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石菲
科技创新
文|本刊记者 石菲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土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成果。
而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助力,更是对国家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在十三五规划中也将科技创新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中提到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规划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在科技创新的领域方面,报告中提到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
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知识创新的核心科学研究,是新的思想观念和公理体系的产生,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的价值实现,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管理创新既包括宏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也包括微观管理层面上的创新,其核心内容是科技引领的管理变革,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所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文化基础,没有新的理论学说和公理体系,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为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管理创新则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微观与宏观环境。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而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是社会进步的“软件”,它们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向2030年,在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网络空间、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海深空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种业自主创新、健康保障等领域,抓紧遴选启动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
2016年1月11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题为《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报告时说:“这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要尽快编制实施方案,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分批次有序实施。” 万钢表示,要从加快重大专项实施及成果产业化、论证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部署实施重大研发任务,强化引领型发展的科技支撑。
万钢介绍了2016年科技工作总体部署,重点推进10项任务:一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实施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二是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激励大众创新创业;三是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四是加快部署实施重大研发任务,强化引领型发展的科技支撑;五是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增强创新驱动源头供给;六是实施新一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七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八是深入落实促进成果转化法,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九是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十是完善创新治理机制,推动政府职能有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创业创新风暴席卷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也成为探索中国未来发展新引擎的国策高度。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尝试如何将这一政策真正落地,让创新创业能够开花结果。特别是对于科技创业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的政策支持。
一个创新的想法变成产品,再变成商品,直到产生价值,需要一个涵盖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市场交易、金融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生态圈。而科技创新的本质要回归实体经济。政府鼓励创新,应把重点放在技术创新而非简单的商业模式创新上,通过技术创新,借力互联网+,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首先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一直是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一大阻碍。各地开发区应通过对投资、金融机构偏好及产品、服务特点的了解,帮助融资供需双方进行匹配、对接,提高融资成功率。
其次,要搭建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圈,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完整的科技企业孵化链条建设和科技创新产业链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帮助科技创新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