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权 威 观 点·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6年8月以来,国际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英国脱欧不利于全球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6年7月19日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前景的预估,预期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1%和3.4%,与2016年4月公布的预估值相比均下降了0.1个百分点。而英国脱欧是IMF决定下调全球经济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IMF的这一预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近日表示,尽管从长远看,英国脱欧的确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将会改变英国与欧盟乃至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但是在短期内,脱欧应该不会引起经济衰退。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上升既有可能导致投资的减少,也有可能促进投资的增加。前者通常是由于企业为看清经济发展形势而推迟投资,后者则大多由于企业为应对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而努力提升生产能力。
2016年8月19日,法国国际展望与信息研究中心官网刊登了该中心研究员斯特凡纳·吕西耶与法国里尔第一大学经济学教授法比安·特里皮耶共同撰写的文章,表达了与克鲁格曼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复杂。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融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经济环境较为乐观,那么不确定性的增加不会对宏观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有关研究也显示,在经济衰退和融资状况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不确定性的增加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潜在的、重大的负面影响。这正是欧洲目前面临的情况,早在英国决定脱欧之前,欧洲经济形势已经不容乐观。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人们会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更加敏感,英国脱欧所带来的动荡,极有可能增加欧洲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二)世界经济依然处在持续深度调整中
2016年8月23日,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德拉季耶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依然处在持续深度调整中,部分国家面临低增长、低利率、低需求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问题。此外,英国脱欧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加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
俄罗斯世界市场问题研究所主任安德烈勃夫认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各国统一协调行动。但部分国家不负责任地使用货币和财政手段,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不平衡,世界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此前几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德拉季耶夫认为,2016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会改变这一情况。中国作为世界上增长最有力的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能会从G20机制入手,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动,促进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善。
(三)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
欧洲央行近日在例行公报中指出,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欧元区将在必要时采取措施支持通胀。英国脱欧公投已给欧元区市场带来了波动,但欧元区整体金融状况表现出了较强韧性,下阶段预计欧元区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欧洲央行仍然下调了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在全球市场方面,公报认为2016年二季度经济数据表明全球经济与贸易活动受到抑制,新兴经济体仍存在下行风险。
(四)未来全球经济前景仍旧疲软
2016年9月1日,IMF发布了一份为G20领导人峰会提供的监测报告,呼吁各国采取有力而全面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强劲、包容性的增长,包括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大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报告指出,近期全球经济活动减弱、贸易增长放缓、通胀持续低迷,未来经济前景仍旧疲软。投资低迷以及结构性改革缺乏是导致经济低速增长的关键原因。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全球贸易将继续放缓,进而导致经济进一步走弱。报告还呼吁G20成员加强合作,进一步推进全球化,稳固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降低贸易成本和贸易壁垒等。IMF总裁拉加德当天撰文指出,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政策,世界经济有可能陷入长期低增长困境。
(一)IMF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
2016年8月12日,IMF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经济年度评估报告,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6%,但未来5年增速将逐渐放缓。由于私人投资增长放缓和外部需求疲软,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6.2%,2018年和2019年将降至6.0%,此后还将进一步小幅下降,到2021年将降至5.8%左右。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和工资压力的增长,预计中国2016年的通胀率将在2.0%~2.5%,中期内将升至3.0%左右。
中国迫切需要采取综合策略和果断措施来解决企业债务问题。IMF中国磋商代表团团长詹姆斯·丹尼尔表示,虽然中国企业债务仍然可控,但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5%左右,不论以任何方式衡量都已经非常高了。此外,中国的非金融国企占用了约1/2的银行信贷,但只创造了约1/5的工业产出。
IMF表示,中国在许多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特别是放开利率、人民币国际化和城市化;但在下行风险加剧、缓冲资源被不断消耗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转型将继续是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并且转型过程可能崎岖不平。同时,中国经济在再平衡的很多方面取得了进展,特别是从工业转向服务业,从投资转向消费;但其他方面则有所滞后,例如加强国有企业和金融治理,以及控制信贷快速增长。
(二)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
2016年8月29日,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题为《全球增长仍为“中国制造”》的文章,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在全球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背景下,这样的贡献尤为重要。如果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7%,符合中国政府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略高于IMF预测的6.6%,中国经济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目前,IMF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1%,这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9%。
与中国相比,主要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小得多。例如,预计美国经济2016年增长2.2%,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0.3个百分点,仅相当于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贡献的1/4。与此同时,欧洲经济预计将为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仅0.2个百分点,日本经济的贡献则不足0.1个百分点。事实上,所有发达经济体加在一起对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预计可能只有0.8个百分点。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及中国。例如,预计2016年印度经济增长7.4%,但由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经济仅占全球产出的7.6%,印度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0.6个百分点,仅为中国的1/2。从金砖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整体看,预计2016年中国将占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的73%;如果不包括中国,2016年其他金砖国家经济增速预计仅为3.2%。
不管如何衡量,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即便中国经济正在告别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迈向“新常态”,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严重依赖中国。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从依靠出口和投资向依靠服务和家庭消费驱动转变,全球经济将从中国经济转型中受益良多。中国国内需求有潜力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日益重要的出口增长来源;同时,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将提振全球需求,成为应对全球复苏疲软的“一剂强有力解药”。
尽管近期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6.7%左右,下半年面临“逆风”,特别是如果私人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下滑,可能导致去杠杆、外需持续疲软和房地产市场下滑叠加,加大经济增长压力。但罗奇指出,与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空间严重受限不同,中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支撑经济增长。同时,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在短期周期性压力和长期结构性改革之间艰难寻求平衡不同,中国完全有能力同时应对这两项挑战。考虑到中国领导层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维持多方位的政策和改革重点,疲软的全球经济只会从中国经济转型中获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成功的中国。
责任编辑:李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