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领先于时代的经济学家
———记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维克里
●本刊编辑部
1996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维克里和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以表彰其“在不对称信息下对激励经济理论作出的奠基性贡献”。其中,时年82岁的维克里是当时自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以来年事最高的一位经济学家,备受瞩目。然而,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获奖者的第三天,维克里却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辞世,诺奖荣耀终成为其一生的句点。
威廉·维克里,1914年生于加拿大维多利亚市,先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学业,二战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此后他半个世纪的教研生涯都与哥大密切相关;1993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自二十世纪40年代末,维克里便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他学识渊博,理论深厚,研究领域广泛,尤以在税收、社会选择和分配机制、公用事业和城市交通定价、城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成就突出,且因其对激励经济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摘取诺奖桂冠。维克里一生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富有预见性和独创性,很多重要的学术思想都是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被发现认识,他总是领先于时代而思考、超前于现实而研究,对信息经济学、现代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皓首求真死无憾。正如哥伦比亚大学发言人安娜·肯蒂女士所说:“我们也感到高兴,因为在他辞世之前他的研究得到了公开的承认。”这位一生为学术研究鞠躬尽瘁的经济学家载入诺奖史册,终将被世人铭记。
1914年6月,维克里生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市,其中学教育在欧洲和美国完成。1931年毕业于菲利普·爱德华高中的他进入耶鲁大学读书,并在1935年获得该校理学学士学位,193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到华盛顿在美国国家资源计划委员会和财政部税务研究部门工作,为其在税收领域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战期间,维克里出于道德和宗教层面的理由拒绝服兵役,自1945年起,维克里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1947年又攻读下该校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累进税制议程》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之作。1949年,维克里参加了卡尔·舒普领导的税制委员会,并同他一起前往日本,奠定了战后日本的税制基础。此外他还参加了几个国际性税制委员会,将其税收理论应用于波多黎各、委内瑞拉、利比里亚等国的经济改革中。
1951年维克里与西西里·汤普逊结婚,居住在美国纽约郊外的哈德逊河畔的哈斯汀,他稳定而持久的学术研究生涯就此展开。1964年到1967年,维克里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并在此期间曾任纽约市城市经济协会会长。1967年维克里成为加利福尼亚斯坦福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与经济计量学会会员;1971年出任澳大利亚纳施大学客座讲师。此后他历任美国经济研究局局长、联合国发展规划预测和政策中西财政顾问,并成为美国文理研究院研究员。1979年,维克里获芝加哥大学人文学博士,1996年去世前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麦克维卡讲座政治经济学教授……他以哥大为学术研究的“大本营”,在不同的学术任职中不断丰富着其理论的应用实践性。
在詹姆斯·托宾看来,“维克里可以被视为理论家中的理论家……但纯理论向来不是他的主要目标,他一贯深信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可以服务于社会利益。”
正如托宾的看法,对维克里来说,经济学不是用来吸引人眼球、赢得辩论的抽象理论,而是一组工具、一种方法,如果善加利用,可以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因此,他在理论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更加注重应用实践价值。在他1961年发表的开创性经典《反投机、拍卖和竞争必密封投标》一文中,维克里引入著名的“第二价格拍卖法”即“维克里拍卖法”,对社会选择和资源配置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曾为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1年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评价道 “在维克里之前,几乎没有人试图解决‘如何通过拍卖收入最大化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问题”。
