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林画集序

2016-12-27 07:24:50杨悦浦
中国美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书画书画线条

文 杨悦浦

马新林画集序

Preface to Ma Xinlin’s Album of Paintings

文 杨悦浦

马新林

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祖籍山东省莱西市。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得中国画专业(书法篆刻创作研究方向)硕士学位。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部主任、创作中心主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传统中国画技法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聘教授。

得识马新林君于21世纪初。君具儒雅英气,温和,矜厚,彬彬于文质。闳览博物,绩尊古道,治学尤为勤肃。新林君毕业于名师尚涛门下,初涉艺坛以书法篆刻负声名。不惑之年专习绘画,得恩师孙其峰亲授,技业宏进。余初读君之书画,至为感佩,近年频多交往,深晓君不自恃聪强,不随人唯阿,以修身为清课,恭诚事业,其成就斐然,余颇难胜陈。

新林君书法之盛同仁皆誉。众书兼擅,艺格两高。尤善篆书,遍求邃古,博极其趣,规矩必周。古今既异,君意得于悟,能应时而新,其走笔迹势,如天马之驰空,才情宣泄,读来甚感雄鬯快利。君篆刻亦精,力追前法而不泥旧老,旁搜博采,掎摭不漏。雕镂镌锼,任意奏刀,因时制式,自求生新。其玉篇争奇错巧琳琅灿烂,见者无不称赏。

君涉丹青绘事,主攻花鸟,日臻高妙。其题材多于传统“四君子”等经典纂英撷华,古调时吟,驾轻就熟。亦敏于造化,选合笔墨根底之花卉鸟雀入图,化而裁之,一展所蕴。君与诸多画家意在开拓题材有所不同,于此似不苛求,能以己之长,苦心篇什,或古或新反复攻习,独潜专精,建立起个性世界。如所作梅花诸篇,或轻寒之妍态,或春风之韵姿,或艳阳之娇容,或晨昏之谐趣,读来无不胸中廓然。又,所作菖蒲,长线淡墨亦能溥扬生机,开拔神情。其构图:画面饱满充实,不求奇巧,不刻意经营急,但得稳实,作斗方、作条幅、作巨制、作册页,俯仰有异态,开合亦波澜,张则张,弛则弛,各具佳妙。其形象:结构谨严,绝去雕饰,如淡雅之藤萝,流畅之竹竿,活泼之兰花,情趣之小鸟,活灵再现,细看俱好,识之愈真。其色彩:涉色不多,以墨气冲和,能素处以默,匀淡轻扫,亦润,亦熟,亦醇,亦厚,读时犹如琤清音贯于耳,如清风露华沐于心。其笔力:线条变化有致,力涵盈富,画中之老干、新杈、虬枝、嫩条塑造,用笔以粗细、轻重、浓淡、虚实变化之,落落多奇,从中可见君之指、腕、肘、臂功力强劲,挥洒自如,援笔立就,得磅礴大气。其风格:精研博采,类涉有悟,其思结意真,作品故有高洁古健、典雅清峻之格调,至情感人。其境界:君作画,酝酿于胸,舒发性灵,其韵律自协,篇自易成,意境澄淡,通达传统之“道尊”。

读君之作,感慨良多。不妨再言及“书画同源”和“诗书画印”老话题,以征证君之成功要綮。简言之:曰骨力,曰气象。

“书画同源”之要旨,实为骨力相称。“书画同源”有释为 “书画同出”者,此说无足采信。远古先有线,再图形,再绘画;先有声,再语言,再文字,此需漫长之衍生过程。原始人一画开端作画图,待进入社会形态后,据生存交流之需,语言文字方应运而生。以古岩画而言,主要为图像,即使出现些许符号亦非文字。故此,绘画和文字并非同时诞生。但可言“书画同宗”,此“宗”即“线”。“线”是组合图像与字符最重要之元素,且应用时间不论早晚。最原始的线具有人类初醒时之幼稚,俟后,线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成熟标志即在“力”。“线”本为人类对现实之抽象认识,“力”亦为意识之抽象体味,此正是中国绘画创造意识和内涵之重要组成部分。

