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晖++王惠芬
[摘 要] 随着我国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ERP应用从大型企业到遍及中小型企业,ERP咨询人才需求频频告急。文章以Oracle ERP实习实训为例,尝试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角度来研究ERP实训,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ERP实训的知识生产实践之路。
[关键词] 布迪厄实践理论;ERP实训;知识生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124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235- 04
0 引 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ERP应用从大型企业遍及中小型企业,ERP咨询人才需求频频告急。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近十年来纷纷成立了ERP实验中心,开展ERP应用方面的普及教育。但是,这些教育一直是以ERP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难以适应目前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借助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以我校高端ERP咨询人才培养为案例,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ERP实训的知识生产实践之路。
1 ERP实训项目的构建
1.1 ERP实训项目的目的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简称。对于ERP的定义有很多种,Gartner Group公司对ERP系统的定义:“ERP是用来管理整个企业业务的应用集合。ERP系统集成了销售、制造、人力资源、后勤、财务和其他功能。ERP系统允许销售、制造、人力资源、后勤、财务等功能共享一个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工具”。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大型制造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现代服务企业等,都应用大型ERP系统来支撑企业的复杂运营,而且大量应用ERP系统企业也需要ERP研发人才、实施顾问、工程师和普通应用型人才共同推进系统的运营。因此,业内对ERP人才的社会需求极其旺盛。
ERP管理咨询业是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重的新兴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范畴。从知识层面上讲,ERP管理咨询人才必须有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从经验上看,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从技能上,还要求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ERP管理咨询人才不仅需要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结构,还需要有具体管理技能的综合凝练,需要通过大量的案例知识库的剖析和操作来获得行动中学习的智慧。因此,为了满足培训的要求,暨南大学与汉得公司联合探索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之路。在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上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兼顾自主开发的特色模式,通过企业信息化管理(Oracle EBS)的操作技能实训,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立体式教学模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咨询人才。
由于ERP行业进入的门槛较高,加上中国高校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高校应届毕业生进入ERP行业不太容易上手工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复合性和没有任何实战经验。ERP实施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践的环境中不断磨炼才能成长,也造成了ERP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有鉴于此,暨南大学等高校与上海汉得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把ERP实施企业的内训课程前移至在校学生,建立ERP实训实验室,为ERP行业构筑充足的后备人力资源。因此,ERP实训项目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ERP行业的岗前培训前置活动。
1.2 ERP实训的知识生产要素
从ERP实训知识生产的全过程来看,其应当包括四个要素:主体、过程、成果和制度。这四者以主体为重点,以过程为脉络,以成果为结果,以制度为保障,四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第一,生产主体。ERP实训的知识生产主体是大学专业教师、企业ERP咨询顾问和参与实训的学生是相关知识的生成者和输出者。大学专业教师拥有相当深厚的ERP理论知识,企业ERP咨询顾问则对ERP实践所需知识及其应用程度有着很好的理解,而参与实训的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中的经验知识进行互动构建完成实践任务。正是他们的共同作用,对于ERP实训的知识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现着ERP实训知识生产的成效和结果。
第二,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ERP实训知识生产的核心与脉络。暨南大学与上海汉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举行的暑期Oracle ERP 实训教育为例,合作周期为5年,目前已经在2013年和2015年进行了三届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本次ERP实训旨在通过培训ERP相关知识,培养出具有一定ERP技能的人才,发展成为咨询顾问。其主要包括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运营模拟认知阶段;第二阶段,ERP系统(Oracle EBS)基础功能认知阶段;第三阶段,企业模拟系统应用阶段;第四阶段,实训总结及考核阶段。
第三,生产成果。从生产成果来看,生产者主体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知识。大学教师,由于其相对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但又相对远离ERP实践,所以他们更容易生产出高深的ERP理论成果。而企业ERP咨询顾问相对关注的重点在“如何做”上,所以有关ERP实施的程序性知识,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成果。
第四,生产制度。一般而言,ERP生产制度包括ERP培训知识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ERP培训知识生产成果的公开流动和评价制度、基金资助制度、知识生产者的再生产制度等等。它对ERP培训知识生产的状态与生产成果的质量都发挥着一定的制度保障作用。
