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权 威 观 点·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6年9月以来,国际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未来35年全球经济将缓慢增长
德意志银行2016年9月9日称,未来3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十分缓慢,由此造成的经济、社会及政治等各方面挑战,都将让决策者力难从心。未来30年通胀率和债券收益率将上升,与过去35年截然不同。该报告内容被债券交易员作为在固定收益市场卖出的理由,推升债券收益率至数月来首见的水平。这份年度报告主张,所有在过去35年推动全球增长及房地产上涨的因素正渐渐消退。从1980年到当今主导经济、政治和资产价格的世界秩序将发生改变。当前的周期已持续约35年,所以下一周期有可能也持续这么久。投资者、政界以及央行人士若是以过去35年的情况来推论未来表现,可能会犯下最危险的错误。
德意志银行认为,未来35年的经济主题将包括:实际增长率下降、通胀上升、国际贸易减少、对移民管控更严格、企业获利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下滑,以及债券实际回报率为负。
(二)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6年9月21日将2016年和2017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估分别下调至2.9%和3.2%,之前预估分别为增长3.0%和3.3%,并表示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OECD将美国2016年和2017年GDP增速预估分别下调至1.4%和2.1%,之前预估分别为增长1.8%和2.2%;将欧元区2016和2017年GDP增速预估分别下调至1.5%和1.4%,之前预估分别为增长1.6%和1.7%。OECD将日本2016年GDP增速预估从之前的0.7%下调至0.6%,将2017年增速预估从0.4%上调至0.7%。将英国2016年GDP增速预估从之前的1.7%上调至1.8%,将2017年增速预估从2.0%下调至1.0%。
OECD表示,英国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预计发达国家经济将进一步走弱。因为低利率,金融稳定风险有所上升,目前发达国家债券中逾35%为负收益率,表明货币政策已给市场带来了扭曲,建议美联储应逐步加息。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维持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不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10月4日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分别为3.1%和3.4%,与该机构2016年7月份的预测值一致。报告认为,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令人失望,抵消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好于预期的表现,因此IMF维持增长预期不变。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预期较7月份的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至1.6%,IMF维持明年经济增速预期1.8%不变。其中,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为1.6%和2.2%,较7月份的预测分别下调了0.6和0.3个百分点;欧元区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1.7%和1.5%,较7月份预测值均上调了0.1个百分点。报告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上调0.1个百分点至4.2%,高于2015年4%的增速,这也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6年来经济增长首次提速。报告维持明年4.6%的经济增速不变。
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认为,全球经济仍面临下行风险。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多数国家贫富差距加大,这将加剧反贸易、反移民情绪的升温,进而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如果各国不采取坚定的促增长措施,全球经济将面临持续低增长风险,对经济和政治带来负面影响。
报告呼吁发达经济体央行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强调各国应加大对教育、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推进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劳动参与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从而提高生产率和潜在经济增长。
(四)全球化的倒退是一个“严重风险”
IMF总裁拉加德2016年10月6日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政策议程表中表示,全球化的倒退是一个“严重风险”,应通过继续推进贸易一体化来加强全球合作。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重要性一如过去,在这种时刻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倒退,是一个严重风险。在越来越多极化的世界,很难达成广泛参与的多边协议,但多边协议带来的收益却是巨大的。鉴于许多国家的政策利率接近或达到了利率的有效下限,财政政策可以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包括在有财政空间时进行额外公共投资,使税收优惠架构更加有效和公平,以及解决私营部门债务积压和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拉加德认为,尽管部分经济体显现复苏增强的迹象,但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令人失望,同时预期的复苏将主要由新兴市场驱动。决策层应采取行动,并均衡利用所有政策杠杆组合来重振需求,提高生产率,并且确保科技和全球化带来的收益能够更加广泛地得以共享。
(五)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且不均衡
IMF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2016年10月8日发布第34次会议公报称,全球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且不均衡,预计明年经济增长仅将小幅回升,主要由新兴市场经济体带动。
公报指出,一些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和抗冲击能力已经改善,金融市场的近期风险已基本缓解。然而,全球需求增长缓慢,并且依然存在产出缺口;全球贸易、投资和生产率增长减缓;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中期金融风险上升。在这一背景下,经济前景依然疲弱不振。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暴露了潜在的结构脆弱性,各种风险进一步损害了潜在增长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前景。发达经济体生产率增长减缓,并且仍然面临危机遗留问题;一些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目前正在进行的调整和存在的脆弱性带来了挑战;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出口国造成影响,这些因素继续拖累经济前景。总的来说,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高企,长期以来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好处。然而,经济前景越来越受到封闭型政策的威胁,包括保护主义的抬头和改革的停滞。IMF将致力于设计和实施有关政策,解决那些被时代甩下的人担心的问题,并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中受益。
IMFC主席、墨西哥中央银行行长卡斯滕斯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议呼应了IMF总裁拉加德所称的全球经济增长“太慢、太久、惠及太少”,许多讨论均与此相关。
