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爽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病原因及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 39例(47只眼)接受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浅前房的患者, 回顾性分析浅前房发生的原因、术后护理情况及发生浅前房后治疗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变化情况。结果 发生浅前房的原因:滤过过强24例(28只眼), 结膜瓣渗漏10例(11只眼), 脉络膜脱离3例(4只眼), 恶性青光眼2例(4只眼)。患者治疗后眼压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4%。结论 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可以有效阻止浅前房的发展, 并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对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 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54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指青光眼术后第1天前房未形成, 或者前房形成后数日后又消失。其发生率约为10%[1], 是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浅前房发生的解剖结构变化常为房水生成减少、房水逆向流动、房水流出过多、脉络膜脱离、晶体-虹膜隔向前移动。很多青光眼患者术前都存在心理顾虑, 担心术后眼压控制不满意, 甚至视力进一步下降, 而术后一旦出现浅前房, 则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 不利于治疗, 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发展, 因此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南阳市眼科医院近5年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患者的病因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护理注意事项及改进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在南阳市眼科医院接受单纯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浅前房的患者39例(47只眼), 回顾性分析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术后采取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
1. 2 发生浅前房后的护理方法 一旦患者发生浅前房, 嘱患者卧床休息, 包扎双眼减少眼球运动, 避免可能引起头部静脉压增高的活动如咳嗽、便秘、弯腰用力和提重物等。如浅前房的原因为滤过过强或者结膜瓣渗漏导致, 则给予患者棉枕加压包扎巩膜瓣, 同时口服醋甲唑胺, 从而减少房水生成和外流, 加速滤过通道的缩小及愈合。因脉络膜脱离导致浅前房的患者给予眶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3 mg/d, 连续3 d。恶性青光眼的患者给予扩瞳治疗。心理上消除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 避免负性心理状态。出院宣教时嘱患者注意眼部卫生, 勿用手揉眼, 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门诊复查, 如出现眼疼、视力下降、头疼等症状, 应及时就诊。
1. 3 满意度测评 建立个人档案, 登记患者联系方式及通讯地址, 进行跟踪随访, 并给予表格调查, 了解其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发生浅前房的原因 ①滤过过强:24例(28只眼)占59.6%, 术后形成了大滤泡, 主要表现为滤泡大, 弥散高隆, 眼压极低。②结膜瓣渗漏:10例(11只眼)占23.4%, 术后出现结膜瓣愈合不良、破裂及缝线松脱。③脉络膜脱离:3例
(4只眼)占8.5%, 术后出现脉络膜脱离。④恶性青光眼:2例
(4只眼)占8.5%, 出现恶性青光眼。
2. 2 眼压、前房深度变化及满意度 患者治疗后眼压及前房深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4%(38/39)。
