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肿瘤100例凝血指标分析

2016-12-26 08:20顾卫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淋巴瘤白血病

顾卫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100例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 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 对比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的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PT(13.34±2.1)s、APTT(33.8±7.1)s、DD(6.12±1.81) mg/L以及FIB(3.2±1.1)g/L较对照组的(10.3±0.6)s、(25.5±2.8)s、(0.41±0.03) mg/L、(2.4±0.5)g/L明显升高, 而PLT(183.1±151.2)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45.8±55.7)109×L(P<0.05), TT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见血液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 通过监测血凝指标可及时的发现是否形成血栓, 尽早接受治疗。

【关键词】 血液肿瘤;凝血指标;白血病;淋巴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78

常见的血液肿瘤主要有各类型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1]。血液肿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和血小板改变, 出现血栓或出血等情况, 同时, 血栓或出血是导致血液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此, 血液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需要引起重视。为了解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 本文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100例血液肿瘤患者的血液样本, 并将结果与健康人进行对比, 为血液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100例血液肿瘤患者设为研究组, 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经骨髓形态、融合基因、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相关疾病的诊断, 其中男68例, 女32例, 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35.4±9.9)岁, 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8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25例, 多发性骨髓瘤(MM)17例, 淋巴瘤30例。对照组男62例, 女38例, 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33.8±11.4)岁, 所有健康体检者经询问病史, 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肺、肝、肾功能障碍, 且2周内未使用任何药物。两组年龄、性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仪器及试剂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全自动血凝仪为日本Sysmex公司生产, 型号CA70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日本Sysmex公司生产, 型号XE5000及配套试剂。

1. 3 研究方法 抽取两组对象的空腹静脉血, 采用含有109 mmol/L的枸缘酸钠抗凝管及EDTA-K2抗凝试管分别抽取静脉血2 ml, 枸缘酸钠抗凝管内标本通过3000 r/min, 10 min离心后得到血浆采用全自动凝血仪检测PT、APTT、FIB、TT、DD, EDTA-K2抗凝试管内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 所有血液样本在收取后2 h内完成检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PT、APTT、DD以及FI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TT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血液高凝状态是肿瘤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此引发的血栓或出血等情况增加了血液肿瘤患者的死亡率, 是目前肿瘤治疗的重大难题之一[3]。因此, 探讨血液高凝状态与肿瘤的进展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可指导临床治疗, 恰当处理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血凝四项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凝血系统检查试验。PT作为过筛试验指标, 用来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 检查结果可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FIB、凝血因子缺陷和抑制物存在以及凝血酶原[4]。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的过筛试验指标, 其检查结果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及抑制物存在, APTT结果也可用来判断凝血因子Ⅻ、大分子激肽释放酶以及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 另外, 因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使其成为目前监测肝素治疗效果的最佳指标。FIB作为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 参与了人体内凝血的过程[5]。TT的检测结果可反映人体内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异常。DD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降解产物, 是纤维蛋白单体与火花因子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后产生。血小板的功能主要为凝血及止血。

恶性肿瘤出现血栓的原因较为复杂,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部分学者认为与肿瘤细胞的促凝活性及肿瘤细胞同血细胞的之间的作用有关系, 与文献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 常见血液肿瘤患者的PT、APTT、FIB、DD增高, PLT减少提示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预防血栓形成, 采取相应的防护性措施, 减少突发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夏, 黄传荣.恶性血液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4):410-412.

[2] 郭晓青, 田劭丹, 侯丽, 等. 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凝血指标及血瘀症状的临床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6(11):786-788.

[3] 刘铁牛, 黄强. 170例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0):3108-3110.

[4] 林愈灯. 2014年儿童血液肿瘤研究进展.循证医学, 2015, 15(1): 22-24.

[5] 郭惠东, 程涛, 袁卫平, 等. mTORC2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 21(4):1063-1068.

[收稿日期:2016-05-20]

猜你喜欢
淋巴瘤白血病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淋巴瘤为什么不叫“癌”
关于淋巴瘤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
白血病病人能否生育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