2 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ERP实训知识生产分析
2.1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布迪厄将自己的理论称为实践理论。他认为,其理论中的“实践”是日常进行的、普通的实际行为,而不是践履某种观念或者理论意义的那种实践。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就是要尝试通过提出一种唯物主义的,但又不是还原论的对于文化生活的解释,找到一条超越经典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对立的中间道路。这种实践理论既与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现象学、结构主义等不同的哲学传统有着密切联系,又试图突破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主要论述的并不是什么是实践,而是要描述实践的逻辑(Logic of Practice),即实践是如何发生的,是按照什么方式展开的,在何种社会空间中呈现怎样的一般图式。所谓“实践的逻辑”不是关于行动的理论逻辑,而是隐藏在实践活动中深层次的生成原则。布迪厄认为,既不能将实践归为理性计算的产物,也不能将惯习理解为只是无意识的自动适应于结构。布迪厄的完整实践模式把行为理论视为惯习、资本以及场域之间关系的结果,其简要公式为:
惯习×资本+场域=实践
这一公式清楚地表明布迪厄对实践的理解并非惯习、资本或者场域这三者中某一个单位的独立化发展结果,而是他们三者的综合体现,是一种逻辑化关系的知识生产过程。
2.2 ERP实训的知识生产
ERP实训的知识生产是以“实践”作为核心,而并非以往以“知识”为核心。其本质意义就在于惯习、资本和场域三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作用于ERP实训知识生产的结果。
2.2.1 ERP实训中的场域
根据布迪厄的观点,场域(Field)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界定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ERP实训的知识生产主要涉及两个场域:高校所处的文化生产场域中的教育次场域和企业所处的物质大生产场域。实际上,布迪厄提出的场域概念在ERP实训中更多是“环境”概念,是对实践的语境化设定。ERP实训知识生产的价值是在场域中体现的。
2.2.2 ERP实训中的资本
布迪厄认为,资本(Capital)是“任何资源,凡是可以作为一种权力来发挥作用的社会关系,都有可能成为资本。而资本之所以为资本,是因为具有产生利润和复制自身的潜在能力” 。资本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布迪厄称为场域)之中构成的。其中,在所有关于资本的论述中符号资本是布迪厄最重要和最复杂的观点之一。符号资本是建立在知识和认可实践逻辑基础上的声名、特权、荣誉或神圣性的累积程度。符号资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受到社会大众认可、能够生产和再生产、可以累积、非实体、无具体形式、具有象征性并以符号化方式存在,可以是声名、荣誉、精神、神圣性或特殊性和具有稀缺性的特权资源。这类资本能增强信誉和可信度的影响力。在ERP实训中,行动者拥有符号资本就意味着拥有符号权力;拥有符号资本可以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欣赏、尊重和敬意等,并进而可以获得其它服务;拥有符号资本可以获得超越正常经济收益之外的额外的象征价值。然而,只有在特定的实训场域中,ERP符号资本才会成为稀有资源,而占有这类资源可以获得一定物质和象征的利润,比如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性、更好的升职机会和象征性权力。进一步说,符号资本就是对一定类型和数量的符号资源的排他性占有。这种排他性占有,就产生了咨询顾问和学员之间的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使得咨询顾问和学员在ERP实训教育行动中所占据的位置各不相同。本次Oracle ERP实训,是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的一场教育行动,培训过程中的学校的教师、咨询顾问和学员合谋而又最终作用于学员,这场实训的主要运作方式:运作空间在于实训课堂中,发生在学校教师、咨询顾问(教育者)和学员(受教育者)之间。一场ERP实训场域教育行动就是建立在ERP实训场域中符号资本不平衡的基础之上的。
2.2.3 ERP实训中的惯习
惯习(Habitus,或称为“习性”)是“可持续的、可变化的一些性情系统,倾向于使被结构化的结构发挥具有结构能力的结构的功能,也就是作为一些原则而起作用,它们产生和组织了实践和表征,从而,即便并未有意识地瞄准目标,或并未明确掌握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具备的运作程序,仍可以客观地适应到其结果中去”。整体而言,惯习是场域作用的结果,是实践的逻辑依据。仅从ERP实训知识生产场域内部来看,ERP知识生产者的惯习取决于其在场域中的位置,而他们的位置是由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结构决定的,资本的占有情况建构着知识生产者的观物方式及观点立场,影响着他们采用不同的行动策略,这些策略,按照布迪厄的观点,包括保守、继承和颠覆三种。需要指出的是,ERP实训知识生产者的惯习主要决定ERP实训的知识生产实践,知识生产者对惯习的意识能力、反思能力也影响着其行动策略的选择。
3 ERP实训中知识生产实践创新
3.1 制定校企融合的入场规则,形塑ERP实训场域
场域有着独特的内部规则,它直接指导着场域内行动者的活动,并为新来者设立了进入该场域的门槛。场域内部规则的制定和特定行动逻辑的形成是场域生成的重要标志。传统高校的ERP培训主要以ERP理论和软件学习以及ERP企业模拟沙盘训练为主,但是高校所构建的ERP实训场域的内部规则的制定依然受限于师资、教程和所使用的软件。这个过程生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理论研究为主的高校师资与以实践为主的咨询顾问公司的行家里手存在一定的实践经验的差距,购置的软件设备和开发的教材往往因为ERP系统更新速度太快而难以跟上行业的发展需要。而咨询企业的ERP培训场域由于场地、师资和招聘人数等因素的限制,致使难以快速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场域是一个由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场域的边界是由场域中行动者所占有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分布结构来确定的。要变革场域对ERP培训的制约,可以从ERP培训的行动者教师和学生的入场标准作为考量。在ERP培训场域的师资上融合高校和企业的师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在ERP培训中引入具有丰富行业企业专业实践经历的咨询顾问与高校教师共同开展ERP培训,使ERP培训的师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配置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如果在学生选修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作为参加培训的学生同样需要进行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略,优先录用具备ERP相关专业和企业生产实践经历的学生。
以高校和汉得咨询公司合作的Oracle ERP实训为例。在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四阶段引入ERP实训课程,高校ERP课程教师和企业咨询顾问共同设置规则,包括手工沙盘实习实训、ERP系统理论学习、实习实训和实训总结四阶段的训练规则的设置。
