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丽慧
郑报集团投拍的电视剧《百家姓·起源故事》第一季新闻发布会暨“周小刚导演工作室”成立仪式10月20日下午在郑州报业集团举行。作为活动的主角之一,周小刚坦言,是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实力雄厚的作家队伍吸引了他,希望可以充分挖掘这里的文化资源,做出好剧本、拍出好作品,为影视行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敬佩郑州报业集团投拍《百家姓·起源故事》
早在10年前,与《百家姓》总导演张清同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周小刚就知道了这个题材,但当时周小刚给张清泼了一盆冷水:做不成!10年后,面对郑报集团大力支持、迎难而上投拍成功,周小刚由衷地伸出了大拇指。
“这部戏不能仅仅用一部电视剧来衡量。”周小刚说,如果要拍戏,身为导演的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拍,但那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这部作品的意义,非同凡响。
周小刚坦言,过去自己对姓氏文化并不了解,但通过这部剧的拍摄,他不由自主地受到吸引,并学习到很多姓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这对全球华人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对中华儿女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周小刚还专程赶到横店探班,并就此和这部大剧、和郑报集团、和郑州,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吸引河南文化底蕴深厚
周小刚就职于空军电视艺术中心,拍摄了多部收视率及口碑佳作。如《结婚十年》《炊事班的故事》《房前屋后》等,以及近期闫妮主演的《张小五的春天》,黄志忠、陈小艺、朱媛媛等主演的《咱家那些事》等多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深受观众喜爱。
《百家姓·起源故事》第一季杀青,周小刚不但是见证者,还将成为深度合作的牵手者——联手郑报集团旗下东方启源文化有限公司,在郑州成立“周小刚导演工作室”。
事实上,早在五六年前,已有多个公司与周小刚洽谈签约成立工作室的事宜,但周小刚没有答应。“现在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周小刚说,经过积累,他手头的资源储备已经较为丰厚,量有了,该是质的提升了。
周小刚坦言,在这个时候成立工作室,有的人说晚了一些,也有人说现在的影视剧市场比较混乱,但他看来“越混乱越好”:“每当一个行业进入混乱状态的时候,就是要大发展的时候了。其实我国电视剧一年的创作量很大,一个卫视一年会播二三十部,全国每年能生产几百上千部电视作品,但没有几部能被观众记住——越是混乱越要认真创作,别人拍量我拍质,别人拍质我拍精,这样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至于很多人好奇“周小刚工作室为何落户郑州”,周小刚表示,剧本是“一剧之本”,好的剧本可能被拍坏,但质量不高的剧本拍出来的作品只会更糟,因此他尤其关注剧本的质量。郑州,就具有这样的独特优势资源。
“我虽然从事影视剧创作,但还是‘文学豫军的拥趸,刘震云、周大新等河南作家的作品从小就爱看。”周小刚透露,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名家辈出,深厚的历史、实力雄厚的作家队伍,令他对工作室落户郑州充满信心:“我相信,在这里能挖掘、组建起不错的创作团队。”
周小刚还介绍,工作室成立后将重点进行影视剧的投资和制作,制作部分包括项目的挖掘、剧本的创作以及后期的拍摄、宣传发布等:“一部电视剧之所以不吸引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剧本不够好。没有好的剧本,全靠演员和拍摄手法去弥补是很困难的。有了好的创作队伍、好的剧本,我相信能产生有思想性、艺术性的好作品,我愿意为此付出我所有的力量。”
心态导演要学无止境
在影视行业浸淫近20年,周小刚对光影的世界有着出乎寻常的热爱和执着。
很多人知道周小刚,是从他的演员生涯开始的。从《武林外传》的谢掌柜到《鹰隼大队》的郑武义,以及《红旗渠》《大宋传奇》《李克农》《乐活家庭》等作品中都有他的身影。
“我不是真正的科班出身,学习的时候是从工厂过去的,年龄也超了,但就是因为喜欢,才一直愿意待在这个行业。”周小刚坦言,演员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演戏大家都能演,但能否演出名堂就不一定,尤其是在我到剧组以后,真的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周小刚说,演员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外形、气质、能否遇到合适的角色甚至运气等都很重要,在对自己表演水平的客观认识下,他开始逐渐转型,在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间,从执行导演、副导演,一步一步成为导演,但也由此获得了其他人难以体会的快乐。
“导演能不断学习一些新鲜的东西,没有止境。”周小刚说,演员到一定程度就“干到头了”,表演技巧、人物类型就那么多,但导演要掌握的、学习的东西则更为广泛,服化道等基础的东西就够人学的。“我1998年入行,这十几年间的变化也是突飞猛进。仅仅是设备方面的更新换代就特别快,模拟机、数字技术等一波接一波,怎么掌握画面?怎么运用技术设备?每一部戏都觉得很新鲜,可以说是学无止境。”
憧憬拍出更多好作品
身为导演,周小刚追求什么?
