底线、加强监管。
民政部福利司副司长孟志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有效减少养老服务供需错位的矛盾。与地方政府协调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资源,将其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等。
近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世界社会保障峰会上谈到了中国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基金要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适时出台渐进性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完善个人账户制度,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要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目前医疗保险已实现全覆盖,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将剩下的1亿多人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统筹城乡,整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使社保制度公平地覆盖到每一个人。
尹蔚民强调,社会保险制度要有灵活性和包容性,从筹资机制到待遇给付要有合理的安排。养老保险保持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要采取4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提高统筹层次,二是养老保险基金要投资运营,三是适时出台渐进性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四是完善个人账户制度。
近日,保监会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开展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且须始终维持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应根据投资组合开放频率和组合资产整体变现能力,在投资组合说明书中明确投资组合的开放频率以及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等另类资产的投资比例。
《通知》指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仅限于对冲或规避风险,不得用于投机目的。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资金参与股指期货,应符合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以及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相关规定。
《通知》要求,80%以上的投资组合资产投资于流动性资产的,为货币型投资组合。货币型投资组合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不得高于投资组合资产净值的35%,但发生巨额领取、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领取投资组合总份额20%以上或者连续5个交易日累计领取投资组合总份额30%以上,以及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管理人之外的因素导致正回购比例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除外。
据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该比例将达到28%,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养老目标是“城市日间照料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50%,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到45张”,即到2020年我国养老床位数量应在800万张以上,目前国内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约26张,城市日间照料社区覆盖率70%,农村覆盖率为37%,整体床位缺口高于200万张。
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预计,我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从目前的2.22亿增长到2050年的4亿多,并长期保持在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3上下。2030年或将是我国老人数量多过少儿数量的拐点,我国将有26个省出现人口零增长。《报告》指出,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老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进而导致针对不同类型养老群体的细分产业上机会与挑战并存,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将向“城镇多、女性多、失能多、学历高、消费水平高、空巢多、丁克老人、康复医疗”等方向发展。其中,具体还表现在高龄化严重、未富先老、空巢老人比例高、失智、失能人员比例高等问题。
从供给层面看,要扩大养老供给总量。比如:从完善养老服务设施方面,包括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实施社区无障碍环境改造以及综合发挥多种设施作用等。从增强老年人养老消费能力方面,通过建立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和护理补贴“三大补贴”制度,扩大老年人优待范围和水平等;对于供求不平衡问题需要调结构,优化养老服务结构。可从优化体系、促进融合、提高信息化水平、丰富服务内容等方面着手优化。
对此,应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大众化发展、促进机构养老的特色化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并提升养老服务内容,由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陪聊等日常生活照料提升到康复护理、健康心理、法律援助等专业性服务。
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存在三大瓶颈,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不清楚,导致企业观望,如果金融市场不开放,资本就不愿意进入。其次是模式问题,做养老健康的企业多在亏损,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资金受到政策和机制的制约,同时要对接很多的部门。另外,专业人才也很缺乏。我国现有护理人员总量与老龄社会需求量相差巨大,缺口至少数百万,农村和基层护理人员短缺更严重。
对此,我们要全面发力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虽然我国初步建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但包括核心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及正在推进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负担过重,从2000年统一规范成为企业年金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准备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规模尚小,支撑作用还没有显现,以养老为目的个人自主自愿参加的储蓄性养老保险整体保障水平仍相对较低。
建议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丰富养老保障的形式和渠道。在许多国家,以个人为主体自愿参与的个人养老保障计划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养老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养老资金的来源问题,一个是养老需求的满足问题。因此,要围绕这两大问题做文章,不断进行养老模式的创新。还有养老服务机构、“互联网+养老”、健身娱乐、旅游等多个领域、多项课题值得研究,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深入挖掘。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社会养老保障压力与日俱增,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有效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由之路。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广泛的普遍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迫切需要在普遍性基础上提高整合度。老龄社会学强调社会养老保障研究的整体性和全面性,这为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整合思路提供了启示。
近期国家不断出台养老的相关政策:一是部署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身心特点,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增强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三是提出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将城镇中废弃的厂房、医院,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办公楼等,整合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等养老服务设施。四是提高养老保障的门槛,明确开展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且须始终维持不少于5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五是全面放开市场,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养老服务业,通过公平竞争提升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