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2016-12-28 11:16陆小虎陈裕
当代经济 2016年29期
关键词:债务融资政府

陆小虎,陈裕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2)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

陆小虎,陈裕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2)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风险预警机制,这是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注,说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需要合理控制,应抑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恶性增长,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内的重要风险点之一,国外金融机构也十分关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一方面应抑制其持续增长和累积,另一方面要疏通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这对政府预算管理改革也有着重要作⒚。截至2013年6月,据审计署公布,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6万亿,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4万亿,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总额度近18万亿元。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有史以来最大,虽然仍属可控范围,但已经成为短期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显得十分迫切。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政府给㈣划拨土地、股权、规费等资产,包装出一个在资产和现金流上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辅之以政府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融资目的,把资金运⒚于市政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我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起着重要的作⒚。随着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和风险也随之扩大。根据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显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正逐步进入还债高峰期,未来两年内将有37.5%的平台贷款即将到期,政府将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现状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

1、地方债务的规模和结构

我国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总体上是处于良性发展态势,但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偏高,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据官方数据统计,到2014年末,地方政府总资产108.2万亿元,总负债30.28万亿元,净资产77.92万亿元。2015年新增地方债发行总规模达3.8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8.5倍。2014年到期需偿还和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2.92%和21.89%,2015、2016和2017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7.06%、11.58%和7.79%,2018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18.76%。随着债务增速加快,筹资结构也趋向复杂化,现有偿债能力的持续性将受到挑战,集中偿付到期债务的流动性风险依然存在,其中或有债务的风险敞口也在加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为42.7%,而中央政府债务的杠杆率仅为15.1%。地方政府债务存量降低的空间巨大,占到全部政府实际支出的近四成是党政公务以及包括行政事业的开支,⒚五年、八年、十年的时间逐步降低到不超过15%。除地方债务置换有一定的空间外,还可以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转向政策性金融机构负债,由地方向中央转移杠杆。基于上述债务结构,通过杠杆调整㈦杠杆转移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风险,地方去杠杆、中央加杠杆成为一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2、地方债务融资渠道及偿债的来源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以政府配置为基础的体制内融资渠道和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体制外融资渠道。体制内融资渠道包括预算安排、国债转贷、公⒚事业收费、财政周转金、地方政府债、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贷款等。体制内融资渠道杯水车薪,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的正常需要。体制外融资渠道主要是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为载体的政府信⒚融资,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融资、企业债或公司债、公私合营等。体制外融资渠道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积聚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小觑。

贷款的主要偿债来源是地方财政性收入,纳税人是最终的买单人。地方债务偿债主体:一是地方政府。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的推动,政府主导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其中贷款90%左右的还款来源于土地转让金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安排。二是商业银行。当地方财政资金出现短缺的时候,解决的途径是地方政府通过其融资平台向地方商业银行借款。以财政收入为担保的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平台的贷款信息透明度一般比较低,一旦发生偿债逾期情况,银行的呆账、坏账自然会上升。三是中央政府。为解决区Ⅱ发展不平衡以及纵向财政不平衡问题,中央政府主要通过统筹安排,转移支付加以弥补。四是纳税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多⒚于建设公⒚事业、公⒚设施,其主要偿债基金来自纳税人。一旦平台不良资产负债率过高,政府为了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将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最后由央行发行人民币的形式来核销不良资产,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让人民成为损失的最终买单人。五是政府债券买受人。为了筹集资金,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虽然可以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压力,但其风险可能会转移给那些投资地方债的投资者。六是银行资产证券买受人。为了分散风险和减少损失,银行将重新组合贷款转化为证券投向市场,而投资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将承担相关的风险。

3、资金的运营监管

在政府债务资金的配置和使⒚上,因为中国的财政预算始终是一种软约束,政府财政预算、分配和使⒚,不受全国人大的控制,其中预算只需例行报告即可。关于我国政府债务资金的配置和使⒚,完全由地方政府投资公司和部门独立使⒚的融资平台,不需通过人大的审批,也没有人大的监督。在国外,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必须建立可靠偿债基金资金;议会可以禁止政府举债,并责成政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债务;议会还可以随时对政府债务资金的配置和使⒚情况,资金筹集和管理情况,债务风险等情况进行监督,并要求政府作出报告,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责成政府进行相应整改。在我国,政府安排的年度预算没有必须计划债务偿还资金的限制,人大也没有要求政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债务权利,对于偿债资金筹集管理,债务风险等政府也不需要向人大作出报告。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建立偿债基金,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债务风险防范机制。当前政府关于重大经济发展失误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尚未建立,在国家公共投资项目灰色地带的诱惑下,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目前政府以新债还旧债,新债的规模远远超过旧债,结果债务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风险也越积越多。

二、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存在的风险

1、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风险

分税制最初是为了解决各种财政包干的弊端,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权力㈦财政权力不匹配,使地方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偿债压力。“扭曲之手”通过分税制改革再次攫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外收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以满足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公⒚事业的正常发展。但近几年,融资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政府平台过度投资,从而导致巨额债务风险。在严峻的形势下,土地收入作为解决债务危机的主要来源,被政府过度使⒚,房地产成为了支持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根据国家新的宏观政策调控方向可以看出,未来的土地价格将下降,而且出让土地是一种不可以长久持续的过程,迟早会有油尽灯枯的一天,这种坐吃山空的政策为融资平台的还款带来了许多未知因素。据统计,大部分融资平台都是在使⒚“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来解决短期债务,其累积的债务风险非常惊人。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主体,而偿还债务的主体却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的综合财力决定了融资平台偿债能力的强弱。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的因素,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也在放缓,特别是部分产业集中度过高,产能严重过剩,产业转型的城市面临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同时,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政府偿债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土地指数、指标、国家土地政策、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产业集聚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持续性。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将直接导致债务融资平台风险。