公报指出,IMF更加坚定地承诺,将致力于实现强劲、可持续、具有包容性、有利于创造丰富就业机会、更加均衡的经济增长。IMF将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在一个国家内部实施,也在各国间联合实施。增强有关政策,以提升信心和抗冲击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并确保所有社会成员都有机会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中受益。鼓励那些受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严重影响的国家推进政策调整。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化会对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IMF将避免采取竞争力贬值措施,并且不将汇率用于竞争目的。IMF重申,将致力于清晰地沟通政策态势,并抵制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IMF将加强对维持经济开放和重振全球贸易的承诺,以此作为促进全球增长的关键手段。
(一)IMF称中国需要加速改革并建议逐步停止制定经济增长目标
IMF 2016年9月26日发布《2016年中国年度磋商报告》并举行记者会。报告称,中国在诸多领域的改革已取得进展,近期看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但中期前景日趋疲弱,需要加速改革,尤其是需要解决高企的企业债问题,以及停止信贷和投资刺激,并接受经济增长放缓现状等。报告建议,中国应逐渐停止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已在货币政策框架、财政框架、城镇化、去产能等诸多领域的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但改革进展仍然不均衡,特别是企业债高企、信贷投放持续攀升、金融体系风险增加、一些资产价格(如房价)存在过快上涨的倾向等。
IMF驻华代表处高级代表席瑞德表示,IMF在过去就建议中国应从制定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点位过渡到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区间,但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逐渐停止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因为如果经济潜在发展增速不及目标点位,政府就有可能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对中国来说,刺激经济就意味着投放过多的信贷和依靠投资拉动,这会进一步增加债务负担。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只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而不是制定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近几年中国信贷增长强劲,但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后每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新增信贷规模是金融危机前的三倍,这说明信贷投放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在下降。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在遏制信贷快速增长和国企改革等关键领域的改革进展仍存在差距,即便短期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但经济的脆弱性持续上升,中长期发展前景趋弱且风险有所上升,需要加速改革,特别是在关键领域采取更有针对性、强有力的改革措施。
(二)IMF总裁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主要贡献者
IMF总裁拉加德2016年9月28日表示,尽管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但发展中经济体前景乐观,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中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表现仍很抢眼。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疲弱,尽管美国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复苏,但仍面临一些反复,IMF今年多次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欧洲经济表现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银行业都面临高负债压力。日本经济虽有小幅反弹,但如果想保持增长动能,还需作出重大改革。
拉加德强调,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相比之下表现抢眼,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中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依然保持较高经济增速。除此之外,拉加德还强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性,呼吁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实施结构性改革,协调各国政策,实现包容性增长。
(三)IMF维持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IMF 2016年10月4日在华盛顿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维持了2016年7月对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6.6%和6.2%的预期,肯定中国经济为可持续增长进行的转型,提示注意信贷扩张的风险。
报告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顺利实现以消费和服务为导向的更加可持续的增长,对世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布斯特费尔德认为,中国需要警惕信贷增长过快,特别是影子银行的扩张可能在中长期对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所有这些中国经济向消费和服务型转变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需要尽快解决内部失衡问题,否则可能在未来造成风险。
(四)亚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的近期研究表明,尽管受国内外压力持续拖累,但中国上半年的经济表现仍高于预期,加之采取了刺激措施,这些都将使中国2016至2017年的经济增长略高于预期。在其年度旗舰经济报告《2016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版》(下称《展望更新》)中,亚行预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6%,略高于3月份预测的6.5%,2017年的增长预期则由此前的6.3%上调至6.4%。
亚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表示,中国经济仍有望实现政府设定的6.5%至7.0%的年均增长目标。继续实施结构性改革有助于中国应对多方面的风险,包括出口需求持续疲软、制造业投资减少和资产价格泡沫等风险。2016年上半年的表现得益于政府基础设施支出增加、零售支出强劲和宽松性货币政策,该政策有助于增加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的支出。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0%,与上年同期相比,占GDP的份额提高了1.8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仍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然而,工业和出口等仍然面临下行压力,而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有所放缓。食品成本增加,消费物价上涨,而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一方面反映出政府在转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另一方面则源于大量投资者在全球经济不明朗的形势下选择了美元。
《展望更新》指出,面对持续的经济再平衡和全球需求疲软,投资增长将被进一步削弱,信贷增长放缓,制造业支出持续走低。为应对上述问题,政府可能会进一步采取经济刺激措施,以推进基础设施的发展。消费支出将继续拉动GDP增长,但这有赖于居民储蓄率的进一步下降。随着价格管制的取消和服务成本上升,预计2016年的通胀率将上升到2.0%,高于3月预测的1.7%。报告称,2017年的通胀率可能进一步缓慢上升,但仍在政府目标上限3.0%以内。过去五年,生产者价格持续下滑,但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先稳后升,预计2017年生产者价格将有所回升。
鉴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和放松信贷的风险水平相对较低,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措施能够提供更大的空间来刺激经济。《展望更新》建议,政府应谨慎实施经济刺激措施,防止信贷过快扩张和房地产价格泡沫,因这些因素会危及银行资产的质量。
责任编辑:沈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