3.2 应用多样化的实践工具,增强ERP培训的各种资本
ERP实训场域和其他场域一样充满了互动,互动的焦点在于尽力获取并充分利用场域中各种资本,提高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与未知。
在高校的ERP实践教学中,ERP系统的升级和复杂设置都会耗费高校大量的经济资本。将企业ERP培训前置在高校进行,将ERP咨询企业充足的经济资本投入在高校的培训中。以高校与汉得咨询公司合作的Oracle ERP实训为例,咨询公司提供云计算模式下的ERP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真实企业ERP运作的场景中。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获得大批的咨询顾问后备人才,并大大缩短了企业培养人才的周期,减少了人力资源投入的经济资本。
咨询企业在校企融合的ERP培训场域中给高校带来了多样化的文化资本。咨询企业在ERP培训中应用大量真实企业的运作表单和企业ERP运作的案例数据等客观化文化资本,并在培训中引入了资深的咨询顾问,通过身体化的文化资本形式并在学生交流和培训中得以传递。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ERP培训可以获得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比如学分,完成了足够的学分可以获得毕业证书。通过引入咨询企业的培训,学生还可以获得社会认可的企业行业的认证证书,强化了学生的制度化文化资本。
在校企融合的ERP培训场域中,咨询企业在高校学生的ERP培训过程中也在不断识别合适的人才。咨询企业在培训自身人才的同时也在为ERP应用企业培训人才。由于大量各行各业的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内部咨询顾问,咨询企业除了选拨合适咨询顾问加入外部咨询顾问行列外,还把学生推向咨询企业服务的ERP应用企业。这种人才推送的方式大大拓展学生在学期间的社会资本,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拓宽其择业渠道。
高校引入知名咨询企业共同培养ERP咨询人才,一方面增加了行业对高校教育场域 ERP人才培养的信任度。咨询企业也通过高校本身所具备的声誉和威信增强自身人才在行业中的信任度。学生在校期间获得高校和咨询企业的双重认可,具有通过无形和看不见的方式,达到比有形和看得见的方式更效和正当化的目的。因此,通过校企融合的培训可以大大增强学校、咨询企业和学生的符号资本。
3.3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建构反思性的知识生产习性
ERP咨询顾问的培养是非常注重能力培养,原有的学习评价方式无法适应企业ERP人才的需求。目前接受ERP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普遍有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惯习。并且,现阶段学业评价与考试的制度仍过分关注其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方面,评价方法单一,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缺乏主体参与。有鉴于此,ERP培训通过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关注过程和主体多元参与等措施来消解大学生的应试惯习。一方面,重视过程考核,在ERP实训主要通过出勤、阶段性报告、课堂讨论等考察学生,消解一次考试代替全部评价的经验。另一方面,考察的重点是知识运用能力方面的考核,采用小组学习、调查、方案设计等方式考察ERP实训中的学习情况。以校企合作的ERP实训为例,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手工化企业业务流程训练,让学生处于竞争性环境中企业运作情境中,学生在企业咨询顾问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角色体验式的实践主动构建企业运作的知识结构,学生所感知的学习环境是以不确定性、多变性、真实性和复杂性的情景。在此阶段的学习情境中,咨询顾问、教师和学生是基于主体间的平等关系,养成以能动方式发挥内在的心智力量的感知方式。ERP实训的第二阶段以ERP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向学生展现ERP系统的相关理论、系统结构和运作逻辑。学习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手工化和ERP系统下企业运作的区别,以小组形式报告分析的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并形成分析报告可以使学生基于自身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评判标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我应该学习ERP”,而是以自身思想观念和实践行动领悟“ERP学习对我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些措施逐渐调整ERP学习过程中被动的知识构构建习性,真正形成主动转化为重视实践能力。
4 结 语
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性”特征的ERP实训的知识生产,需要在剖析ERP实训项目的目的和生产要素上,从ERP实训的实践逻辑场域、资本和惯习三大要素进行分析。在校企融合的场域上,应用多样化的实践工具,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使受训的学生具备ERP应用实践的各项资本,形成主动建构ERP实践知识的习性。三年多来,暨南大学等高校与上海汉得管理咨询公司合作的校企融合ERP实训实践,每年为ERP咨询企业和ERP应用企业培养了大批外部顾问、内部顾问以及各岗位的ERP应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惠芬,黎文,葛星.企业资源计划——ERP[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美]戴维·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5]李辉.作为一种“实践”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J].职业技术教育,2013(4):11-14.
[6]周群英. 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困境与出路——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视角[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3(2):82-88.
[7]Bourdieu P, Johnson R.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Essays on Art and Literature[M].NewYork,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3.
[8]童志坚. 高校德育场域学生资本分析[J]. 江苏高教, 2013(4):101-103.
[9]Bourdieu P. The Logic of Practice[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0][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感[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1]冯润, 雷韵. 布迪厄的实践逻辑[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