“我不求利,如果是为了赚钱,完全可以去做别的,或者拍一些纯粹迎合市场的作品。”周小刚说,自己出身演艺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因此也更期待在这个行业能有一番作为。
周小刚告诉记者,综观成功的影视作品,一定是有思想性、文学性的,一定是表现真善美的作品,他也更愿意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反映人性的美好和善良。“我喜欢积极向上的东西,其实看看这么多年留下的好作品,也都是这个范畴的,没有人去歌颂假丑恶,大家都向往光明和温暖。否则,拍得再热闹,也只能风行一时。”
而拍戏拍到最后,导演的“功力”也体现在文化素养上。“到一定程度,导演的文化素养更为重要。因为一部作品不是单一拍摄上的事,还有导演的思想、手法、态度等贯穿其中。一场戏怎么拍,每个人拍得都不一样,观众还是能看出高下的。”
身处影视行业,周小刚最需要什么?“政府的引导、扶持,行业的不断完善和规范都很重要,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行业优秀作品的引领,一只领头雁出现了,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出现了,大家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行业引领的作用更加潜移默化、水滴石穿,毕竟,如果好的影视作品让人有利可图时,谁不做好的呢?”周小刚一再提出,不断有好的作品在大潮中涌现出来,现身说教,才能引领整个行业的提升。
【记者手记】
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对导演工作的热爱,也使得70后导演周小刚成为一个“不抱怨”的导演。“我觉得现在的市场和观众都很宽容,有人说观众只喜欢看搞笑的肥皂剧,但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作品类型,不可能一部作品所有人都喜欢。”周小刚笑言,起码一部作品出来以后,有人骂就有人叫好,对导演的创作,观众不再横加指责,“大不了不喜欢就不看,去看自己喜欢的就行了。观众也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给导演,观众这么宽容,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除了“不抱怨”,周小刚还“力挺”国产电视剧。“我没觉得我们的作品不如韩剧、美剧什么的。”周小刚说,韩剧风靡中国,但几年间也只有《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屈指可数的几部,国内电视剧同样有《潜伏》《甄嬛传》《琅琊榜》等让国外观众痴迷的好戏。“他们起步早,最多是比我们更加规范。”
周小刚说,目前我国的影视剧市场比较宽,特别是电视剧,基本上所有类型的作品都会存在,谍战、公安、农村、穿越等题材应有尽有,“生存的压力并不大”。
真正给周小刚“压力”的,是对观众认可的需求。“既然做这个行业,不做出个名堂,就没有做的价值和意义。”周小刚推心置腹地说,他推掉的戏比拍的戏多几倍,早已不再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大不了,你住大别墅,我住几十平米就行了;你开奔驰,我开本田夏利也可以。那些东西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等到观众看完我的作品,说‘不错,就可以了。观众的认可是一种最高的成就——对我来说,这是最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