在维克里拍卖法中,某种物品(资源或者经济权利等)以密封投标进行拍卖,最高价竞买者获得拍卖物,但其只需支付次高竞买价,而这种机制会引致潜在购买者在竞标时说出其真正愿意支付的价格。原因在于竞买者若以高于自己愿支付的真实价格出价、其他人也如此行事的话,竞买者最终买下拍卖物必然以某种损失为代价;竞买者若以低于自己愿支付的真实价格出价,那么他所承受的风险就是其他人以低于他自己原本愿意支付的价格夺走该物。因此竞标时“说实话”最有利,即不管对手如何行事、真实的出价是竞买者的最优策略,这种拍卖制度也最有效率。在这篇经典论文中,维克里还分析了不同种类的拍卖市场体制,认为第二价格拍卖和英式拍卖会产生最高的期望价格。此后的研究成果中,他又进一步阐述拍卖市场的博弈理论,在他一系列开创性论文的影响下,拍卖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维克里拍卖法也被广泛应用在空中频道使用权、公交线路营运权、公共工程发包以及政府债券拍卖等现实经济生活领域当中。
然而,维克里的贡献不仅在于将其经济理论通过拍卖制度的实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具、创立了“维克里拍卖法”,他的相关研究成果还揭示了很多重要问题——不仅发现了私人产品的需求显示过程,也是第一位以激励相容概念为核心系统阐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何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学家,同时还为后来著名的收入等价命题、“海萨尼转换”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启迪,催生了更多有着重要价值的学术成果出现。他的研究影响甚至超出了经济领域、例如其某些观点就为罗尔斯撰写《正义论》提供了理论素材。
1992年,在第24届大西洋经济学会会议的主席演讲中,维克里这样评价自己:“你们看到的这位经济学家,在实现他的目标时总是失败,尽管他在同行中赢得了相当程度的尊重。有人说我很有远见,有人认为我已经遥遥领先于我的时代,还有人觉得我实际上颠三倒四、古里古怪。我究竟如何,任大家评说罢。”
尽管维克里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如此云淡风轻,但他对自己所从事的经济学研究始终坚定且孜孜不倦。他始终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新思想新问题,他始终号召学人打破陈旧的惯性思维,自然他是这方面的典范。他认为理论是用来理解经济的,并从内心深处关心应用政策,他的研究也从微观延伸至宏观,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硕果累累。
上世纪40年代甫一出版即成经典的 《累进税制议程》就是一部应用性政策的经典范例,维克里在这一著作中不仅阐释了如何在理论上建立累进税制,也指出在实践中的做法,此后他在美国财政部实际工作经验也助力他不断丰富其税收理论。与此同时,维克里也很早对慈善事业中税收问题发表看法,见诸于1962年的《慈善事业与公共政策》文集中,他对该问题的观点被视为“第一项关于慈善经济学的基础研究”。此外,“边际成本定价”问题的研究也占据了维克里学术成果中相当大的篇幅,其研究角度多数是论及“边际成本定价”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公共事业问题、城市防火服务、公共和私人运输问题等。而就城市运输经济研究而言,他又撰写过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论文,包括《拥挤理论与运输投资》等,他将其城市运输经济理论运用于上世纪50年代设计纽约地铁系统和华盛顿特区公共交通定价论证中,现代城市运输中科学决策的范例由他首次树立,维克里也因此被称为“城市运输经济学之父”;除此之外,对“空间竞争理论”等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也不断丰富了维克里对城市经济学的贡献。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他开始专注于对失业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在这位注重应用的政策经济学家看来,在探讨微观政策之前,稳固坚实的宏观政策是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基础,晚年的他也将大多数精力集中于此。
在1993年的那次演讲尾声,维克里说道:“不论我们抱有何种政治期望,作为经济学家,我们都不应舒适地靠在椅子上努力捕捉神奇的自由市场周期所创造的天籁之音;不应再指责那些设计出美好机制的智者是为了特殊利益,不论其提出的机制是否符合现有的法律;不应斤斤于找出在微小扰动中获取些许收益的方法;不应仅满足于对陈旧的惯用方法进行顺势调整……为了让经济表现得更好,现在正是经济学家献计献策大显身手之时。我们有的是办法,让我们好好使用它们吧!”这位理论实践性的推动者毕生对经济效率进行了不懈探索、也始终正心诚意地呼吁同行们努力,其研究几乎涉及公共经济学的所有领域,其成果往往也“先声夺人”。斯人已逝,思想不朽!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