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厚
摘 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加大,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变得愈发的重要,为了适应新时期的电力需求,我国电力企业正在积极的进行改革,以此来得到产业在发展,在企业改革的背景下,行政管理的创新发挥着推进改革速度的作用,为了指导我国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的行政管理创新,文章对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背景;行政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034-02
在目前国家腾飞的阶段,电力资源一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能源,只要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才能保障我国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对电力资源提出的高需求,电力企业在新时期下必须积极的进行企业改革,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电力企业还要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要根据新时期下的市场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形势,进行适当的行政管理创新,在行政管理创新过程中,企业不能一味的追求前进,还要不断的对正在使用的行政管理手段进行重新审视,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的对问题进行解决。使得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行政管理创新的影响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国提供更加强力的电力能源。
1 新时期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创新的必 要性
1.1 社会需求的加大
对目前的社会形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家庭中家用电器的增多以及工厂生产用电量的急剧增加,这就要求着电力企业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体制上的改革,想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行政管理的创新,利用企业有效率的行政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合理化的运营,以及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合理调度,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更进一层。
此外,一个电力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企业行政管理得到创新之后,企业管理层次能够更加精确的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保障电力企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速率。
1.2 行政管理创新与企业改革有着共同的目标
在新时期阶段,电力企业进行企业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发展目标上面,行政管理创新与其有着共同的方向,因此在企业进行企业改革的大环境下,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改革的机会,使行政管理创新也乘上企业改革的“东风”,能够更加有效率的完成行政管理创新的目标,只要企业改革与行政管理两个共同前进,达到预期的改革创新目的,企业的生产力就能够得到跨越式发展,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3 行政管理创新与企业改革有着共同的内容
在新时期阶段,电力企业进行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就是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企业中的生产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以及改进企业的营销手段。在改革内容上,行政管理创新与企业改革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创新之后,使得企业拥有了更高效率的管理阶层,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着手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获得更好的改革效果,此外只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得到了创新,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得到提高,才可以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进而使得企业的生产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1.4 行政管理创新与企业改革之间不可以相互替代
在新时期阶段,电力企业进行企业改革与行政管理创新,两个虽然有着共同的内容,但是却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电力企业的改革是为了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企业行政管理创新则是直接着手于解决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两者之间并不具备互相替代的作用,为了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同时进行行政管理创新与企业改革。
2 目前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管理机构无法有效运转
电力企业做为我国的国家企业,其有着国企的通病,企业中的管理结构过于复杂,想要实施一个工作,需要经过几个部门的同意才可以进行,并且管理人员冗余,有些管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并没有发挥多大的管理作用,而且还为企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在目前复杂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电力企业的经营环境每时每刻都是发生改变的,企业管理结构过于复杂,必定导致,企业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顺畅,进而影响企业的管理能力,造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下,渐渐的失去了竞争优势。
此外,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徇私舞弊,导致了企业的奖罚制度缺失了公平性质,使得奖罚制度不但无法对企业生产起到激励作用,反而还会使生产人员形成消极心理,阻碍企业的生产。
2.2 管理效率难以满足改革发展需要
在企业进行企业改革的大环境下,旧式的行政管理制度由于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了企业的各项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改革提出的需求,并且企业在管理人才培养方面,也没有正确的培养手段,以此为企业提高源源不断的管理人才,在新时期阶段,企业的管理效率必须要得到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而想要做到这点,就得依赖于企业行政管理创新。
2.3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缺乏创新
在我国的供电体系中,电力企业处于垄断的地位,这就造成了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竞争对手,进而造成了电力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不是放在如何搞好自己的管理工作,而是更加的注重如何得到领导的关注,得到升职的机会,这势必造成电力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不断积累,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使得整个电气企业的创新氛围不强,严重阻碍着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 电力企业进行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
3.1 健全及完善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机制
在新时期阶段,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改革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的电力企业必须在健全及完善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机制工作下功夫,为了使工作更好的进行,企业就要积极建立监督制度,利用监管部门对电力行政管理机制进行监督,保证行政管理机制工作的高效性,在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监管部门要及时的向更高阶层的管理者进行汇报,以求更有效的完善行政管理机制中的问题,并且还要健全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层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能把行政管理部门放在高高的位置,逐渐的与生产脱离管理,只有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各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让企业行政管理层次真正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出台的行政管理制度会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生产作业,做到管理与实际紧密联系,避免无效率的管理,甚至错误的管理。当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机制得到了健全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大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不断优化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创新,人才是最重要的基础,只有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创新将会很容易进行,因此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优质人才的供应,就需要电力企业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采用讲座以及老员工传授经验等方法,对企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断的进行培养,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使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并且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还能够更具有创新性。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在招收行政管理人员时,要严格的进行把关,避免专业素质低的人员进入到行政管理体系中去,进而拉低整个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企业还要号召行政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要根据电力企业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以适应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的要求。
3.3 在企业中推行危机管理模式
危机管理模式是新时期提出的新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思想是让企业产生危机意识,提前的对危机进行预防。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电力企业正在逐渐失去其垄断的地位,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实行危机管理模式,使企业行政管理层次提高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不但可以帮助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面对企业各种突发事件时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危机处理能力,减少企业的在危机事件中的损失。
在企业实行企业改革政策过程中,必定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危机问题,在企业行政管理中推行危机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面对危机时的魄力,即使面对危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也能保证自身的理智,确保发布命令的准确性,帮助企业从危机情况中走出来。垄断机制的打破,也为电力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压力,通过危机管理模式对这些竞争做到提前预防,使得企业保持住竞争优势,真正的做到在竞争寻求发展。
3.4 实行奖罚制度激发创新积极性
奖罚制度对于一个企业行政管理层次是非常重要的,在拥有奖罚制度之后,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在工作过程有着更强的欲望去进行行政管理方面的创新,另外由于惩罚制度的存在还能防止行政管理人员消极怠工情况的出现。
为了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企业一定要对每个管理部门的主要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了解,使得奖罚制度真正的贴近管理工作中的真实情况,此外还要保证奖罚制度的公正性,在实行奖罚制度时,执行人员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整个工作过程还要做到公开透明,保证每一个奖罚命令的公信度,使得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一定可以得到奖励,消极怠工的工作人员必定会受到惩罚。
在奖罚制度体系中,具体的奖励应该为更加直接的奖励,不应该知识荣誉上的嘉奖,只有把奖励手段成为员工真正需要的利益,才可以最大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勇敢的去尝试行政管理创新,在工作过程中,做到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双赢。
4 结 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在新时期电力实行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同步的进行企业行政体制的改革,能够使得两者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可以看出目前电力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管理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积极的采取手段,对行政体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以便在新时期帮助电力企业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坤.基于电力企业改革背景的行政管理创新途径探究[J].大科技,
2015,(9):14-15.
[2] 王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必要性及创新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8(1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