故而,读新林君画作,其对线之认识深透,缘源而进,线条必具丰采,有韵味,蕴情性,与中华文化艺术古老文脉相融通。书画之线,质为两类:一者粗细匀实刚健,一者粗细变化柔和。远古时期人多敬畏自然,则以较刚硬的线条,展示自我力量。进入农耕社会,人多顺应自然,线条也自由舒张起来。线之形态,亦因载体材质不同,工具软硬有别,又形成不同审美鉴识。刚健与柔变运用于图画绘制和文字书写中,逐渐在艺术发展中得到强化和界定,前者发展成一种铁线,呈现高古游丝艺术效果,后者演化成“莼菜描”之类,具有轻柔内在变化丰富的视觉效应,各自凸显在艺术创造中的功能。周秦前后之青铜文饰、帛画、篆字等运用铁线可谓无以复加,至元明文人画盛,则将“莼菜描”等粗细错落变化有致的墨线推向极致。在社会敦教化为主要功能时期,铁线应用为多,以轮廓外在形象。在以绘画表达个性心境时期,线条的丰富性必然张扬,更能展现内心世界。在绘画和书法中这两种线体有奇妙的交叉与统合,故曰:“同源”在线,在力。君于书法篆刻长期磨砺,究识根本,得沉厚功力,充分发扬于绘画中。而今,艺术多元发展,君之视野更为开阔,线条愈加自由,气畅,力足,画作蔚然出新耳。

《艳阳》 马新林 68cm×68cm 2011年

《八月闻桂香》 马新林 68cm×68cm 2007年

《堆金积玉 春满京城》 马新林 300cm×500cm 2012年

再言气象精神。

书画家最难得者,气象也。而气象则又以类殊,新林君之画作,当有“诗书画印”风韵。窃以为,“诗书画印”应为统合理念,指作品文化之品位和表达之境界,是一种人文本质和气脉。诚然,不能将“诗书画印”博诣玄解,说得神乎其神,也不必作为创作的终极趋赴。从历史纳接角度看,一个画家终毕生精力也只能在一两个领域作出贡献,欲在多方面均有建树,必将分散精力。如独心于诗文的苏轼,其绘画成就远不如同代画家,而画家作诗也难与诗人之作相比肩。“诗书画印”:诗者,当是诗文境界;画者,则为气质根本;书者,应在骨力通厚;印者,可谓文脉传承。若统合析识,应将“诗书画印”视为一种中国绘画整体之审美规范,在艺术精神层面上拓展,于绘画则具有不可忽视之促进也。新林君在绘画创作中,努力锻造其综合厚度,以创造作品之总体气象,建立独有的审美价值。观其作,备矣。

新林君命余作序,愚见或有谬误,谨求教于新林方家。

责编/赵小来

《相约春风里》 马新林 136cm×33cm

《自适》 马新林 136cm×34cm

《过云》 马新林 178cm×66cm

《步步高》 马新林 138cm×68cm 2015年

《红红火火三月三》 马新林 138cm×68cm 2015年

猜你喜欢
诗书画书画线条
线条之美
中外文摘(2020年11期)2020-06-29 00:38:54
诗书画苑
晚晴(2018年6期)2018-11-23 00:28:16
小小书画廓
诗书画
中国诗歌(2016年9期)2016-03-06 05:26:52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海峡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 15:21:38
诗书画
中国诗歌(2016年7期)2016-02-20 09:36:48
诗书画
中国诗歌(2016年4期)2016-02-20 05:33:53
烧脑的线条
知识窗(2015年7期)2015-05-14 09:08:20
舞出线条之美
浙江人大(2014年1期)2014-03-20 16:20:03
书画
天津教育(2009年6期)2009-07-22 0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