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翌
摘要:随着国家依法治国原则的建立,对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的进行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高校管理活动有序性和规范性的形成。但是利益是把双刃剑,我国高校管理体系有效结合和发展的同时,其自身的管理弊端逐渐显现。这一形势,要求高校不断完善高校法律的弊端环节,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以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理念。本文主要就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校学生管理;法律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37-01
前言
随着我国法制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极大的规避当下社会的不正当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产生,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利于整个民族和谐融合发展。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发展,也极大的影响到当下的高校管理工作,利于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为我国的高校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高校学生和法律的联系
教育的不断改造和发展,学生和高校之间的法律联系越来越为密切,进而也产生相应的矛盾和冲突。面对这一矛盾和冲突,法律体系的出现极大缓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进程。对于高校学生和校园法律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民事关系。其二,高校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其三,高校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特别法律关系。这第三种法律关系,在当下的高校管理活动中被充分体现。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的弊端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教育弊端
在高校的校园管理活动中,对于高校生法律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高校没有把法律意识在校园内进行良好的宣传,导致教师和学生对于管理活动中的法律意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其二,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忽略了法律意识的教育,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低下。
(二)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弊端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性,导致建立的法律体系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第二,高校生的教育学习权利受到影响。第三,对于学生的违反行为,没有依据相应的法律体系进行管理。第四,高校生的财务自由权没有得到保护。第五,高校学生的个人隐私权利受到轻视。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有效解决
(一)建立合理化的管理体系,增加合理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法治理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建立合理化的管理体系,增加管理活动的合理性,促进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对于高校管理体系法律制度的完善,首先要加强高校管理环节的规范性,增加管理的法律元素。对于法律的内容,管理的环节、申述活动给予重视,促进高校和学生之间和谐发展,降低高校学生之间的冲突发生频率。为了使高校管理工作良好的进行,增加管理的法律化,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高校学生的管理规范,完善以往的管理体系的弊端,加强不同环节的管理力度。例如,加强学生学籍的管理、加强学生班级的管理、加强评判机制的管理等等。以促进高校的校园管理活动法律化科学化的进行。
(二)增强法律教育活动,改变教育策略
对于高校校园教育策略的改变,主要是高校要注意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增加学生法律意识,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对自身行为进行良好的约束。高校在改变教育策略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以往教育管理理念的改变,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体系,增加学生和法律的联系,把说教活动加入到管理活动中,培养高校生的法律形式,注意维护高校生的人身合法权益,缓解高校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促进整个管理工作高效率进行。
(三)增加法律管理制度化
高校管理制度化主要是,在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制度体系下,增加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法律元素,在规范高校生行为的同时,保护高校生自身的权利。加强高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主要是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告知环节、辩论和阐述环节、申诉环节。这三大环节的增加利于促进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增加管理体系的制度化和透明化。
结论
高校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对高校学生的人身权益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高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和发展,利于缓解高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秀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9(06):45-46.
[2]杨一青.对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问题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15,11(06):106-107.
[3]黄海鹏.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05):13-14.
[4]刘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天府新论,2014,16(5):89-90.
[5]尹晓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理性程序思考——基于正当法律程序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5,13(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