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军
记得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过程中,当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时,因学生回答与标准答案不一致,老师予以了否定。学生便不再回答问题了。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当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时,作为老师是否应该参照答案并予以否定呢?如何才能做到师生对话,并行之有效呢?
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的舞台。“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更何况学生的看法完全有可能超出了老师的认知范围,即便是教师也没有理由认为学生的就是不对的。
课堂中的师生有效对话,就需要语文教师不要把自己看作是课堂的领导者,在课堂上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怕他们的观点不成熟、不完整、不准确,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
凸显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本书《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样写道:“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过程要让学生说、快乐要和学生一同分享。”
在教小学低年级的识字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分解汉字,多增加游戏、儿歌、制作卡片等环节,然后分小组汇报,与大家共享。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争当“小老师”;学生自己想出来的顺口溜、谜语、形声词、图片等,肯定要比老师教给他们的方法易于掌握,也更感兴趣。
善用体态语言,增强课堂感染力。语文课是情感课,需要语文老师有极强的情感感染力,也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笔者早年求学时期的王春才老师,他上课的时候,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给学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通过表演、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动作……有了这种亲和力,学生自然就会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教学效果当然就会很好。
摆正教学位置,创设师生和谐对话氛围。课堂上,老师不妨采用错位”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展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先说,有机会说,有话要说。有了平等的对话空间,课堂成了学习的主阵地,师生对话就能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才会使得教学更有效。
学贵在思,通过问题增强对话有效性。质疑,是走进创新领域的钥匙”。在语文教学中,要着力诱发学生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安排一些质疑的环节,既有师生间相互质疑,也有学生间相互对话、讨论。由于长期的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样有效对话的过程便在学生的思考探究中完成了。
总之,语文课堂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有效搭建起师生对话平台”,语文教师要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从而使得对话为每一位孩子而转身,点亮那一盏盏五彩的心灯!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