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禄
摘要:指出了林地作为林业生产的基础,林地的结构与质量关系着林业三大效益发挥。根据平和县林地管理现状,对该县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问题产生原因作了探讨,提出了加强林地管理的对策,以期为促进该县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地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90-02
1 引言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庞大的生物量与复杂的空间结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森林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而林地是森林的基础。琯溪蜜柚是平和县的支柱产业,几十年来全县大力发展种植琯溪蜜柚,充分利用了农地、林地和“四旁地”,果树林面积占林地面积1/3。大量的砍伐开垦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随之产生水土流失等问题,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影响了水质。因此,该县迫切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加强林地管理,促进林业向生态经济型发展。
2 平和县林地资源概况
平和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辖10镇5乡、1个农场,土地总面积23.2万hm2,山地17.3万hm2,耕地2.4万hm2,林地面积17.9万hm2,其中生态林面积5.7万hm2,水果林面积6万hm2,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巨尾桉2.9万hm2,森林覆盖率69%。2011~2015年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县政府和县林业局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植树造林、重点发展油茶产业、非规划林地造林、巩固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严格控制林地逆转、管严生态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等,力争林地保有量在17.9万hm2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占用林地面积每年控制在333.33 hm2以内。虽然如此,林地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3 平和县林地资源问题分析
3.1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失衡
任何没有节制的砍伐都会给林业带来损失,以往林业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进行经营,使得林地利用过程中过分看重经济效益,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没有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开垦林地,种植果树林木,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洪涝灾害的抵抗力也被削弱,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
3.2 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管理机制体制不完善,当前存在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权责不明等问题。同时,由于林业系统中相当一部分的管理、执法机构和人员开支长期未纳入财政预算,主要靠项目管护经费支撑,导致管护资金短缺,管护工作滞后,管护效果不佳。林业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在林业行政执法方面存在较大空位,缺乏单独的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如法制办、林业行政执法大队。加大财政投入,改革林地资源管理体制,转变林业部门职能,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3 林木权属不明确,经济建设征占用林地问题突出
区域内有部分林木权属不明确,林业部门管理的林木和非林业部门管理的林木相互交错,集体所有的林木和个人所有的林木相互交错,有些林地边界区域的林木也存在纠纷。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工业园区建设、采石采土等征占用林地,存在未批先占、少批多占、未批也占现象,虽然林业部门加强管理,但由于林木权属界定困难,乱占林地现象还是存在,在申请采伐级抚育措施时也存在较大干扰因素。
3.4 生态林地保护力度有待加大
以往受经济利益驱动,改变生态林地原有的功能,占用生态林地种植蜜柚和巨尾桉,虽然林业部门加强管理,加大处罚力度,但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占用生态林地发展经济林、用材林现象时有发生,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切实实现商品林与生态林分类经营的目的。
3.5 林地资源管理科技含量不高
林地资源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关联复杂,从基本图的制作、各类数据的提取、资料的使用与归档到日常的管理等工作都相当繁琐。目前,平和县林地资源管理仅实现了林业原始图件数字化后形成矢量图形文件存贮于计算机中;林业二类调查数据、公益林数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仅限于单机版的静态查询,全县森林资源数据联网及动态查询更新还是空白,由于相关技术配套滞后,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低下,这对于林地资源监督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4 解决林地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4.1 重视林地保护利用法律法规宣传
当前,我国在林政资源的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许多的法律条款,覆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市场的不断扩大,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人们法制意识的淡薄,平和县群众普遍认为种植了蜜柚的地不是林地,只有生长用材树种的地才是林地,并认为种植蜜柚关系群众生计,理所当然,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有关林地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①要求相关宣传部门定期定点到基层宣传林地资源管理及保护等知识以提高民众意识,可创建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当地林业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更新,通过制作林业资源保护为主题的影展及图片展示等活动,提高民众对参与资源管理的认识。②树立典型,对于林地资源破坏情节严重者进行曝光并进行惩处,以起到警示作用。此外,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执法的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使得每一项法律法规都能够落到实处。
4.2 完善林地监管机制
完善林地监管机制。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相关专业模块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加代码库等。利用林业新技术,基于遥感影像和GIS 技术对较偏远地块林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建立林地资源数据库,健全林地档案,提高林地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建立林地防火预警机制,发挥林地防火监测视频系统作用,建立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定期演练林地扑火,防范重大林地火灾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林地资源管理效率。各乡镇领导心中要有林业,要保证乡镇林技员充足的林业各项工作的管理时间。严厉打击无证采伐、超强度采伐、越界采伐、串树种采伐等现象,做到伐区检查的全覆盖。对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的行为进行严惩,确保林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安全,降低林地资源的损失。
4.3 确保林地面积只增不减目标的实现
林地面积是国家生态红线的主线之一,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底线,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管理林地红线,确保林地面积只增不减目标的实现。一是严格执行《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础上,对林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严管数量,明确后果责任,对侵占林地、损毁林地、蚕食林地等破坏林业资源行为,必须坚决打击,依法严惩,最大限度减少林地流失。二是强化林地定额管理,严格审查审批程序,加强林地执法检查,杜绝未批先占,严管用途,依法依规进行林地征占用审批。协调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的需经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先行批准。三是建立考核各乡镇的《林地资源保护与发展年度目标责任制》,将林地资源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配备人员,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林地保有量和提高林地覆盖率。四是结合林业“十三五”规划,在新一期林地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林地变更工作中,完善林地资源数据,更新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提升林地管护效率。
4.4 加强林木采伐利用管理,杜绝无证采伐及擅自开垦林地行为发生
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是我国《森林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要严格实行这项制度。无证采伐林木或者毁坏幼林,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的保护和开发失衡,这是以往得不到彻底解决的林地管理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严格管理生态公益林、天然林采伐,国家级公益林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采伐;禁止天然林采伐。其次,成片人工商品林采伐要严格按照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做到伐前调查设计、伐中监管、伐后验收及造林更新。最后,要加大对无证采伐林木及毁坏幼林擅自开垦林地案件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补种树木的法律规定。
4.5 积极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在林地利用的产业结构中,首先是稳定住生态公益林面积,严禁乱砍滥伐生态林,严禁利用生态林地营造商品用材林或经济林,调查生态林实际经营权,把补偿费发给经营者,保护、种植扩大生态林树种。其次是发展商品林,落实用材林发展优惠政策,发展用材林,限制果树林发展。再次是继续发展林地旅游业,将现有的林地资源改造成适合旅游的经济商品,大力吸引旅客观光、消费,提高林业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5 结语
林地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林业的发展,对于整个林业资源的保护、建设的质量、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效益的取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平和县新一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禁止大型挖掘机上山开垦,禁止继续种植蜜柚、巨尾桉,建设生态柚园、茶园,这些举措得到全县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征占用林地现象还是会发生的,保护发展林地任重道远,必须持续加强林地管理,才能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思明.浅析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4(14):24~25.
[2]韩再超,李友安,李奇,等.浅析吉林省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4):107~108.
[3]张建国.林业经营与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福建林业科技,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