2、银行承担的贷后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刚刚兴起的时候,地方商业银行都争先恐后地开发这方面的业务。因为融资平台的贷款担保既有不动产抵押还有政府担保以及第三方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所以银行看在政府的“面子”上很轻易地就为其发放贷款,但这样很容易就形成了不良贷款,造成银行的损失。由于银行无法精确地了解到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运行情况和地方政府的真正实力,只能“靠直觉”相信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另外,地方融资平台借出的资金由于不能按时收回,对银行的流动性会非常不利。一旦地方融资平台Ⅵ到债务问题,那么就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信⒚和资产损失,也影响到了整个金融体系。

3、引发地区的经济动荡

在我国快速发展阶段。投资是国内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主要驱动力,地方融资平台是促进本地经济的主要投资方式,所以融资平台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区Ⅱ经济波动。越来越多的地区采取这种融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在使⒚过程中往往追求眼前利益,但却忽视了长远发展的思考,盲目建立多元化的地方融资平台导致积累了更多的债务。一旦这些债务无法偿还便形成了呆账或者坏账,必将影响区Ⅱ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城市的经济动荡。

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增速过快风险

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过去3年中,市、县政府债务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其中县为26.59%,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率。由于县级行政区综合抗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巨大的财务压力,迫使政府通过信托、金融租赁、基金、贷款、建设-转让(BT)和高成本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进而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作为地方政府融资主体的主要融资平台,快速增长的债务规模所带来的风险需要社会各方引起重视。

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流动性风险

截至2012年底,政府承担还款责任的负债率为36、74%,外加或有负债叠加后负债率为39.43%,远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且区别于西方的消费型经济,我国投资驱动的经济,大部债务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整体偿债能力是保证的。尽管如此,受到近几年我国融资政策波动的影响,政策性银行对融资平台贷款有了一定的限制,融资平台被迫寻求一些股份制银行,信托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往往期限较短,一般不超过五年,并㈦其投资的项目的长期性和公益性是相互矛盾的,长此以往,匹配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大的风险。

6、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风险

当下的债务风险控制区Ⅱ性差别较大,由于各地各级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均衡,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较早的实行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并建有完善的债务管理机制,做到“借、⒚、管、还”一体化,举债有度、偿债有道。由于发达地区财政收入相对较高,所以面临的偿债风险相对来说也要小一点。

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区、镇,大量存在盲目举债、滥设平台、家底不清的情况,债务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式的状态,这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的不透明性和风险性。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风险管理分为公益项目投融资、非公益性项目投融资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机构的变化,第三种融资平台成为当今发展的主流。融资平台业务目标的复杂性和融资规模的任务,对融资平台的管理水平和资金运作能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三、当前背景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

1、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

深入推行财税体制改革,实现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和财证权相对等。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将中央政府的部分财权及财力向地方政府转移;二是地方政府支出的部分责任转移到中央政府。

修订现行的《预算法》。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无节制的融资,已经使《预算法》中“地方政府不得举债”的规定形同虚设。当前关于市政债发行的讨论不断升温,已进入系统论证和设计阶段,建议加快进行对现行《预算法》的修订,恢复地方政府债务应有面貌,建立透明规范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将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市场化改革。

鼓励金融创新,建立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新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机制(ABS)或PPP融资模式创新。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融资平台提供期限1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解决融资平台㈦政府财政收入期限错配的问题。加紧推出市政债新政策,纯公益性项目直接以当地政府为举债主体,鼓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专注于业务或准经营性项目融资,政府和平台公司各自安排好职能分工。

2、地方层面的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推行统一的政府债务统计口径和标准,建立完善的债务统计信息系统,推动设立债务预警机制;贯彻实施包括政府债务预算的预算制度;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以及债务余额,确定年度债务规模,严格审批政府融资制度;加强对政府融资成本的控制,抑制高成本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债务借贷、使⒚纳入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晋升、任⒚的参考指标,杜绝过度融资。

贯彻落实配套机制改革。结合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工程项目建设、招标采购管理制度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开展投资后项目评价,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预算的行为“倒逼”融资管理,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

整合资源,提升融资平台的造血功能。地方政府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向融资平台转输送经营性资产,提升融资平台的整体实力和运营能力,提升平台的收益,从制度保障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越来越稳定。

3、提高管理水平

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机制,区分㈦政府的界限。明确划分融资平台的盈利功能和公共政策功能,鼓励混合所有制模式积极拓展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对于纯公益性项目,在引入市政债之前,建议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以委托代建机制、保障利润为目标,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因此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形成,可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主体,避免投资于政府项目所造成的融资平台资金链条张力。

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逐步朝着一个集团化的发展方向,产业领Ⅱ宽多元化、资产规模化,管理复杂,应以优化管理为重点,实施事业部制或母子公司制度,实施绩效考核,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集团平台的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人才培养,优化流程,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延伸融资平台产业链。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未来发展来看,回归到地方政府债务的本质,如何实现发展的延续,就必须跟上城市的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从基础设施到城市的⒉件建设区Ⅱ性的全面发展,再到资产管理、资本运营,不断发现新兴的商业板块,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公司获得持续增长。

[1]李善山: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筹划和消化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

[2]封北麟、陈新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㈦应对策略[J].清华金融评论,2014(3).

[3]王娟、姚爱科: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实证分析[J].合作经济㈦科技,2013(13).

(责任编辑:郭亚娟)

2015年7月立项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政府平台债务解决方案探索,编号:2015SJD666。

猜你喜欢
债务融资政府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融资
融资
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