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一个幼儿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可能直接造成他今后无论是在性格还是语言发展上的结果。人们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是要他们熟悉集体环境。如果某个幼儿不能融入这种环境,那么他今后的发展肯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是一个智障儿童,往往根本无法融入集体生活,这样,他的发展肯定令人担忧。
维果茨基说:“思想不只是在话语中表现,而且也在话语中完成。”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外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有交际的功能。幼儿语言更是紧紧地依附于其思维活动和交往活动中,他们的语言除了表现在自然界观察各种事物的认知活动中外,更多地表现在日常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关系到幼儿的一生,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从小培养幼儿敢说、愿说、会说至关重要。
一
实习时听个别老师说班中有个特殊儿童,名字叫小强,是华侨,出生在日本,中班的孩子语言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可是他到现在说话还口齿不清,经医院确定属智障儿童,而且患有孤独症,因为他攻击性特别强,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玩,每天只要是活动时间,就会看到他一个人在桌上玩积木,其他小朋友看到他在玩都不愿意过去,这样一个智障儿童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他的任何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一)语言发展晚,口头表达能力差。
智障儿童无论是语言理解,还是语言的表达,都要比正常儿童晚一些,且言语的发展速度缓慢。这类儿童何时开始说话,这要取决于他们智力受损的性质和程度,也与家庭的早期教育有关。根据研究材料,正常儿童约从二、三个月起就开始了“牙牙学语”,但是智障儿童往往要到三、五岁或十几岁才开始说话。小强的母亲生育他时已34岁,属大龄产妇,由于身体不佳和精力不足的原因,再加上远在异国他乡,身边没有其他亲人和朋友,缺少良好的语言环境,忽略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错过了关键的语言发展期。听老师说,他来幼儿园时已经三周岁多了,根本听不懂她们的话,更别说会讲了。
(二)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智障儿童词汇贫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表现在质上,即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正确,他们表面上学会的词,却不能很好使用。小强在课上,教师教的简单的词看上去已能掌握,但在日常生活中让其运用,却有困难。如我在课堂上教的人称代词,感觉他已掌握,在日常运用中会用错,这也许是词汇贫乏而造成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智障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完全不会说话,有的则可能说个没完,但是你很难听懂他们说些什么,少数人说话流利,口齿清楚,但他们说的言语往往是前言不搭后语的。
(三)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通常都是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造成其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均有障碍,对词汇的感知是很不精确的。对于相似的音节和相似的词,往往是读得“四不像”,如:“哥哥”和“的的”,“七岁”和“吃睡”,“伯伯”和“婆婆”等。小强就是这样,有时候我找他聊天,他说话我根本就很难分辨他说的是什么。
二
语言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中这样写道:“言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我们就得不到任何知识,人类之所以优于其他动物而取得今天的进步,就是因为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言语。”对于这一理由,如果我们不及早对智障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我觉得对于智障儿童的言语训练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儿童言语的较好发展,使他们的言语缺陷得到部分补偿。相反的情况则会妨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智障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智障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语言比家庭教育重视的幼儿语言明显落后,如:实习班上的小强与毛毛相比,小强智力落后相对比毛毛好,但语言发展却落后于毛毛。这都因家庭教育重视与否造成,毛毛的家长够比较有知识,一直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充满了信心,这也给了幼儿更大的鼓舞。
(二)学校教育。
对于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教师除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外,更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第一,教师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第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第三,鼓励幼儿多与同伴、老师交流。只有这样,弱智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充分地锻炼和发展。
(三)生活实践。
采用生活实践活动达到训练的目的,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社会实践活动是语言发展的动力,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靠无味、单一的训练方法,让智障儿童掌握语言是很难接受的。他们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对事情的新鲜感只有一瞬间,必须采用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实践加以训练:
1.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丰富说话的内容。
2.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开商店”、“看病”、“送信”等游戏。
3.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在家里,家长对他们不要过度保护和歧视,经常带他们到公共场所或亲友家里走动并和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幼儿园,让智障儿童有一定的时间参加融合教育,让他们有更多的交往机会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用爱换取信任,让学生成为有教养、懂礼貌的人。
综上所述,在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智障儿童肯定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培养智障儿童,一般先从孩子较感兴趣的游戏、玩具和简单劳动方面入手。因此,在制订智障儿童培育计划时,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不宜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