3 讨论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根据裂隙灯下的严重程度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1]:Ⅰ型的主要表现为角膜内皮和周边虹膜接触, 中央前房深度为术前前房深度的1/2;Ⅱ型的主要表现为只有瞳孔区和角膜内皮间存在前房外, 其他象限的角膜内皮均与虹膜前表面接触;Ⅲ型的主要表现为整个前房完全消失。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常见原因有四种, 包括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和恶性青光眼。滤过过强的主要原因为手术造瘘口过大, 导致术后形成大滤泡, 临床表现为上方滤过泡大, 隆起较高, 眼压很低[2]。Kolker等[3]认为切除(1.0~1.5)mm×3 mm大小范围足以起到引流全部房水的作用, 因此小梁切除术的滤过通道不宜过大。结膜瓣渗漏的主要原因为结膜瓣有破口、术后缝合时对合不整齐或者结膜瓣太薄, 因巩膜瓣的减压作用有限, 仍有一部分房水会存积于结膜下, 如果结膜瓣有破口、结膜瓣太薄, 失去了房水的滤过屏障保护, 则会导致房水渗漏最终引起浅前房的发生[4, 5], 如果结膜切口在缝合时出现卷边导致结膜切口愈合不良, 同样可发生房水渗漏, 导致浅前房的发生 [6]。脉络膜脱离是浅前房发生的最常见原因, 有研究统计比例可达75.6%[7], 而脉络膜脱离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低眼压, 有报道认为术前高眼压和术中眼压骤降是主要诱因[8]。有些患者术前房角大部分出现粘连, 眼压难以降低;青光眼术中操作粗暴使眼压突然降低, 导致脉络膜血管扩张, 术中骚扰睫状体使睫状体从巩膜突脱离, 导致房水逆流[9]。还有报道分析[10]手术时眼压骤然降低, 睫状体由于自身的弹性和收缩作用发生脱离, 同时脉络膜上腔产生负压作用, 引起脉络膜血管扩张, 吸引血浆漏出液积存于脉络膜上腔, 引起脉络膜脱离, 年龄较大的患者因为巩膜弹性差, 更容易发生脉络膜脱离, 这与血管渗透性及舒张功能有关。恶性青光眼的发生率较低, 但后果较为严重, 汪军等[11]报道, 房水分泌抑制剂和睫状体麻痹剂的停用, 缩瞳剂的滥用是其发生的易感因素, 恶性青光眼主要表现为前房浅、高眼压, 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常伴随有浅前房、眼轴短、小角膜、睫状环小, 相对晶状体大的解剖特点, 术前眼压不易控制。
针对以上发病原因, 护理工作就可以做到更加有针对性, 因滤过过强或结膜瓣渗漏引起的浅前房患者可给予患者棉枕加压包扎巩膜瓣, 同时口服醋甲唑胺, 棉枕的大小通常为2 cm×2 cm, 加压位置为巩膜瓣表面及结膜渗漏的眼睑位置, 减少房水生成和外流, 加速滤过通道的缩小及愈合, 可有效促进前房的恢复。睡眠时因患者贝尔氏征阳性, 双眼上转, 压迫已不在上方滤过口, 而在下方, 使房水从不受压迫的滤过口流出更多 [12], 因此不宜继续包扎。包扎同时需及时观察包扎有无移位及加压效果, 如出现头晕、流泪、眼痛等不适症状, 应及时拆开包扎并告知医生在裂隙灯下观察眼部情况, 做出相应处理。青光眼术后的眼球按摩是形成良好滤泡的主要护理手段, 早期做眼球按摩可清除巩膜口的血凝块, 中晚期做眼球按摩有抑制成纤维细胞作用, 维持滤过通道通畅, 有助于形成理想滤泡[13]。患者眼压<0.8 kPa时嘱患者卧床休息, 包扎双眼减少眼球运动, 避免可能引起头部静脉压增高的活动如咳嗽、便秘、弯腰用力和提重物等。
综上所述, 详细了解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相关因素, 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同时对青光眼患者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 可以有效阻止浅前房的发展, 并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对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及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85-486.
[2] 杨彩芬. 青光眼的术后浅前房的护理观察. 中国医疗美容, 2014(6):150.
[3] Kolker AE, Hetherington J. Beckershaffers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the glaucomas. 5th ed. St Louis: Mosby, 1983:451-454.
[4] 黄经河, 叶舒, 黄贤,等.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 广西医学, 2005, 27(8):1256-1257.
[5] 张舒心, 刘磊.青光眼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32-138.
[6] 谢维, 姚淑玲, 许长城.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原因探讨.临床眼科杂志, 2004, 12(2):138-139.
[7] 张群, 左炜, 蔡晓华.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眼科杂志, 2004, 12(4):328-330.
[8] 卢艳, 郭丽.脉络膜脱离与恶性青光眼.眼科研究, 2000, 18(6): 81-82.
[9] 刘少章.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 26(5):733-734.
[10] 张立清.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 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3, 23(1):87.
[11] 汪军, 陈虹, 张舒心.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22(5):374-377.
[12] 李师会, 陈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11):56-58.
[13] 胡顺江.护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32.
[收稿日期: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