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飞
推动智库期刊转型,促进学术期刊发展
马博飞
2016年3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化》编辑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库期刊沙龙活动。此次活动由《全球化》副主编王晓红主持,邀请了《改革》杂志主编王佳宁和《财贸经济》编辑部原主任王迎新两位业界知名专家,就“如何办好学术期刊”的主题进行了讲座与讨论。
一、新型智库建设和期刊转型
王佳宁主编针对“新型智库建设和期刊转型”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以来,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究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王佳宁指出,目前各界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认识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误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建立了很多新型智库,而实际上不足300家。因为大量的研究机构不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甚至并非实体研究机构。二是没有认识到新型智库要有独立观点的发布。新型智库的典型特征不是跟进和解读,而是要有独立观点发布,其研究成果能够影响公众预期。
王佳宁认为,智库期刊转型问题包括如何转型、转型的标准和转型的效应三方面。第一,智库期刊要坚定服务中央决策的办刊方向,选题要兼顾学术层面和政策层面。第二,要重视针对性研究、储备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针对性研究的选题有两个主要来源,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文献、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社会现象;前瞻性研究主要针对相关规划,如在全球化背景下解读“十三五”规划、在国际化背景下研究如何借鉴国外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储备性研究要求对一些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第三,期刊转型要以传播正能量为导向,满足社会需求,考虑文章转引情况的同时,还要注重同行期刊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王晓红副主编用“新、实、专、准”四个字来概括王佳宁主编的主要观点。“新”指智库期刊要突出创新性;“实”表示每一项选题策划要落到实处;“专”即专业化,智库期刊肩负学术和政策层面的双重功能,要在某一专业领域起到引领作用;“准”则是指对政策的把握要准。
二、办好学术期刊的四要素
王迎新主任针对“如何办好学术期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介绍了目前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学术期刊的定义、本质、特点和功能,重点强调了搭建学术平台的四个支撑,即编者、作者、读者和评者。第一,编者是学术期刊的主导,尤其是主编,起着指导思想的关键作用。《财贸经济》自创刊以来,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的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权威性、理论性、可读性、实践性的办刊特色。此外,编辑是编辑部的主力军,也是办好学术期刊的关键因素,要注重学者型编辑的培养,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编辑技能,强调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第二,作者是学术期刊的主体。一方面,自然来稿要慎重筛选,细致审稿;另一方面,要主动争取优秀稿源,建立稳定的作者团队。第三,读者是学术期刊的推动者,需重视读者的反馈意见,并主动征求读者的意见。第四,评者是学术期刊的监督者,可以保证期刊的政治方向、创新性、差错率等不会出现问题。评者的监督对办好学术期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这四个要素彼此具有联动关系,办好学术期刊,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王晓红副主编认为,学术期刊的严肃性首先表现在它的规范化上,包括文章格式、标点、语法等最基本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学术期刊的研究方法应博采众长,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化发展方面,要开拓与国际学界的交流;此外,责任心是办好学术期刊非常重要的基础,要求每位编辑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